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上海市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
高三历史第1页共13页青浦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9页。2016年1月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分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用钢笔清楚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交卷时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试卷不用上交。2.选择题(第1-35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注意:答题卡与试卷在试题编号和选项上是一一对应的。考生应将代表该题答案的小方格涂黑,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择用橡皮擦清,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注意:答题卡的准考证号码是九位,如“XXXXXXXXX”,涂号码时按九位涂)3.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选择题(1-30每题2分,31-35每题3分,共75分)1.“它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分离不开的,它不是宫廷中的奢侈品、点缀品,而是政治权力斗争上的必要手段。”这举话评价的是A.铁器B.青铜器C.甲骨卜辞D.黄金2.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一场景出现在A.公元前10世纪中期B.公元前10世纪末期C.公元前11世纪中期D.公元前11世纪末期3.他主导的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首开雅典民主政治的先河。“他”是A.梭伦B.伯利克里C.柏拉图D.克利斯提尼4.“凯撒规定平民不准穿带有紫色镶边的丝绸;新罗在各方面都深受唐朝影响,以至于西方汉学家把新罗看作是唐朝的微型翻版;无独有偶,日本也被看作是另一个唐朝的微型翻版。”据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主题是A.东亚文明圈B.一带一路C.中外文化交流D.遣唐使5.“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该话出自于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6.“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李唐一族的崛兴①以相互渗透和取长补短为特征②为隋唐再次大一统奠定基础③扩大民族差异以增进相互团结④为中华文明传承注入新活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第2页共13页7.“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与诗中所论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宋太祖D.宋高宗8.促使以下西欧封建制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①城市复兴②君主专制形成③市民阶层崛起④等级代表会议出现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9.15世纪中期,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这一文化的中心位于A.巴尔干半岛B.君士坦丁堡C.阿拉伯半岛D.希腊半岛10.“僧侣以祷告为国王服务,贵族以剑为国王服务,第三等级以财产为国王服务。”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18世纪晚期的A.英国B.意大利C.俄罗斯D.法国11.电视短剧《北与南》中女主人身为老绅士的女儿,面对的社交场面不是乡村舞会,而是工人罢工,武力镇压、革命和真正的流血死亡。依据这一情节,该剧发生的时代应不早于A.16世纪中期B.17世纪中期C.18世纪中期D.19世纪中期12.一位欧洲政治家如是说:“我总认为主权在于人民,其实帝制本来就是一种共和。全国人民请我为国家元首,我的格言就是能者居之……”该政治家是A.拿破仑一世B.威廉一世C.俾斯麦D.拿破仑三世13.恩格斯在评价克里米亚战争时说,“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这里的“觉醒”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制度腐朽B.吏治腐败C.经济凋敝D.军备落后14.“自由”(Freiheit)和“统一”(Einheit)这两个押韵的德语单词,是19世纪中叶以来德意志民族一直追求的核心价值。领导并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的德意志邦国是A.丹麦B.奥地利C.普鲁士D.巴伐利亚高三历史第3页共13页15.分工、机器的应用以及某一新型动力的发明,被称为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该新型动力指A.火力B.蒸汽C.电气D.核能16.“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此段文字出自A.《社会契约论》B.《论法的精神》C.《哲学通讯》D.《利维坦》17.“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它彻底消除了亚洲是不可挽救的、无望地落后于欧洲的信念。”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民族外交方面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政策B.“西方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C.19世纪以来亚洲各国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欧洲D.该民族崛起反映了亚洲国家不再受欧洲的奴役和压迫18.咸丰十年……与清军会合,对青浦进行反扑,忠王李秀成率部驰援,重创之。青浦城由此赢得“铁青浦”称号。文中省略的部分是A.湘军B.淮军C.洋枪队D.英法联军19.漫画是一种艺术行为,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一种渠道。以下这幅漫画喻指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20.“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倘延夷人为师,祸患无穷,甚至亡国灭种。”持此观点之人是A.魏源B.倭仁C.梁启超D.严复高三历史第4页共13页21.“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这里的“皇上”指A.道光帝B.咸丰帝C.同治帝D.光绪帝22.环渤海湾一些城市见证了近代中国的风雨沧桑。