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兵团的历史及现状1954年10月根据党中央决定,由人民解放军17万官兵,整建制集体转业组建的。它肩负屯垦戍边使命,以全心全意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为宗旨,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任务。56年来兵团为开发新疆、建设新疆、保卫边疆立下了丰功伟绩。目前,它已经成为新疆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5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57.3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经过56年的发展,兵团已经发展成为党、政、军、企合一,工、农、商、学、兵俱全的大型社会组织。一、兵团的历史1、兵团成立(1954年)解放前,新疆经济十分落后,百业凋零物资奇缺。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下辖10个农业建设师,2个生产管理处,1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官兵10.55万人。有农牧团场43个,耕地7.73万公顷,当年粮食总产7184.4万千克,棉花总产188.96万千克,工农业总产值8856万元。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2、兵团快速发展期:(1955-60年)1955-1957年,兵团着手正规化国营农场建设,大规模地进行土地勘测规划工作,并对垦区内零星农牧民土地进行调整,从而使农场土地连片成大面积。3年共规划新农场44个,此后又用2年时间,把已建成的36个农场进行现场审定,从而使农场正规化建设向前推进一步。1958-1960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兵团迅速掀起垦荒造田大兴水利建设高潮,重点开发南疆塔里木河流域和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共垦新开荒地56.67万公顷,新建农牧团场107个。同时,兵团工业生产也蓬勃发展,1958年新增各类企业100个,1959年新建企业132个,其中现代化企业37个。1960年工业总投资达7548万元,除续建工程外,又新建企业39个,至年底全兵团已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43个,工业总产值达60149万元,比1957年增长2.5倍。此期兵团工农业生产发展规模是新疆农垦发展史上发展最快的3年。3、兵团调整期(1961—1962年)1961-1962年,中央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兵团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纠正高指标,把农业放在第一位,精简机关,下放干部。4、全面大发展时期:第一次辉煌(1963—66年)经过调整,从1963年起,兵团各项事业很快进入一个全面大发展时期,农牧团场基本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1966年底兵团职工总数增到80.86万人,总人口增至148.54万人,农牧团场发展到158个,独立核算工矿企业发展到112个,耕地面积达80.86万公顷,播种面积达55.68万公顷,粮食总产72.03万吨,棉花总产2.4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达97669万元,占自治区的1/3,粮食、棉花、甜菜也分别占自治区的21.8%、31%和99%。5、兵团亏损及撤销(1966—197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生产不断下降。“文革”第二年,兵团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经营亏损,数额达3849万元。此后几年亏损额越来越大,至1975年10年累计经营亏损7.94亿元,兵团经济濒临崩溃边缘。1975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建制,所属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地方管理。1975年5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农垦总局。尔后,11个地州、相继成立农垦局,管理全疆国营农场。兵团解体,1976年,自治区部分地、州,将其20多个国营农场下放到县,有的将农场拆散下放到公社。原所属的2个汽车团、10个汽车营以及5000余辆汽车、21个拖拉机修配厂、机械厂,132个独立核算的工矿企业和原兵团、各师物资供应、商业、粮食、勘测设计、科技、建筑工程部门和所有大中专院校、垦区医院、通讯线路等全部对口移交地方。1975—1977年,农垦总局所管理的农牧团场,除原兵团移交地方的农牧团场外,又增加20多个地方国营农场。由于多种原因,农牧场总数虽有增加,但生产水平下降,3年共亏损6.67亿多元,是新疆农垦史上亏损最严重的3年。1978年2月,国务院决定新疆农垦总局改由国务院主管部和自治区双重领导,国家建设投资和农场所需主要物资由国务院主管部直接供应,新疆农垦事业渐有起色。1981年粮食总产达到92.3万吨,比1977年增长48%;棉花总产5.25万吨,比1977年增长3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4亿元,比1977年增长138.9%,每年平均递增24.3%。7、兵团恢复及其发展(1981年—至今)鉴于新疆农垦事业面临的实际状况和兵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兵团恢复后党政及公、检、法等接受自治区领导,生产年度计划、长期规划、生产、财务、物资供应、劳动工资作为农垦部直属单位,受农垦部领导,同时列入自治区国民经济计划。干部由兵团统一管理,并按中央干部管理权限审批;财政拨款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并按照中央的规定,以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各地、州农垦局为基础,组成兵团和各师机关。兵团实行兵团、师、团(场)三级管理。下辖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3个农场管理局,以及工交局、商业局、物资局等18个师级单位。1983年又组建成立了12个师级单位,至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兵团共辖30个师级单位,其中农业师10个,农场管理局3个,建筑工程师1个,其他企事业单位16个。1983年以后,兵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进行农垦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创办了第一个家庭农场——农七师耿千里家庭农场,推行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财务包干,自负盈亏管理办法健立了收入和效益挂钩的新分配制度。1986年,兴办各种家庭农场4.46万个,划给职工家庭宅基地3.1万公顷,户均0.13公顷,发展庭院经济。工业调整结构,实行厂长(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搬掉干部“铁椅子”,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1990年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为兵团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至今,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105座,修渠道8万多千米,形成了内陆地区独具一格的灌溉渠系配套、机械化、规模经营的现代化农业,在过去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上建成了一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建设起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尔、北屯等军垦新城。