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猜一猜1、他出生于大唐盛世2、他生性豪放洒脱,想象丰富。3、他踌躇满志,渴望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4、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5、他被称为“诗仙”。他是谁?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目标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人称“诗仙”。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其诗多惊世之语,想象奇特,风格雄奇豪放,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作者简介李白(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全集》三十卷行世。作为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作者诗风介绍创作情况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朗诵及赏析译读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说读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颔联中有一个字用的好,找出来谈谈好在何处。•——“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这一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图画?•“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体会尾联中的妙处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造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远景俯视仰视渡荆门送别近景叙事抒情写景拟人对仗•诗人选取日、月、江、天这样的瑰丽意象,显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从荆门望去,滚滚大江东逝去,好像流到荒漠之外,天空也愈发显得高远辽阔,一个“入”字形象生动,自然贴切。•诗人不说自已怀念故乡,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故乡山水的殷勤,言简意丰。亮点探究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本文标题:渡荆门送别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4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