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乡村四月》说课稿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节奏鲜明,情感丰富,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一、说教材。《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乡村四月时节的景象。文章选入课本,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讲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三、说重点、难点根据诗文的内容及本单元对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抓住诗中的重点字,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美。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感悟诗人对古代劳动人们的赞美和热爱。四、说教法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能基本正确地进行朗读,结合注释内容粗知大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的对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去品味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达到的目标。对本首诗的内容来说,乡村生活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切入点。本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初夏的独特景色,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相同的特点,这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出来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读、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学方法的一条主线。从开始接触古诗时要求学生读通顺,读正确,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接着,通过虚拟情境,以游戏闯关的模式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最后,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熟悉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诗的影子,旨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情感。五、说教学流程针对教材,针对学生,我设计了这样五个步骤展开教学。第一步:初读古诗。1、把诗读通读顺,给诗正音。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的理解。第二步:解诗题,明诗体。学生自己说说诗题的意思和诗体。第三步:知诗人通过老师科普与诗人相关的资料第四步:理诗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生入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由文字入手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绿、白”、“遍、满”“才了、又”等发挥想象,在想象中积累运用语文知识。把画面说活了,说美了。第五步:悟诗情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闲人少、才了、又”等进一步品读诗句,想象蚕桑和插田的画面,从而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勤劳及诗人对古代劳动人们的同情。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感悟诗人当时心情。第五步:观看古诗讲解视频。让学生带着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走进江南春色的观光视频,穿插着意味深长的配乐讲解,使学生体验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加深对古诗的感悟。第六步:拓展延伸,积累古诗一节课只教一首古诗容量确实不大,宝贵的四十分钟,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和许多古诗进行碰撞,同内容的,同作者的都是延伸的方向。我在课堂上拓展了两首古诗,一首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一首是我自作的《忆终南山露营》。由此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并激励学生学习作诗。教学反思: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缺乏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但我认为短短的28字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学掌握,或在课后练习当中渗透,没必要占用上课时间。从课件制作当中看,本节课我所制的课件形式上过于多样化,有分散学生注意力之嫌。但我的初衷是除让学生理解古诗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非常规教学的模式,模拟情境,老师以主持人的姿态引导课堂,让学生从对古诗的恐惧感和厌烦感中解放出来,原来古诗还可以这么学,原来古诗这么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本文标题:乡村四月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1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