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在学校修建保证师生教学听课和工程施工互不干扰的措施
在学校修建保证师生教学听课和工程施工互不干扰的措施1、明确文明施工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管理责任人文明施工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由项目部按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划片管理,分片负责。2、贯彻执行现场材料管理制度⑴、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料具并挂牌堆放整齐。⑵、现场做到工完场清,余料要堆放整齐。3、施工现场布置要求1)现场围档必须连续封闭,加高建筑工地围墙,建筑工地围墙离学生活动地点不足5米的,要采取设置屏障等降低噪声措施;施工现场脚手架外侧必须使用绿色密目网进行全封闭。2)施工现场的出入口美化布置,设置“六牌二图”以及安全宣传标语和警告牌。美化现场及降低环境污染。3)工地出入口设有冲洗槽,保证没有车辆车轮带泥砂出场。对运土车辆加盖帆布,确保不污染校区环境。4)现场的主要道路采用150mm厚C20进行硬化处理,料具场地平整夯实并浇筑100mm厚C15砼。5)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停止土方作业。6)施工现场要设立垃圾站,对施工垃圾要及时打包,集中堆码并及时清运出场,在清运过程中不得遗撒。7)设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对生产用水泥等易飞扬的材料等封闭管理,防止空气污染。8)在施工现场采取遮盖、撒水、绿化等措施,减少扬尘。9)现场禁止燃煤及木柴或其它材料,作好消防管理,控制烟尘在规定的指标内。10)现场派专人清扫,并配备洒水降尘设备,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洒水降尘;派专人清理门前50m内道路,搞好门前三包。11)建立严格门卫制度,项目人员出入要佩带统一发放的胸卡,核对无误后放行。1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统一着装,施工人员统一购置工装,以展示项目精神风貌及企业形象。13)对现场民工进行教育,要求其在午间、夜间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敲击钢模板和钢管,装卸材料轻拿轻放,不得随意乱扔。4、以环境保护确保不干扰学校教学活动由于该工程施工地点位于校区内,工程工期为240日历天,无可避免地对对学校正常的教学听课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特制定在学校修建保证师生教学听课和工程施工互不干扰的措施:4.1建立与校方的对话渠道(1)、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噪音、粉尘、建筑垃圾等对学校环境的污染和对教学活动的影响。(2)、成立扰民及民扰问题工作小组,建立从组织→实施→检查记录→整改的环保工作自我保证体系。现场设专人负责接待来访,及时解决反映的问题。(3)、定期与校方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情况,达成谅解。(4)、教育全体施工人员加强环保意识,把作好环境保护、开展文明施工、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校区环境和学校正常听课活动及师生生活的影响、使保护场容整洁变成每个施工人员的自觉行动。4.2采取措施,减少污染、防止施工干扰学校教学工作施工污染主要包括四方面: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建筑垃圾。这四方面也是对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带来干扰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文件规定,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施工扰民:(1)、减少水污染措施①、施工废水设沉淀池、使现场用水经过处理合格后进入城市排污管网。②、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应定期清淘。(2)、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①、设专人对施工现场24小时进行清理,对生产用水泥等易飞扬的材料等应封闭管理,防止空气污染;②、在施工现场采取遮盖、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③、现场道路及材料堆场进行硬化,现场道路出入口设洗车槽,减少车辆带尘。④、现场禁止燃煤及木柴或其它材料,作好消防管理,控制烟尘在规定的指标内。(3)、减少噪音污染措施①、在教学楼及办公楼等噪音敏感区设置监测点,定期用专用仪器测量,噪音指标控制在国家有关规范允许值以内。②、外脚手架采用防尘防噪密目安全网全封闭防护;施工时间为8:00—20:00。③、建立定期噪音监测制度,发现噪音超标,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整改。④、对大型机械定期进行维修,保持机械正常运转,减少因机械经常性磨损而造成噪音污染。对于施工混凝土浇筑时若采用普通混凝土振捣棒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低噪音环保振捣棒振捣,并且在振捣过程中严禁触碰钢筋及模板降低噪音。⑤、对施工现场工作噪音大的车间(如木工加工房)进行隔音封闭;且尽量避开学生午休时间。(4)、施工现场垃圾处理现场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开堆放,施工垃圾装于容器,按指定的地点集中收集,并有标识牌;生活垃圾袋装化。所有垃圾及时清运出现场,时刻保持现场的文明。(5)、施工现场光污染现场灯光集中照明,防止灯光散射影响学生夜间休息。(6)干扰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处理发现干扰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事件后,由项目执行经理领导的扰民及民扰领导小组(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处理,保证给校方满意的答复。
本文标题:在学校修建保证师生教学听课和工程施工互不干扰的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6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