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1单元质量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2.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4.“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这说的是中国近代的()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5.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6.如图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2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7.右图为清朝大臣绍英当时所记的“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片断,内有“日本洋兵……攻破东直门”等内容。以下事件,可能被记录其中的是()A.清廷被迫推行“预备立宪”B.清政府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C.甲午战争中日军犯下侵华罪行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8.右图为义和团散发的宣传揭帖,该揭帖把帝国主义和教会侵略势力喻为猪羊,画边题联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B.反映了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C.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D.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9.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辛亥革命“不结果实”主要是指()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C.三民主义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0.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11.“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3C.五四运动D.五卅运动12.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船械之集,外联属国之师,必沿海守臣皆林公而后可,必当轴秉钧皆林公而后可。——《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材料三二、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二十七年七月初六日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梁为楫主编《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选编与介绍》(1)根据材料一,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思考如果按材料所说重用“林公”能否挽救败局。(8分)(2)说明材料二中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体现在哪里?你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8分)4(3)材料三出自哪一条约?有何标志性后果?(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打。材料二“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鲁迅《“日本研究”之外》材料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顾维钧回忆录》(1)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三则材料分析造成材料一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他认为国人应该做的是什么?(8分)(3)评价材料三的观点。(6分)单元质量检测(四)1.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南京条约》附件的理解能力。故选A。52.选C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予以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3.选BA项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项“居住及租地权”在材料中并无反映;D项“门户开放”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4.选B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兄弟、一秤分、天国”,据此可以判断该事件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5.选A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是上帝(即西方的上帝)的天下,满洲人原为野蛮之人,祸乱中国(中夏),“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选A。6.选A图片反映清政府盲目自大,不知中日之间经济差距。因此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日本是资本主义经济,故A项符合漫画寓意。7.选B题干中的“光绪庚子年”,即1900年。“预备立宪”是在1906年,A项排除;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戊戌政变是在1898年,D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是在1894年,C项排除。由“日本洋兵……攻破东直门”进一步分析,可知B项正确。8.选D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要求,故A、B、C三项与材料相一致。D项说法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9.选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10.选A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给人的思想束缚。11.选C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等可知是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表述。A项主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B项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D项则是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故选C。12.选B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故选B。13.解析:第(1)问,结合鸦片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分析材料观点。第(2)问,三次战争灾难性的体现可以从战争本身及战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中概括;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6遭遇要一分为二进行分析。第(3)问,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即可。答案:(1)失败原因:清政府虚骄自大,不务实际,统治腐败。不能。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主义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的对手,战争的失败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绝非“林公”一人所能挽救。(2)灾难: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对中国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中国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逐步觉醒,同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最终形成。14.解析:第(1)问,结合背景以及材料中的时间从帝国主义侵华、民主主义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从材料中的“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等可以分析得出。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对于“人民外交”既不能绝对赞同也不能完全反对,任选一个角度解答即可。答案:(1)民国建立,公民权利的觉醒,“人民外交”的兴起;外国列强损害中国利益,激起国人愤慨。(2)反对殴打外交官员,反对盲目排日情绪。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研究和学习外国强大的办法。(3)顾维钧的观点有其合理性。民众把国家的外交失利完全发泄到外交官员身上是不对的;在外交上是要有妥协的;绝对的“人民外交”是危险的,要因势利导,要理性。或其观点的不合理性:完全反对“人民外交”是不对的,因为“人民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捍卫民族利益和尊严;“人民外交”体现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理念。7
本文标题:2019高中历史单元质量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06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