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调整
1“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大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调整银锄湖幼儿园吴静《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开展好游戏首先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提供和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通过大班上一学期的引导,我们班的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意识有所增强,儿童对自己的游戏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性,能够在游戏中力图进一步理解和表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意识和任务。那么到了大班下学期,我们究竟该如何调整角色游戏的主题和游戏所需的材料,让孩子玩得更尽兴,从而促进孩子们的多元发展呢?一、学习理论,寻找依据通过对《3~6岁教师参考用书游戏活动》的解读,我认识到:游戏材料使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游戏材料会引发不同的游戏行为。根据中班下学期幼儿的发展特点:自主意识逐渐增强,表现在能离开眼前直观的玩具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寻求材料来表现主题和情节。正因如此,我们在角色游戏中应当多投放更多种类和数量的低结构及非结构化的材料,少量提供形象玩具,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利用生活经验想象迁移,创造表现。这学期是幼儿在园的最后阶段,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游戏时间减少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调整了本学期的游戏目的,更注重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跟进措施之一就是游戏材料的跟进。二、实践跟进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进入大班下学期之后,思考了原有主题内容可以增加哪些材料,当然,这些材料是有利于游戏情节的发展的。然后在区域中投放了一些利于幼儿构造的低结构材料,例如:雪花片、胶粒等。同步进行的是增加了百宝架上的废旧材料(牛奶盒、瓶盖、纸杯、吸管、扭扭棒等),甚至于部分非结构材料还走进了游戏区域中。案例实录:片段一:有一种木头积木特像一把手枪,于是几个聪明的男孩子就想到了拿着它扮演警察,于是生成了“警察局”,产生了“巡逻”、“捉小偷”、“局长开会布置任务”等情节。在游戏的进2展中,他们发现还有一种材料拿着可以扮演警察,就是保鲜膜用完后的圆轴,佩戴在身上就是“警棍”。这根“警棍”就是由“手枪”滋生出来的另一种材料,而且是符合游戏中角色身份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互补性,更充实了游戏本身。片段二:有个医生忙里偷闲去买食物,盘子里装了7块白色泡沫,但他却对同伴介绍了7大食品:酸奶、年糕、鸡块、汉堡包、可乐等。说到可乐,还把相应的材料竖起来放置,让它符合可乐的高度位置。三、我的感悟游戏材料最主要的特征是具象征性,材料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往高级发展的。随着中班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喜欢使用代用品和符号物。想象、创造是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我们也观察到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有时对于一些成品玩具,他们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替代物的象征水平促进了孩子的思维,也发展了孩子的有效交往。以上提到的替代物无论是组合式的还是单体式的,都具备一定的表体特征,就是我们成人也是一眼就看得懂的,而有时孩子却透过表体看实质,他们不说我们还不知呢!从这两个观察片段,让我更理解了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幼儿“以物代物”的几个特点:过程重于结果、非真实性、内在选择。而我们要做的是充分观察游戏,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使材料具有可变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游戏情节和游戏能力。2014.6
本文标题:大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38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