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徐州: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分析
1/17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徐州市城市CPI与GDP增长率相关性实证分析一、引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现代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主要部分,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都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从长期看,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经济结构的健康与否,都会通过价格总水平和价格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来。通货膨胀的类型具有多样性,但不论哪一种类型的通胀都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别只是传递时间以及传递渠道的不同而已,但最终必然要反映到工业品、公共物品、农产品等一系列商品的价格上。从客观上来说,造成物价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持续较快的经济增长导致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带动要素成本上升以及市场化推进使过去被压低的要素价格逐渐回归等因素,也包括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宏观经济调控因素。众多因素中,经济增长是影响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增长轨道,2009年我国M2和M1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GDP的名义增长率;同时,受人民币升值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预期影响,国际热钱已开始大举进入我国。这些情况,必然地会对我国的经济和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对未来的通胀形成巨大压力。为此,2009年10月,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了“管理好通胀预期”的问题。2/17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从系统的角度,动态的角度,全面地把握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特别是现代经济条件下信心、信用和预期等这些对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广和越来越深的复杂元素,管理好通胀预期,管理好价格的变动,把握好深化价格改革的时机、方向和力度。本研究在通胀、失业率以及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上,就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区域性分析,并建立区域性价格波动模型。二、理论基础在宏观经济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而奥肯定律则是描述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两者联系起来,就能得出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它描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π-πe=-ε(μ-μ*)(1)其中,π—通货膨胀率,πe—预期通货膨胀率,μ—失业率,μ*—自然失业率,ε—通货膨胀率对失业率的反映程度。公式(1)表示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向运动关系,即一国政府可以在短期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换取低失业率,或者以高失业率为代价换取低通货膨胀。2、奥肯定律奥肯定律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重要结论,它论证了失业率与GDP3/17增长率之间的关系:μ-μ*=-0.5(g-gf)(2)公式(2)中,g—实际GDP增长率,gf—潜在GDP增长率,μ—失业率,μ*—自然失业率。潜在GDP指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GDP。它代表一国最大可能的总供给能力,并且这种供给能力又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可得资源(资本、劳动力等)数量的增加而逐年增加。现实经济运行中,随着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的变化会引起总需求的扩张或紧缩,导致代表总需求的实际GDP围绕潜在GDP增长趋势上下周期性波动,从而使得实际GDP增长率与潜在GDP增长率经常出现不一致。所以公式(2)表示实际GDP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上升1%。奥肯定律为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率之间相互转换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计算方法,即:π-πe=λ(g-gf)(3)其中,λ为常数。根据宏观经济学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物价水平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在公式(3)中表现为,在代表总需求的实际GDP增长率和代表总供给的潜在GDP增长率的关系上: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若实际GDP增长率高于潜在GDP增长率,则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若实际GDP增长率低于潜在GDP增长率,则会引起物价水平下降;若二者相同,则物价水平保持4/17稳定。上述理论充分表明,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存在必然联系。三、徐州市CPI变动的历史回顾-5051015202530198019851990199520002005CPIGDPINFLAINFLAS注:---CPI=3%,—CPI=5%图1、徐州市1979-2008年CPI与GDP增长率(单位:%)图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经济增长周期与CPI变动周期大致交替出现,两者间有一定的吻合特征。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对应着80年代中、末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波动上涨;90年代初期的经济高增长对应着90年代中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强劲上涨;90年代中后期,经济增速下降,CPI则快速回落;21世纪以来,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导致同时期的价格水平呈现上涨趋势。结合价格改革和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徐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波动大致可分为五个周期:1、1979-1983年为第一价格波动期5/17这一时期价格主要仍是以统一的计划价格为主,价格管理权限比较集中,尽管短缺经济所形成的市场供求矛盾非常突出,但由于改革刚刚启动,我国经济仍以计划价格为主,对重要短缺商品实行计划、凭票、限量供应,加上居民的货币支付能力不强,市场供求矛盾对市场物价的影响相当有限。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于1979年国家大幅度提高副食品价格的政策性因素引起,1980年徐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2.4%,1981-1983年与上年比的价格涨幅分别回落到0.4%、1.0%和0.1%。波动期内以调整为主的价格变动,具有明显的短缺经济的特征。2、1984-1990年为第二价格波动期1984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上来,价格体制改革成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1984年以来,价格改革开放进入以放为主的全面展开阶段,我国逐步放开了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生猪价格、日用工业品价格、名烟、名酒价格,我省对小麦、稻谷、玉米等三大品种取消统购,改为合同订购。