下列史实在图中D处发生的有①德国租借地②北洋水师覆没③英国租借地④俄国租借地A.①B.②C.②③D.②④23.某淞沪护军使在给政府的电报中说:“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这里的“政府”指A.北洋政府B.广州国民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24.右图所示社会风貌发生在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9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5.某会议上突然闯入一位陌生男子,当事人后来在各自的回忆录中描述不一,包惠僧说是“穿灰色竹布长褂”之人,李达说是“不速之客”,陈公博说是“面目可疑的人”,陈潭秋说是“一个獐头鼠目的穿长衫的人”。据此判断,该会议是A.国民党一大B.中共一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高三历史第5页共13页26.“重庆陷入狂欢,……是人浪,是热浪,是欢腾的海。胜利的空气,到处在流,泛滥着。……人们从家里、办公处、工作房冲出来,投向每一个通街,人与人棱织着成了线,成了流,成了巨汇。”以上情形反映了A.改订新约的成效B.三大战役的胜利C.迁都后的喜悦D.日本战败投降27.一位美国总统在日记中,把1946年形容为在对苏联关系上该“做决定的年份”。以下事件与此决定直接相关的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联合国成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28.一位政治家在评论某事件时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该政治家所指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运动D.中印结盟29.某课题的中心词是“冷战”、“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30.“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A.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B.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以下试题为三分题3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开启了近代民主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B.以法律捍卫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D.避免革命引发政局长期动荡为国家稳定提供制度保障32.“中国,一直以来被视为东方世界的霸主;而日本,战后却一跃成为我们这些列强中的一员,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看到它的加入……已经在我们西方世界的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令人敬佩的地位。”这段文字的主旨是A.清朝统治江河日下国运堪忧B.《马关条约》签订丧权辱国C.明治维新后日本跨越式崛起D.甲午一役打破东亚传统格局高三历史第6页共13页33.今年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的邮票,由于特殊原因,此次会议召开的情景并没有留下照片,邮票选用油画《遵义会议》为背景,画中出现了一个久违的面孔——林彪,这是“九一三”事件后,首次在“国家名片”上出现。对邮票选用油画《遵义会议》为背景,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官方肯定了林彪对中国革命作的贡献B.油画具有较高的写实性得到了官方认可C.油画虽有艺术渲染但仍具有史料价值D.油画中的人物座次与遵义会议如出一辙34.1934年,美国情报机关搜集到一本日本小人书并送交白宫。其中有一幅插图:两个日本小孩一个身着陆军制服,头戴钢盔;另一个身着海军制服,嘴巴大张。他们脚底下的地图包括整个太平洋,从菲律宾群岛到旧金山和马雷岛。日本国旗第一面插在标明为菲律宾的地方,第二面插在关岛,第三面插在夏威夷,第四面插在旧金山。对此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该插图说明了日本陆海军分别觊觎着不同的战略目标B.该插图一定程度上预示出美日之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该插图反映了一战结束后所签订的《五国海军协定》D.反映美国情报部门战前对日本国内动态保持高度关切35.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统计数据。这说明战役名称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千余人,俘虏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B.中日军事互有攻守战势胶着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D.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有异高三历史第7页共13页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宋初国政材料一:当财用匮乏时,枢密院却不断增加兵员;当民生日困时,三司使(主理财赋)却仍取财于民。中书见民生艰困,又不会着枢密院减省兵员和三司宽免赋税以解民困。——根据赵汝愚《国朝诸臣奏议》意译整理材料二:宋太宗两次北伐(辽国)失败,转而对辽取守势。由京师至北边之间无险可守,只能在平原上筑堤储水,设置寨铺,抵御辽军南下。而辽方则由守势转为攻势,从此契丹骑兵不断南下纵横驰骋,宋军被动挨打,连遭败绩。——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问题:(14分)(1)分别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2)结合史实,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8分)37.“三次工业革命”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化。问题:结合史实,简要阐述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8分)38.一份奏折高三历史第8页共13页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人大举进犯,琦善接受英国致中国的书信后奏请道光帝:英吉利国人投递字据,声称诉屈,尚无桀骜情形,据英人称自广东封港后,所带货物资本赔累难支,是以各处寻觅码头,铤而走险。……是以大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前往中国海境,求讨皇帝昭雪申冤,……林则徐断绝贸易启衅,禁烟过激,英人并无滋扰之志,情属可原。……
本文标题:上海市青浦区2016年高三历史一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9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