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一、学习本课的意义1、优化知识结构2、培植创业能力3、适应社会环境•二、学习本课的方法•1、重点法•2、案例法•3、讨论法•4、影像法•5、考查法第一章概述•一、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组织为达成管理目标而采取的旨在争取公众好感、同情、支持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2、人际关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达成自我目标而采取的旨在争取他人好感、同情、支持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二、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特点•(一)公共关系的特点•1、主体的组织性•2、对象的公众性•3、沟通的双向性•4、目标的喻美性•(二)人际关系的特点•1、明确性;2、渐进性;3、可变性4、辩证性•三、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类型•(一)公共关系的类型1、从社会分工来看,可分为政治型、经济型、社会事业型。(1)政治型公共关系:政治家及政治组织为达成政治目标而开展的公共关系。如西安事变、重庆谈判。(2)经济型公共关系:营利型组织为达成利润目标而开展的公共关系。如健力宝打进美国市场。(3)社会事业型公共关系:非营利组织为推动某项社会事业发展而开展的公共关系。如希望工程。•2、从公共关系达成的目标来看,可分为形象公关、危机公关、事务公关。•(1)形象公关:为树立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开展的公共关系。如新闻宣传、广告、赞助等。•(2)危机公关:为消除公众对组织的误解,化解组织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危机而开展的公共关系。•(3)事务公关:为解决组织正常营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日常具体问题而开展的公共关系。3、从公共关系的手段来看,可分为传统公共关系与现代公共关系。(1)传统公共关系:以形成一定定势的意识和已有的模式开展公共关系。(2)现代公共关系:以现代意识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公共关系。(二)人际关系的类型(1)亲缘型;(2)地缘型;(3)业缘型;(4)机缘型四、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五、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起源与发展1、公共关系起源与发展2、人际关系起源与发展第二章公共关系职能与原则一、公共关系的职能1、信息职能:收集有关公众对组织评价的相关信息。2、参谋职能:提出公共关系方面的相关建议。3、协调职能:解决相关问题,平息矛盾冲突。4、宣传职能:开展对外宣传,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5、服务职能:开展公共关系的咨询、培训及对外服务。二、开展公共关系应遵循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互惠双赢的原则3、开拓创新的原则4、全员PR的原则5、整体效益原则6、法律道德原则第三章公共关系行为主体•一、社会组织(一)概念及特征•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它是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它可以发起和从事各种公共关系活动•其特征是:•①特定的组织目标;•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⑤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二)构成要素•社会组织一般由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规范•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它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是社会关系极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它要求个人或团体应如何思考、感觉与信仰,在各种情况与关系当中应如何行动。规范的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2、地位•地位是指个人或团系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现代社会中,人际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地位之间的互动,社会组织的互动也是经由地位而建立的。社会地位包括归属地位和成就地位两种形式,其中后者处主要位置。•3、角色•角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地位则是角色的静态描述。社会组织就是由一组互相依存、相互联系的角色构成的。•4、权威•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它使成员在组织内收到约束和限制。•(三)类型•(1)按照组织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等不同类型;•(2)按照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性质,可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3)按照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可分为生产组织、政治组织和整合组织,这是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的分类法。按照组织目标和获利者的类型,美国社会学家P.M.布劳等人将社会组织分为互利组织,如工会;私有者的赢利组织,如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如医院;公益组织,如政府机构。•4)按照组织对成员的控制类型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组织,即以金钱或物质控制其成员的组织;规范组织,即通过将组织规范内化为成员的伦理观念或信仰来控制成员的组织。•(5)根据人们社会结合的形式和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表现,将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科研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等几种类型。•(四)社会组织的功能1、整合功能•2、协调功能•3、维护利益的功能•4、实现目标的功能•(五)社会组织结构•1、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职位、部门是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或单元,这些结构单元的不同组合又形成了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2、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成员间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及其相互关系。从非正式结构的形成来看,一是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或故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共同的兴趣而形成的。另一种是在正式的工作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性的联系可能会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感情沟通进而形成非正式关系,在这里,非正式关系可能会与正式的工作关系结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处理工作问题时有可能会采取超出正式规定的方式。