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劳伦斯·韦努蒂解构学派劳伦斯·韦努蒂2013年5月27日应邀做客清华大学外文系美籍意大利学者,生于1953年,出生在费城南部(此区域居住者多为意大利裔),七十年代早期在天普大学攻读英语文学,198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劳伦斯·韦努蒂是继德里达之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近年来才崭露头角的美国翻译理论家,也是美国一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创导者。他从事翻译多年,现在是美国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英文系教授、著名翻译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对翻译的重新思考:语篇、主体性与意识形态》(Rethinking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1992)《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成名作(Translator's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1995)《不光彩的翻译》(TheScandalsofTranslation:TowardsanEthicsofDifference)(1998)《翻译研究与实践教程》(translation:atextbookforresearchandpractice)(2004)《翻译研究选读》(thetranslationstudiesreader)(2000)主要著作3译者的隐身&现身4评价2韦努蒂异化翻译1归化&异化目录1归化&异化后者则是“顺从读者”的方法,可称之为“顺化法”(naturalization)施莱尔马赫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鼻祖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被认为是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鼻祖。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前者是“顺从作者”的方法,可称之为“异化法”(alienation)施莱尔马赫支持前一种方法,即异化翻译方法。施莱尔马赫的演讲被看做是异化翻译兴起的标志。关于归化与异化1.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关于归化与异化2.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异化法则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eg:Highbuildingsarespringinguplikemushrooms,inBeijing异化:犹如蘑菇般地涌现归化: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2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解构主义翻译观认为文本本身不存在确定的意义,文本的生存依赖于译文。韦努蒂的翻译理论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是以解构主义观点作为其理论基础的。他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把翻译定义为:“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的能指链来替代原语文本中的所指链的过程。”一。理论背景借鉴他说:“翻译者可以使用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归化法’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翻译国的价值观归化到目的语国的文化中来,即把原文作者请回家来;‘异化法’则是通过把外国文本中出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完全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国外去。”韦努蒂的归化&异化二。理论发展韦努蒂在书中追溯了以通顺为目标的“本土化/归化”(domestication)的翻译理论以及作者所赞成的“异化”(foreignization),批判了以往占主导地位的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抵抗式解构主义翻译策略。1韦努蒂认为,以往翻译传统,是以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价值观来塑造外国文本的。其提倡的翻译原则就是“通顺的翻译”和“归化”的翻译。2韦努蒂提出了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其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差异。1、反对译文通顺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略”(resistancy)2)韦努蒂也追溯了异化翻译的历史保留了外国文本中之异,抑制民族中心主义对原文的篡改,但破坏了目的语文化的规范。从17世纪到当代的西方翻译,归化策略一直占有主导作用。“其根本原因是要以西方的意识形态为标准,在英语中形成一种外国文学的规范。是以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的价值观,来塑造外国文本的。”1)韦努蒂首先追溯了英美文化中归化翻译的历史。韦努蒂说奈达是想把英语中透明话语的限制,强加在每一种外国文化上,以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这是用通顺的翻译策略,把归化隐藏在透明度之中。与其说是文化交流,还不如说是为了归化的目的对外国文本进行文化侵吞。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的翻译。他称这种翻译策略为“抵抗”(resistancy)。所谓“抵抗”,就是抵抗目的语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但同时韦努蒂也指出,“抵抗式翻译”不适合于科技翻译,因为科技翻译主要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3)韦努蒂批评了当代英美的翻译流派中以奈达为代表的归化翻译理论奈达韦努蒂的异化的翻译主要包括:选材之异。选择被主流文化排斥的文本,重构外国文学经典。(《译者的隐身》第二章中强调了翻译选材的重要性和策略性。)语言之异。选择与主流话语不一样的语言来翻译,从而对主流话语加以补充,修正甚至重构。(《译者的隐身》第一章中认为译文越接近原文的措辞,对读者来说就越显得异化,就越有可能起到修正主流话语的作用。)文化之异。通过不同文化的引入彰显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抵抗文化霸权。1233译者的隐身&现身1.《译者的隐身》是指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即”所谓“不可见性”(invisibility),读者就像看原文一样。2.韦努蒂发现,在当前英美强势文化中外国文学的译入仍然通常采取归化策略,译文通顺、流畅、自然,看上去好像是译语的原作,不见翻译的痕迹,译者似乎隐了身,翻译因此变得透明。3.在著作权法中,作者被视为作品的完全拥有者,译者对自己的翻译作品不具有所有权,只会收到翻译的稿费,像译作出版费,再版费均与译者无关。在很多译作的封面也没有译者的名字,译者处于“隐身”状态。2.译者应该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把译出语的语言、文化特点通过翻译呈现出来,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也可以通过这些“异质”的引入得以彰显,继而使译者现身。1.韦努蒂提出译者应当与作者共享著作权。3.译者可以在译作前言、后记中,以及在进行其他的讲座、访谈时谈出自己的辛苦劳动,以求逐步获得认可。4评价1.促进两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所蕴涵的异域文化特色,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异域民族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内容。2.有助于提高译者的主体性地位。3.有利于抵抗文化霸权现象,以在英美文化中表现处于边缘地位的外国文化,即要为外国文化在英美文化中争得独立的地位。局限性优点1.它缺乏对语言问题的研究。2.采用这种策略翻译的作品往往很难得到作者的喜欢。(比如杨宪益的《红楼梦》和霍克斯的《红楼梦》,前者是异化,后者是归化,霍克斯的译作比杨宪益的译作在英语国家受欢迎得多。)3.抵抗文化霸权的有限性。参考文献:[1]Venuti,Lawrence.RethinkingTranslation:Discourse,Subjectivity,Ideology.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2.[2]Veuti,Lawrence.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AHistoryofTranslation[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5.[3]马会娟.对LawrenceVenuti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谢天振.翻译研究新视野.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5]张志成.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家林语堂[J].大众科学,2007,(9).[6]陈德鸿,张南峰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7]靳哲,略论译论家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8]郝妙文,解构主义翻译伦理评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9]曹华经,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10]赵颖,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导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1]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2]=zV41irHLvCgtK11QWY01MV6F6z7aPORMwqZQ66y48-lJkm9pVA4TY0nHrJUGgG9mo98Qtc3lEVResT6QflCMvqOwT1r9tEAnaXfMro7vp601Gb_hUF-N7MgSXgqI7HS72_f4nYrf0nM5M7b6gDRdNKTHANKS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本文标题:解构主义翻译韦努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3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