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0级社会体育专业社区体育概论主讲人:新的学期已开始,欢迎大家选择社区体育概论这门课,希望在今后的时间中,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进步,对社区体育和社会体育更为深刻的认识。本书作者:王凯珍简介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管理,先后出版《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指导》等教材和著作六部,在《体育科学》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六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教学目的:概括介绍本门课程基本内容与特点,讲述社区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为我国社区体育建设做贡献的理想。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社区的历史演变,社区的概念和社区的特征。重点:社区历史演变,难点:社区的特征。本课主要内容1、绪论;2、社区的概念与特征绪论1.现代社会人们为什么关注社区(1)社区的历史演变(2)社区地方性功能和“大社会”普遍统一的功能(3)现代社会为什么要重新倡导社区2.社区建设——中国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1)以单位为主的社会调控体系松动(2)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3.社区体育——中国城市社会新的增长点(1)居民体育利益取向发生变化(2)社会体育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1.现代社会人们为什么关注社区(1)社区的历史演变a、人类总是合群而居的。人类社会群体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区域,具有一定地域的社区就是社会群体聚居、活动场所。b、在远古游牧社会中,居民逐水草而居,并无固定的住地。严格说来,那时的游牧氏族部落只是具有生活共同体性质的一种社会群体,不是今天所说的社区。c、随着农业的兴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需要定居与某个地区,于是出现了村庄这样一种社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农业发展的产物。d、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在乡村社区之间出现城镇社区。e、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区进入了都市化的过程,不但城市社区的数目日益增多,而且城市社区的经济接触与结构功能都不同于以往的大城市、大都会社区。社区“是以一定地区域为基础,有相互关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区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2)社区地方性功能和“大社会”普遍统一的功能社区地方性功能:服务于社区每个社区都有一定的制度、机构和设施,为整个社区服务,以满足其成员的各种需要;设有服务性的商店、学校、工厂、政府机关、医疗单位、群众团体等,以整个社区的地域范围为其有效的“服务地区”。社区这种统一体正是通过它的各种机构和设施的服务活动来推动各种制度的运行,使社区成员在本社区疆界内得以维持其全部日常生活。社区机构设施的有效“服务地区”又是形成和保持该社区疆界的决定性因素。现代社区的地方性差异逐渐减少;社区之间在规范、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上的差异程度已显著降低。社区的许多地方性功能已为“大社会”的普遍统一的功能所取代。社区地方性功能:服务于社区以往的村庄和城镇地域范围都具有比较确定的疆界。随着大城市、大都市的发展,社区地域范围的疆界也不如以往那么分明了。一个大城市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原先相对独立的社区,但在市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划上则又可能与原先各社区地域分界不一致。长期以来满足成员谋生的需要是社区的基本功能之一,社区居民一般都是在本社区内就地劳动谋生。现代社会的许多居民每天到本社区以外的地方去上班。因此,社区成员之间除了具有当地居民的共同利益,还分别具有各自从社区以外谋取生计的种种不同利益。这种情况就从社会纽带和社会交往上消弱了社区地域疆界的确定性。因而作为地方社会的社区,其自主性也有所削弱。(3)现代社会为什么要重新倡导社区社区在发达国家的兴起的原因19世纪末期国际社会开始关注遍布整个欧洲和北美大陆的社区睦邻运动。英国牧师索里在伦敦倡导成立了第一个社区服务组织―慈善组织会社。英国1884年巴纳德牧师在伦敦东区贫民区创办了社区睦邻服务中心―“汤恩比馆”。美国1886年成立了第一个睦邻公社,1889年在芝加哥成立了“胡鲁邻舍会馆”。进入工业社会,社区在发达国家逐渐衰弱,却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社区在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新兴的国家面临贫困、疾病、失业、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的问题。新兴国家要走工业化的道路,缺乏资源,依靠发达国家使不可能的,依靠本国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在这种情况下,一种运用社区民间资源、发挥社区自助力量的构想应运而生。1948年,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发起了社区发展运动,20世纪50年代初,联合国理事会在390D号议案中提出了用社区发展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设想,后制定了社区发展计划。1952年,联合国专门建立了社区组织与发展小组,1954年联合国社会局社会发展组在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推行社区发展运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区在发达国家的再次兴起的原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引发的问题,人口大量流动,城市急剧膨胀,社会的大型化、大众传媒的普及等,导致了社区的衰落和解体,社会成员越来越真实地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社会,而不是具体的归属于一个与他贴近的生活共同体。工业化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个人的疏离感、无归属感和因人们丧失了熟悉的生活支撑体系而带来的孤立无援感,不符合人类的本性和需求。同时也导致了社会控制系统的失灵,造成了社会的中空化。人们开始理性地思考要想避免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就要重视社区这个现代社会细胞、公共管理的基本单位的建设。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发展,这是全球人了对工业化社会经验教训的总结。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社区、重新倡导社区: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时代全球遇到的社会发展问题。2.社区建设——中国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1)以单位为主的社会调控体系松动(2)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1)以单位为主的社会调控体系松动20世纪中期,当国际社会重新重视社区的时候,我国刚刚建立新中国。由于社会历史根源、经济根源、政治根源和文化根源,逐步形成了有“单位”之一实体构成的社会调控系统――“单位体制”。“单位体制”不仅仅是“工作场所”,而是一个以实现社会整合和扩充资源总量为目的制度化组织形式,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连接点。