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
1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奉贤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_______张先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注:①中酒:喝醉酒。14.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1分)A.踏莎行B.青门引C.诉衷情D.如梦令15.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还”则点出冷暖交替频繁。B.第二句写词人独处庭轩,面对风雨吹打后的残红狼藉,更是万端愁绪袭上心头,无计自持,只好以酒解闷,以致“中酒”。C.第三句写词人在雕梁画栋处流连,被凉风吹醒,夜色浓浓、门户重重反衬出周边环境的宁谧,无限凄凉之感随醒而复炽。D.全词融情于景,虚实交融,抓住“清明”的时令特征,营造了孤苦、寂寞、凄美的意境。16.结合全词内容,赏析“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句。(4分)【答案】14.(1分)B15.(3分)C16.(4分)例:词人妙用对比。下片写眼前寂寞庭轩,入夜后重门深锁,心情愈发沉重;而此时明月朗照,却送来别院秋千影动,今昔虚实对比,以乐衬哀,旧时往事历历涌上心头,秋千影动,荡秋千之人却渺然不知所之,此情此景,情何以堪?突出春日怀人之悲。2【静安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①杜:杜若,芳草名。②榜人:船夫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2分)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B.本诗是五言律诗。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分)A.明快飘逸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D.清淡自然14.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4分)【答案】(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12.A(2分)13.D(2分)14.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4分)3【黄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塞上曲(唐)于鹄行人朝走马,直走蓟城傍。蓟城通汉北,万里别吴乡。海上一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12.从题材和体裁看,下列对本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咏史诗古体诗B.边塞诗古体诗C.咏史诗近体诗D.边塞诗近体诗13.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烽火”与“百战场”形成对比,表现战争失败的残酷。B.“发”“度”二字用比喻比拟手法,表现战事的急切迅疾。C.作者善用叠词,描绘中原与塞上的春日景色,具有音韵美。D.这首诗从语言风格来看,刚劲凝练,慷慨激昂,奇诡瑰丽。14.紧扣“断君肠”一语,赏析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5分)【答案】12.(1分)B13.(2分)C14.(5分)答案示例:本诗结尾以“断君肠”直接抒发忧伤苦楚,悲哀至极之情。前四句写万里辞家,远赴边塞,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豪气。中间四句写边地见闻,通过对比表现战争的频繁,“发”“度”二字化静为动,表现战事的急切迅疾,为下文的抒情蓄势。最后四句声色结合,寓情于景,先写中原与塞上两地春日景色的清丽,再写琵琶横笛的声调凄恻,以乐景衬哀情,更显战争之悲,全诗调动多种手法突显战争的伤感,很有感染力。4【浦东新区】(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8分)浣溪沙宋苏轼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时元丰五年也。万顷风涛不记苏○1,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2霜须。【注】①苏,苏醒(一说指苏轼自己)。○2镊,拔去。12.下列关于本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内容上看,本词写于酒醒之后。B.从词调体式来看,本词属于小令。C.从押韵看,押平声韵,中途换韵。D.从时间顺序看,本词采用了倒叙。13.下列对本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记”二字以幽默风趣的笔法表现了词人醉意朦胧的状态。B.“雪晴”一句转入虚写,表现了词人由雪景引发的美好愿望。C.“翠袖”一句运用比拟,写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态。D.这首词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艺术表达富于变化。14.联系整首词,赏析画线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答案】(三)(8分)12.(2分)C13.(2分)C514.(4分)画线句通过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须的细节(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既衰老忧愁,又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与酒席上明艳美丽的年轻女子形象形成对比,表现了词人“但愿人饱我愁无”的忧民情怀和对人生老迈的感慨。【闵行区】【松江区】(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野航为范子俊赋[明]袁凯①一舸夷犹②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幽花满棹初维③岸,春水连堤忽上天。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雨正堪眠。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注]①袁凯:松江华亭人,元末明初诗人,因说实话,不断地遭朱元璋批评,多次请求归乡而不允。②夷犹:从容之意。③维:系。