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5课件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共62张)
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人的一生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形成哪些社会关系?16岁的高中生小林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交由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可能是这只皮包。当小林准备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请你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谈谈对“拾金不昧”的看法。(1)从道德层面来看,“拾金不昧”(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小林应立即归还失主皮包。(2)从法律层面来看,“拾金不昧”是公民的一项义务。失主的寻物启事,明确以特定金额作为报酬,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效力。拾得人从而获得接受报酬的权利,所以小林父母的说法是有法律依据的。但放弃报酬也是其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一、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我国民法总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特点:平等性。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无论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3、民法的含义: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p.11)拓展:①民法总则规定了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和一般性规则,构建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19)。②包括单行民事法律《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以及司法解释。我国的法律体系(p.11):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监督法等——行政法律关系刑法是以国家名义规定何种行为是犯罪和应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以有效对付犯罪和积极预防犯罪的法律——刑事法律关系诉讼与非诉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活动的法律规范。我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制度。非诉讼制度包括仲裁、调解等制度。4、民法的调整对象:(1)人身关系:自然人的人格权关系和身份权关系;(2)财产关系:人们基于财产的支配和交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支配型与流转型两类。a.人格是自然人主体性要素的总称。人格要素包括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素和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人格在法律上不得抛弃和转让。《民法总则》110条规定,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也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有限人格权。b.身份关系是指自然人基于彼此的身份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属关系。仅存在于自然人之间,也不得抛弃和转让。★请你思考什么是人格权关系、身份权关系?它们可以放弃吗?4、民法的调整对象:(1)人身关系:自然人的人格权关系和身份权关系;(2)财产关系:人们基于财产的支配和交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支配型与流转型两类。a.支配型财产关系表述的是财产归何人控制的状态,回答财产“是谁的”或“由谁利用”的问题。对物的支配,民法上称为物权关系,对智力成果的支配,民法称为知识产权。b.流转型财产关系反映的是商品交换中的财产关系,表述财产在交易中即财产因买卖、租赁、借贷、承揽等行为而发生的转移状态。流转型财产关系民法上谓之债的关系。★请你思考支配型关系和流转型关系有什么区别?4、民法的调整对象:(1)人身关系:自然人的人格权关系和身份权关系;(2)财产关系:人们基于财产的支配和交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支配型与流转型两类。人格权关系人身关系财产关系身份权关系支配型流转型物权关系(对物)知识产权(对智力成果)债的关系(对行为)(对人格利益)5、民法不调整什么?【拓展】(1)不调整“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如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关系。市长与县长之间签订的关于年度经济增长指标的协议,属于行政法律关系。县政府与某公司签订购买空调协议,形成民事法律关系。(2)不调整“不具有法律权利义务意义的社会关系”。①道德领域调整的关系(恋爱、同学、师生、友谊关系)②好意施惠关系(搭便车、顺路代为投递信件、邀请参加宴会、郊游,请吃饭、请看电影)。甲答应乙可于某日顺道搭载乙前往上海,乙不得因此取得要求甲载乙去上海的请求权。(3)情谊行为过程中可能介入事实行为(如侵权行为),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如甲顺道搭载友人,违规驾驶发生车祸,依《侵权责任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1.下列哪一种社会关系应由民法调整?A.甲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B.乙手机丢失后发布寻物启事称:“拾得者送还手机,本人当面酬谢”C.丙对女朋友书面承诺:“如我在上海找到工作,则陪你去欧洲旅游”D.丁作为青年志愿者,定期去福利院做帮工典型例题答案BA属于行政法律关系,C属于道德领域,D属于好意施惠关系。民法总则第109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111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112条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找一找:小林和失主各自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小林失主妥善保管、返还遗失物请求支付约定的报酬支付报酬请求归还遗失物寻物启事(单方允诺之债)涉及到的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1、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简称民事主体)(1)含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2)范围: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自然人民事主体(个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公益法人特别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能力制度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还取决于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3)能力制度:①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②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p.20)。③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注销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拓展】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例外规定:(1)关于胎儿。《民法总则》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2)死者的人格利益保护。《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3条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民法总则》第16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拓展】1.分类体系: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完全行为能力人:①成年人(年满18周岁)且心智正常者;②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行为能力人:①8-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且心智正常者;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3)无行为能力人:①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或者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2.行为能力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关系(1)完全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无行为能力人,不得独立实施任何民事法律行为,一概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3)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的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除此以外,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同意、追认。如:16周岁的中学生接受赠与的红包、花500元买一套外语书(4)监护制度【拓展】1、含义: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2、民法总则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规定第二十六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2、民事法律关系客体(1)含义: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2)表现: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a.民法上的“物”是能满足人的需要,能够被人支配或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b.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如买卖关系中的客体是交付买卖标的物的行为,运输关系中的客体是安全、及时送达运输标的物的行为。★为什么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而不是物?因为债权是请求权,债权人只能就自己的利益请求债务人为给付,如交付财物、支付金钱、提供劳务、不作为等,不能对债务人的物或其他财产直接加以支配。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2、民事法律关系客体(1)含义: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2)表现: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c.智力成果是人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文学、艺术、科技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以及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是智力成果的载体,而是载体上的信息。载体本身属物权保护对象。小林失主妥善保管、返还遗失物请求支付约定的报酬支付报酬请求归还遗失物寻物启事(单方允诺之债)涉及到的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想一想:失主的权利和小林的义务是什么关系?小林的权利和失主的义务是什么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3、民事法律关系内容(1)含义: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2)关系:①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③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1)甲购买一套商品房并办理登记,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在该所有权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是____,客体是______,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2)甲乙签订了一个买卖合同,甲向乙买一头牛。在该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是________,客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甲乙享有的权利义务(即债权债务)交付标的物和货款的行为甲房屋甲享有的所有权【拓展】①债的客体也称债的标的,是债务人应为或不应为的特定行为,统称为给付。标的物是指债务人的行为所作用的对象,即给付的对象。②债的标的
本文标题: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5课件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共62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2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