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内容及应对策略多年来,高考文学作品的阅读一直是散文的天下,小说阅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小说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甚至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高考文学作品的阅读理应有它的位置。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主张文学作品的阅读要考查小说,2007年宁夏、海南高考试卷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2008届各地高三调研卷中出现了不少小说阅读题,特别是今年高考,浙江、江苏、广东语文试卷考的都是小说阅读。这虽然不能说小说阅读将有取代散文阅读的趋势。但至少给我们一个信号:小说阅读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2009屇的高考语文复习,应该加强小说阅读的指导。下面就结合2008年的高考试题,谈谈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内容及应对策略,以求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这是整体感知小说的基础,是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前提。也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④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有哪些伏笔或照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如2008年江苏卷第12题:“小说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又如2007年宁夏卷第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些题目都是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要准确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就要理清小说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出脉,根据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回答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方面的问题,必须掌握情节安排方面的基本知识。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倒叙是指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是指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叙述,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情节安排还包括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互相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呼后应。情节安排对刻划人物形象和突出小说的主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2008年江苏卷第15题就应该从刻划人物形象和突出小说的主题的角度来回答:“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二、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刻划人物的方法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考查这方面内容的设题方式通常有: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②请概括某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③某某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如2008年广东卷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又如浙江卷第18题:“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第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2007年宁夏第13题:“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这些都是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那么该怎样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呢?首先,答题时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浙江卷《乌米》一文中乌米坚忍、乐观的性格特征就是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高中课文中祥林嫂、别里科夫等形象都是如此。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自然环境即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考查这方面内容的设题方式一般有:①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②联系全文,简析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③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如浙江卷第19题:“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又如2008年江苏卷第14题:“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这些都是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题目。分析环境描写,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思想。要回答好这方面的题目,就必须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基本作用。要善于从时间、地点、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其对主题的烘托作用;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性格,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垫)⑤映衬人物的心情,⑥暗示人物的命运。⑧点题。如果能掌握这些知识,像浙江卷第19题“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样的题目就不难回答。(此题高考参考答案为:“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四、领悟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浅实际上就决定着小说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就必须理解它的主题。考查这方面内容的设题方式通常有:①小说通过塑造某某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旨?②联系小说所描写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主题。③如何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08年高考没有直接考查小说主题的题目)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应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再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中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在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以达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问题,即达到把握主题的目的。(人物形象性格——背景——时代问题——主题)例如高中课文《药》中的华老栓,买蘸了革命者夏瑜鲜血的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意在揭示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阶级麻痹毒害下的愚昧无知,虽然革命者为推翻反动封建统治、解放受压迫的民众献出了生命,却不被民众理解。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竟成了华老栓夫妇为儿子治病的“药”!这就非常深刻地反映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这一深刻主题。五、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小说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考查这方面内容的设题方式一般有:①小说在谋篇布局(构思)上有什么特点?②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这篇小说(或加线的句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④某种表现手法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如2008年浙江卷第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第20题第⑵小题:“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就属于这方面的试题。要回答小说艺术特色方面的问题,也必须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小说在谋篇布局(构思)上的特点表现在作者是否运用了倒叙、插叙、照应、铺垫、明线、暗线等方法,同时要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过,在此不再赘述)小说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对比、烘托、讽刺、夸张、先抑后扬等,我们应该了解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例如运用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运用先抑后扬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鉴赏小说的语言特色,要注意从作品实际出发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进行具体分析。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体会小说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通过仔细揣摩,细心体味,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小说的语言风格,细心品味小说语言是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是清新明丽,还是古朴典雅。
本文标题:现代文阅读小说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5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