“对于国家而言,单位市中国政治体系的最坚实的支持者和巩固者,国家通过单位管理社会,并事实上覆盖着全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单位又是个人社会化继价值得以实行的唯一通道”。(2)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是由区、街道、居委会3个层次组成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这种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其一,改革迫切要求企业和其他单位的社会职能外移,现有管理体制和功能难以承接,往往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其二,城市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实行管理和维护稳定的难度增大。表现如下:1、下岗、失业人员的出现,复杂因素增多;2、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3、体制外人员和流动人口不断增多;4、城市出现贫困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类人群仍处于增长趋势。其三,城市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行政管理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其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赋予了新使命。上述问题反映一个事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中有关的人和事,已经“溢出”了现有的城市生活的基本结构框架,管理和服务环节上的“真空地带”和“灰色地带”越来越多,原来设置的城市基层体制、功能和运行机制,已经严重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城市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强烈呼唤着社区建设的加强,强烈呼唤着城市工作应该及时向社会化转轨。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政部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提出了加强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要求。3.社区体育—中国城市社会新的增长点(1)居民体育利益取向发生变化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体系的末梢只到区级,没延伸到城市的基层--社区。区体委群体科、区体育总会的下位组织,只能由“块”转向“条”,依靠单位开展社会体育。社会体育管理系统的缺位和管理重心偏高,即使城市社会体育工作难以深入基层、面向全体,又给区一级的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困难。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冲击“单位体制”。单位全功能性的分解、专业功能的强化和外部压力的产生,使得单位再也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时常占用工作时间组织本单位和本行业跨地区的各种体育活动了,一向以“条条管理”为主的社会体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可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体育意识的增强,体育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当人民的体育需求难以在单位得到满足时,其体育利益取向就开始由单位转向社会。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的社区意识逐步超越单位意识。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2)社会体育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社会体育具有的鲜明特点:组织形式灵活、自主性强、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内容非竞技性、文体一体化、规模小型化、时间晨晚为主、活动场所就地就近就便就简等,深受居民欢迎。1996年,全国20个省(市)有2247个街道成立了街道社区体协,占街道办事处总数的54.5%。2000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表明,有44.5%的居民希望参加社区体育活动,每天清晨城市广场、公园、街头巷尾社区体育的热闹场面,已成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体育的动人画卷。社区体育的兴起和发展的作用:弥补和完善了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结构体系;减轻了单位的体育负担,推动了体育社会化的进程,促进了城市社区建设。一、汉语“社区”一词的由来1、社区提出的社会背景2、汉语“社区”一词的由来1、社区提出的社会背景法国思想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57)和英国思想家赫尔伯特·斯宾赛(HerbertSpencer,1820-1903)首创社会学研究。最早将社区问题纳入社会学研究视野的是德国学者F·腾尼斯(FerdinandTonnies,1855-1936),他在1887年出版成名之作《社区与社会》中最先使用了“社区”一词,他用社区和社会这两个概念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由社区向社会的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腾尼斯认为:社区是那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抚、关系亲密的富有人情味的农村社会共同体,它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人们加入这样的团体,不是因为自己有目的选择,而是因为他生于斯(这里),长于斯;即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的或个人的意志被感情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社会是人们之间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对占有物的合理交易和交换基础上形成的,它由异质人口组成,个人之间相互疏远甚至仇视。即是人们有契约关系和由“理性的”意志所形成联合称为“社会”。“社会”的秩序混乱,人情淡漠,具有非人性。(同质性较容易沟通,在凝聚团队合作上较少阻力,但相互激励相互刺激的动能不夠,对创新创意的产生帮助较少。异质性刚好相反。)后来美国的查尔斯·罗密斯把腾尼斯的“geneinschaft”译成了英文“Community”,把Gemeinschaftundgesellschaft译为CommunisitAndsociety(中文译《社区与社会》,又译《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英文Community一词含有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有的社会学者有时又在同体或者非地域共同体这种意义上使用Community一词。概括的说,“Community”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2、汉语“社区”一词的由来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没有“社区”一词,汉语“社区”一词的使用与我国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是分不开的。费孝通先生1948年10月16日在学术刊物《社会研究》第77期
本文标题:社区体育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2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