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评岳麓版解析
1第六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9年4月”“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可知是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族党派,准备召开新政协,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工作,故选B项。答案:B2.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组成情况,此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会议总代表662人党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区域代表116人特别邀请人士75人A.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全民意志B.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会议中居于领导地位D.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解析:材料列举了参加会议的代表,体现出政协会议的与会人员涉及各个行业,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故A项正确。答案:A3.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致力于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答案:B4.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长凤当选代表后能代表民意了,表明人民当家做主的实现,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协商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的基础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D项错误。答案:A25.导学号6461008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1956年,因此,D项错误。因为“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所以1954年之前也不会存在“坚持”的问题,C项错误。A项口号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52年底巩固政权时期的社会状况,1954年已经开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努力,故A项错误。答案:B6.1957年,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上说:“大家都是‘王麻子’‘张小泉’那就不行了,还是多几个牌号好一点。……就是共产党也不能保证不出问题,不但过去出了陈独秀、张国焘、高岗,就是将来也会出问题。”该讲话精神强调了()A.中国共产党应汲取历史教训克服“左”倾错误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合作D.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应实行民主集中制解析:“多几个牌号”意指多党派“长期共存”;“将来也会出问题”意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需要民主党派的监督。答案:B7.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解析:材料中表述的是结婚证有国家领导人和指示等内容,体现出人民日常生活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答案:C8.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干部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干部告上法庭,村干部终被拘留。这部影片反映了()A.“文化大革命”后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B.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D.我国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C9.“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3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选择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0.下图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边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D.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解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A项错误;B、C两项不能全面反映图片信息,均排除。图片反映了我国的民主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D项正确。答案:D11.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颁行的时代背景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党和国家的工作徘徊前进C.依法治国方略的明确提出D.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期解析: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时,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处于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的召开时间不符。答案:D1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A.社会制度不同B.区域范围不同C.主要作用不同D.政治权利不同解析:西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属于不同点,但不符合“最主要的区别”这一限制条件。答案:A13.导学号64610082“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在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A.和平统一祖国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解析:“九二共识”即“一中各表”,就是海峡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故选B项。答案:B14.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4A.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大力支持B.香港地区的稳定繁荣C.内地与香港的关系日益密切D.国际局势日趋缓和解析: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保持了稳定与繁荣的局面,它对全球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故选B项。答案:B15.“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收回香港、澳门的史实,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重要保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提升。A项为港澳回归提供了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B项是海峡两岸关系的一次突破,与题意无关;C项国际威望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从属于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说:“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假如要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宛转呻吟的无产阶级,我们对之如何处置……任其为三分之一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新民学会资料》(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集体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寻求民主的过程中,扩大民众政治参与的起点只能通过组织型参与形式,而非个人型参与形式。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领导、发动各阶层成立相应的各种组织,并帮助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成立进步的民主党派。——王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历史地位》材料三云南省富保村的村干部说:“现在做村干部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认识。(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分析其原因。(8分)(3)材料三表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4分)(4)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2)认识:联合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建立统一战线,扩大民主范围。原因:中国的集体主义政治文化传统;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国民党独裁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主党派的建立及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壮大等。(任意答出四点即可)(3)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4)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歌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孩子,盼望着回到祖国的怀抱。材料二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材料三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已经举行六次“陈江会谈”。六次会谈签署了十五项协议,包括最重要的ECFA,都是以“九二共识”为基础、为前提。(1)1945年以来,“七子”中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4分)(2)材料二中,邓小平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那么,国共两党前两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前提是什么?(6分)5(3)对两岸关系,目前有很多人对前景看好。结合材料三,分析你认为前景看好的因素有哪些。(6分)(4)你对进一步做好祖国统一工作有何建议?(4分)参考答案:(1)1945年抗战胜利,从日本手中收回台湾;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占据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2)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是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三次合作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3)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合力推动;民间已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国共两党高层会谈渠道已开通;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香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实践树立了榜样;大陆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体育强盛,会对台湾民众形成向心力。(4)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反对“台独”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评岳麓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0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