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回归“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教育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区根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办学宗旨,以“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为办学理念,并以此为牵引,创建快乐校园。随着我区办学理念的深入,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在我区得以广泛普及和使用,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教具、学具、课件、投影、幻灯、录像各种教学材料和器具进入课堂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动手能力不断提高,但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还不能有效于课堂。因此,研究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现代技术教育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快乐的学习,促进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以上,针对当时教育改革中的热点,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为此,我们瞄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方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具体的研究,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全面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以认知科学、学科教学和教育技术为理论基础,跟踪先进学科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研究以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为核心的,集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利用教师网页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为一体的学科课程信息化方案,并通过学校实验,形成多样化的学科课程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促进课程的现代化,提高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进一步提高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促进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二)促进本校教育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下等手段,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习惯的到培养;三、课题研究的界定(一)关于“信息技术环境”2信息技术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部分。教育技术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在教育技术前加上“现代”二字,充分说明了信息技术这一渗透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新事物的时代性。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可以理解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它包含在教育中懂得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数字化设备及运用技术和教育的技术两个方面,是教育中的技术语言教育技术的结合。(二)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界定学生有效学习方式:是针对无效学习和低效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的加工,在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自身获得发展的过程。促进有效学习:是指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善于“点拨”,重在“引导”,引发“参与”,鼓励“对话”,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情感,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学得有动力、有成效。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一)探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应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研究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教学方法。(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进行问题探究的能力。(三)广泛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仿真情境,启迪学生积极开展多种思维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五)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促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我们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各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各科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有效教学方法及学生有效学习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研究思路(四)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本实验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确立问题模式,探讨评价方式。以问卷的形式对实验对象作座谈、访谈及问答确定研究结果。(二)实验调查法。通过实验,确立实验对象,明确实验目标,对课题研究相关素材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研究。(三)个案研究法。对成功的素质提升个案作重点研究,并总结规律及内在因素。七、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为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展开调查研究,收集信息、资料,整理调查表,设计具体研究方案,培训参加实验的有关教师。第二阶段: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为全面开展研究阶段。展开实验,跟踪记录实验情况。适时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究等活动。第三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2月,为课题完成,成果鉴定阶段。全面实现课题总体目标,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课题成果,实验报告,论文,申请进行课题成果的鉴定。八、课题的实施具体措施(一)每位教师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实践,认真使用好互动教学光盘。充分发挥各教年组,各学科教师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发挥课题组集体力量,分合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滚动发展。学校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调研活动,指导课堂实践。(二)组织集体备课。指导教师如何用好“优质教学资源”,引领教师进行备课方式改革,不断反思,开展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浓厚研究氛围,提升薄弱学科,抓手均衡发展。(三)以主体式校本教研为基本模式,探究以“优质教育资源”为牵引的双师课堂教学新结构,研究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寻求师机、生机师生互动有机结合,构建新的课堂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四)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教学沙龙,教学相互听课,以问题研究为细节,探究新的课程教学操作模式,评价师生教学的标准,通过问题研究,反思积累,4构建新的教研机制。(五)开展课堂教学,优秀案例、优秀论文的评比,鼓励教师在活动中要勤于观看学习,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实践,乐于总结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九、课题研究结果(一)培养了一批研究型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年轻教师们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年都在区级教研活动中做展示课,其中韩桂林、齐丽英老师获得唐山市级优质课,张民、张巧春、董斌老师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二)学生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三)全体参与实验的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在唐山市及丰南区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多次授课,获得区级优质课多节。(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交互,拓展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学习的时空。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而且在于指导学生“学”;不满足于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其中“学会”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一)要从实际出发,现场教师要和主讲教师密切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注意主客体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现场教师是优质资源的使用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讲教师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不能颠倒主讲教师与现场教师的教学主体位置,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这节课还是我教,主讲老师只是配合我的。(二)要从学生出发,要弄清主讲教师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要运用教学机智将生成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总结每课的学习情况,落实教学资源的有关学习要求。(三)要更新备课方法。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所使用的教材,研究自己班的学生,要有清晰的好课意识:理念要新,目标要准,任务要明,效率要高。备课时读光盘要思考:看看省优秀教师是怎么设计的,是怎样整体把握这个教材的,要安排哪些学生活动,为何要这样安排?再联系本班实际、自身实际想想该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光盘中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预看教学光盘,可与翻阅5教案文本同步进行。选择使用方法,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并做好课前相关准备工作。(四)不要脱离课本。由于受到屏幕大小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部分地呈现课本上的信息,主讲教师不可能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本。然而课本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现场教师要注意发挥课本的作用,可以在总结阶段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领会教材的思路。(五)在使用光盘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主讲教师的某种提法与现场教师有所不同,这时我们应该以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师用书为依据,一般情况下我们以主讲教师的提法为准。课题的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热情,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完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有存在有一些显性的问题:(一)是教学行为转变并不十分到位,有的教师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在真正教学中不能灵活应用于工作实际,始终跳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转不过这个弯,造成“穿新鞋、走老路”局面。(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软件设计制作等等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与教师平时的满负荷工作产生了一些矛盾,很多老师在公开课、研讨课以及观摩课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常态课中又回来老路上,老师如何能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静心设计教学,已成为教师的普遍心声。(三)课题的有关研究内容的提出尚不能作更深层次的研究,如教学模式的研究暂时处于一种初步探索阶段,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难形成一系列完善的模式体系等等。今后我们的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在研究过程中将沿着有新意、讲科学的思路继续将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精神延续在我们工作实践中,以全新的理念、积极的态度搞好教学研究;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实用的教学模式做好结题工作;实事求是,富有新意地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为结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继续推进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做出贡献。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8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