但是特殊的体制和使命,兵团经济发展滞后与自治区。二、兵团的现状(一)资源状况兵团散布于新疆69个县境内。有“三边性”和风头水尾的特征1、地理概况与土地资源新疆是我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等8国毗连。占全国陆地国界线总长的1/4。兵团与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接壤,管辖的国界线有2019千米。兵团的土地面积7.43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4.47%,农用土地总面积419.86万公顷,其中耕地104.31万公顷,园地6.52万公顷,林地44.39万公顷,牧草地242.65万公顷。约占全国农垦总面积的1/5,是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2、水利资源。截至2006年底,兵团拥有水库125座,总库容32.45亿立方米。有输水干渠8981.99千米。各类渠道建筑物103867座;机电井11305眼,在河道上建引水闸109座。兵团总灌溉面积126.70万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25.55亿立方米。3、生物资源新疆地处欧亚交汇要冲,东西方动植物品种在此交汇,加上多样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兵团的陆地棉、长绒棉和彩棉、甜菜、油料作物、啤酒花、番茄酱的产量、质量居全国农垦之首位。棉花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兵团肉类产量居全国农垦首位。马鹿、麝鼠、雪鸡、水貂等动物,已在兵团垦区成功驯养和繁殖,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4、矿产资源新疆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三山藏宝,盆地聚油,古称“金玉之邦”。新疆有138种矿产资源,其中探明储量的矿种79种,已列入全国矿产储量表中的新疆矿产储量占全国首位的有天然气、钠硝石、云母、蛭石、陶瓷土、脉石英、砖瓦用页岩、饰面用辉石岩9种。兵团开采主要是固态的矿产资源。如农二师三十六团石棉矿开采,该矿山在全国同行业规模排名靠前。5、气候特征兵团地处新疆境内,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兵团垦区气候的主要特点,一是干燥少雨,二是冬寒夏热,三是日温差大,四是日照丰富。7月,全疆平均气温22~26℃,白天较热,夜间凉爽,新疆是我国天然的避暑旅游胜地。新疆夏季高温,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北疆植物生长期平均180多天,南疆200天以上,西北疆160多天,全疆都可种植农作物。(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兵团总人口257.3万人,辖有14个师(4个市)、175个团场、2200个连队、1900多个国有独立核算的工交建商企业和14家上市公司,11家国家级和50家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的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6所普通高等和成人高等学校,698所各级各类职业、技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202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33家报纸、期刊和1555个卫生机构。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经济体系和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公检法司机构。1、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以“屯垦戍边使命”为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依托兵团大农业优势和新疆矿产资源优势,实施资源转换战略,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兵团实现生产总值610.7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3.5:33.8:3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7万元,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速。“十一五”前四年,兵团GDP年均增长12.7%。图1:2005—2009年兵团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2、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以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高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79.4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节水农业灌溉区;棉花总产达到113.4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六分之一;机采棉面积达173.5万亩;番茄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番茄酱的生产、出口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加工基地;薰衣草种植、加工量在新疆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兵团完成农业总产值434.00亿元,比上年增长7.0%。实现农业增加值204.73亿元,增长7.0%。图2:2005—2009年兵团农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图3:2005—2009年棉花产量及增长速度图4:2005—2009年粮食产量及增长速度3、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兵团充分利用大农业优势和新疆矿产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新型建材和氯碱化工等六大产业,构建具有兵团特色的工业发展新格局。200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4%。图5:2005—2009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4、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兵团把城市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成体系、全方位、有重点地开展了团场城镇建设工作,城市发展初具雏形。2004年1月,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市正式挂牌成立,按照“师市合一”模式进行管理。城市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四个城市完成生产总值206亿元,占兵团经济总量的34%,比1999年提高20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6亿元,比1999年增长6倍。5、对内对外开放迅速扩大兵团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域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本文标题:兵团的历史及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0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