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纷然”写出了水边禽鸟从容飞起的样子。B.“春水连堤”描绘出一幅风波险恶的画面。C.“江南烟雨”营造了烟雨蒙蒙的冷清氛围。D.“坡仙”借用了《赤壁赋》中苏轼的形象。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慷慨激昂B.幽默诙谐C.恬淡自然D.刚劲凝练14.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答案】(三)(8分)12.(2分)D13.(2分)C14.(4分)前四句借景抒情,通过对野舸从容、禽鸟纷飞、幽花满棹、春水连天的优美恬6静的画面的描写,(1分)表达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1分)第三联以世上不止的风波和江南堪眠的烟雨对比,(1分)第四联化用《赤壁赋》中的典故,(1分)表达了诗人想远灾避祸,(1分)以及对逍遥自由的生活的向往。(1分)【长宁区】【嘉定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②炯:光明,明亮。③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13.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14.“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4分)7【答案】12A13D14答案示例:二者都是先写月光再写月影。写月光都以水喻月光,以水的清澈喻示月光的明亮。写月影都以水草设喻。只是前者以“青蘋”喻杏花之影,后者以“藻荇交横”喻“竹柏”之影。二者都通过巧妙的比喻营造出明净、空灵的意境,表现出此刻安闲自适的心境。【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咏怀(其十四)(魏)阮籍开秋肇①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注释】①肇:初始。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B.从形式来看,本诗是一首格律诗。C.“蟋蟀鸣床帏”采用起兴手法触发情感抒发。D.“晨鸡鸣高树”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环境。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1分)A.高亢豪放B.蕴藉深沉C.清新雅丽D.平实质朴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8【答案】(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12.C13.B14.一二句借景抒情,一入秋而凉气生,蟋蟀悲鸣床帏,抒发内心悲凉之慨;三四句直抒胸臆,抒发有感于外物而产生的由盛转衰的深沉忧伤;五六句通过反复叙说内心无所倾诉,突出内心的悲愤之情;七八句以微风清冷、月光凄凉进一步衬托作者内心的无限悲凉;结尾两句借晨鸡晓鸣之时吩咐车夫驾车归去的叙述,表达了远离纷扰现实的愿望。评分说明:怎样表现3分;作者的情感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8分)诉衷情(宋)仲殊①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注】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12.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阕1-2句描写春风吹衣,杨花飞舞的美好景象。B.上阕3-4句写水波荡漾、绿树掩映、黄莺齐鸣的喧闹景象。C.下阕1-2句描写晚上刚回寺院看到的清幽寂静的院落屋子。D.下阕第3句描写月亮朗照的背景下作者撞钟、焚香的情景。13.对本作品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2分)A.清婉自然B.深沉含蓄C.凄清落寞D.空灵深沉14.本词中出现了两次表示时间的词“晚”(春晚/晚初归),请结合具体语境作赏析。(4分)9【答案】(三)(12-14)(8分)12.B.(2分)13.A.(2分)14.“晚”交代了特定的时间背景——“春天的晚上”和“很晚了才回到寺院”;由于这个特定时间带来的特定的情境——“独自一人”在宁静的氛围中漫步西湖欣赏清丽的美景;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轻松愉悦、闲静安适、从容自在。(4分)【普陀区】(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4题(8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①。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蘋:一种多年生水草。12.对这首诗所属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酬和诗B.怀古诗C.五律诗D.近体诗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3分)A.精巧生动B.质朴平易C.委婉含蓄D.典雅庄重14.王夫之认为,画线部分没有融情入景。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结合全诗具体内容作分析。(4分)【答案】12.B13.A(选B得1分)14.情感概括1分,景的特征提炼1分,情景关系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10【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③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注释】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②相关:关心。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姑娘向男友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溅裙来相会。12.这首词押韵字数正确的一项是()(1分)A.4B.5C.6D.8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本文标题: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诗歌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49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