•(六)社会组织的运行及管理•1、组织运行及其一般过程•为了实现目标,组织便以适当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开始运行,它表现为这么一个过程:组织与环境的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即投入产出的过程,也是这一过程中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联动过程。组织运行过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1)投入,即调动资源;(2)制作,即对投入的资源进行处理,通过使用资源来求得组织目标的实现;(3)产出,即输出“产品”,实现组织目标。•2、社会组织的管理•组织的管理过程就是围绕组织目标,调动各种资源,运用一切手段操纵组织的运行,以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1)决策,就是确定组织的奋斗目标以及选择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的过程。(2)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常规管理和应变管理。3)监督检验。•(七)社会组织的运行环境及公关工作。•组织运行环境是由影响和制约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诸多因素构成的大系统。按照组织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它们区分为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类:•内部环境包括组织的决策层、员工队伍、员工关系、经营状况、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精神面貌和设备设施、建筑风格、装潢布置等,它们是由有形的人、财、物与无形的信息、知识、管理、精神等组成的微观环境系统,是组织赖以生存和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组织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系统组成。前者指组织所在地区的地形、地理、气候特点和水、空气质量、植被面积、天然景观等各种自然因素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后者指组织所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及其对组织的影响。•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其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此,公共关系工作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关系是:(1)组织目标决定公共关系目标;(2)公共关系目标体系是组织目标体系中的子目标系统;(3)公共关系目标服务、服从组织目标;(4)公共关系工作必须帮助组织实现目标。•二、公共关系工作机构1、冠名公共关系的工作机构•(1)公关部、处•(2)公关公司2、非冠名公共关系的工作机构•三、公共关系工作者•(一)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①专家型角色。是研究和解决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权威,他们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宣传推广能力.他们是公共关系队伍中的中坚和精华.专家型角色主要包括以下人员:公共关系顾问,公共关系学者和教育家.•②领导型角色是指在各公共关系组织或相关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者.他们包括经理,部长,主任,兼职领导,社会活动家等.③技术型角色是公共关系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一般的记者,编辑,摄影师,广告师,设计师及其它技术人员,他们以各自的技术专长进入公共关系角色.•④事务型角色是组织中从事一般日常公共关系工作的人员,他们是最普通,也是最基层的公共关系人员.这些人员包括:秘书,办事员,服务员,招待员,翻译,助理员,导游,消费引导员•(二)素质要求•1、一般要求•(1)强烈明确的公关意识•(2)良好的道德修养(3)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4)广泛的学科知识•(5)合理的能力结构(6)较高的政策水平•2、分类要求(1)公关领导者:决策、组织指挥、宣传鼓动、监督控制等能力;(2)公关策划者:调研、创新思维、写作等能力;(3)公关实务者:良好的仪表、开朗的性格、能言善辩的口才、临危不乱的气度。第四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一、公众的含义及特点•公众是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其特点是:•1同质性;2整体性;3多样性;4相关性;5变化性;6可诱导性。•二、公众的分类•(一)按人口构成标准分类•按照人们的性别、年龄、职业、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政治或宗教信仰、民族等标准分为:男性公众与女性公众;青年、中年、老年公众;工人、农民、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公众;富人与穷人公众;知识公众与文盲公众;党员公众与非党员公众;信教公众与非信教公众;汉族公众与少数民族公众等。•(二)按组织的环境标准分类•1.内部公众。与组织有着归属关系的内部成员•2.外部公众。和某一特定组织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但有着利益关系的外部组织或个人。•(三)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标准分类•1、首要公众。是指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力和决定性作用的公众。•2、次要公众。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公众。•3、边缘公众。其重要性对组织来说最小的那类公众。•(四)根据公众对组织所持态度标准分类•1、顺意公众。是指对一个组织的政策或行为持赞同或支持态度的公众。•2、逆意公众。是指对某一组织的政策或行为持反对态度的公众。•3、独立公众。是指对某一组织的政策或行为持中立态度的公众。•五)按照组织对公众的态度标准分类•1.受欢迎的公众。特指那一部分十分关爱本组织,处处支持本组织、经常给本组织带来利益和机会,因而使组织对他们十分欢迎的公众。•2.不受欢迎的公众。特指某些不时借故从本组织获取好处或利益而使本组织力图躲避的组织和个人。•3.被追求的公众。特指那些对本组织公众关系工作有特别意义,但与本组织无直接利害关系,须本组织竭力去接近和争取的组织或个人。如新闻媒体、社会名流。•(六)按照公众对组织提供的资源标准分类•1.生存类公众。那些决定组织能否存在的管理机构及人员。•2.营养类公众。那些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的机构及人员。•3.消化类公众。那些购买使用组织的产品与服务的机构及人员。•公众分类在公共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确定公众与组织相关性的大小,以及公众与组织关系的深度和广度,以便科学制定公关计划;第二,了解特殊公众的特殊要求和共同利益,有的放矢地制定公关对策;第三,明确公众的分类,针对公众的不同类型和状态,有重点地开展公关活动;第四,熟悉公众的特征,在公关策划时,有效提出相应对策,以防工作出现被动局面。•三、公众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或者是完成一项活动的本领。能力总是存在于人的具体活动之中,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但是,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单凭某一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只有多种能力的综合才能完成。人们把在活动中多种能力的结合叫才能。能力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具体表现
本文标题: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1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