受此影响,一方面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市场长期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商品供应短缺的矛盾逐渐显露。由于社会需求的快速膨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徐州市居民消费品价格出现波动上涨,表现出明显的需求拉动特性。1985年CPI达到第一个波峰,8.7%,略有回调后继续上涨,1988年达到第二个波峰,22.6%。国家为遏制社会需求膨胀,采取及时有效措施,使经济发展迅速降温,19896/17年和1990年,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明显下降,1990年同比上涨4.5%,属这一时期相对低点。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波动期内CPI一直高于3%,7年中有5年处于严重通胀状态。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市政府采取与国家政策并行的措施,包括:紧缩财政和信贷,控制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过快增长,以遏制社会需求膨胀;认真清理涨价项目,严格控制调价项目出台;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搞好市场供应;强化市场管理,坚决稳住“菜篮子”价格等。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也随之走低。3、1991-1999年为第三价格波动期由于前期经济增长缓慢,1991年起,国家针对经济滑坡的现实,启动经济,加大货币投放,经济发展迅速升温,特别是1992年,徐州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1.6%,涨幅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受其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快速攀升,1994年徐州市CPI攀升到25.3%的,成为建国以来物价上涨的最高峰。这一轮物价上涨是在消费品市场供应相对充实的情况下出现的,因而,与前两轮物价上涨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性。首先是在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放开的情况下,经济的过热发展,引起了对生产资料市场需求的急剧膨胀,从而导致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暴涨,推动了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其次是市场价格的大面积放开,基础产业产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大幅度调升。7/171994年起,国家针对市场物价上涨过快的实际状况,主要通过经济、法律手段,配合必要的行政措施,对经济进行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市场物价涨幅也逐步回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从1995年开始明显回落,当年涨幅比上年下降8.4%,在以后的5年中,全市CPI总体呈迅速下降走势,1999年达到低点,比上年涨幅仅为-1.8%。这一波动期,徐州市CPI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和快速回落的过程。4、2000-2007年为第四价格波动期波动期内,徐州市与全省、全国的CPI走势基本一致。受国内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加快,波动期内居民消费品价格也呈现波动上涨。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程度明显加大。这一时期,徐州市经济增长快于全国,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13%,且增幅持续上升。在经济增长、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价格尽管有所上涨,但幅度不大。受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出现两个波峰和一个高点,分别出现在2001年、2004年和2007年,峰值依次递增,为0.3%、3.7%和4.4%。特别是2003年,受海湾局势变化和国内粮食减产的影响,原油及下游产品、农副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当年徐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由跌转升,上涨1.5%。这一波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的最高点为20048/17年,涨幅为3.7%,是自1997年以来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首次超越通货膨胀警戒线。同时期全国CPI同样出现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为4.1%。国家采取了以紧缩信贷和税收调控为主的手段为经济降温,治理通货膨胀。2004-2005年CPI持续下降。2007年,受前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原油和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国家加强煤矿治理整顿与资源整合等因素的影响,原油、钢材、煤炭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再次大幅走高。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生猪饲养量下滑和国际市场油菜籽、大豆价格大幅上扬,肉产品和食用植物油等农副食品出厂价格涨幅显著,同比上涨23.1%和27.5%,带动了生活资料价格及工业品出厂总水平的提高,2007年徐州市CPI再次跃上通胀警戒线。5、2008年是新一轮价格波动周期的开始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幅度降低,2008年11月,我国推出了4万亿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成效明显,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8.7%。徐州市经济增长尽管有所下降,但连续两年维持在13.5%的水平。受前两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2008年,徐州市CPI出现4.9%的涨幅。虽然2009年有所下降,但按照滞后效应,加上未来受人民币升值、国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缓慢、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放慢,同时,2009年货币量(M2)增幅超过27%,国家加强了通胀预期管理,CPI将进入新一轮的价格波动周期。四、CPI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9/171、变量选择本研究是论证在区域范围内CPI与GDP之间关系,拟构建以CPI为解释变量,GDP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考虑到CPI指数滞后于解释变量GDP,且CPI易受翘尾因素影响,可选择GDP和CPI的(p)阶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2、模型选择与构建CPI与GDP增长率数据均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次序而得到的时间序列,因此,本文选择以CPI与GDP增长率为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时间序列建模。(1)序列分析观察CPI与GDP增长率图形(见图1),可发现:其一,CPI与GDP增长率曲线有一定的相关性,GDP增长率波幅较大时,对应CPI波幅也较大;其二,CPI滞后于GDP,滞后期约为2年。1983年GDP增长率达到波峰,两年后,即1985年CPI达到波峰值,1986年GDP的波峰值对应1988年CPI波峰值,依此类推,1992年GDP的波峰值对应着1994年CPI波峰值,1998年GDP的波峰值对应着2000年CPI波峰值,2006年GDP的波峰值对应着2008年CPI波峰值。因此可对CPI变化率和滞后期为2年的GDP增长率建立回归方程。(2)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表1、实际GDP增长率
本文标题:徐州: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7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