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有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十道题
文言文阅读理解测试题十道(一)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天敌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谕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下,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注释】①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②网罟(gǔ):捕鱼的网。③鹈鹕(tíhú):一种捕鱼的鸟。④天:天敌。⑤抢竹:乱竹丛。1.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村叟.:.叟.,.老头..B.逐一蛇:逐,追赶C.行甚急:甚,很D.蛇已毙矣:毙,枪毙2.下列对象不属于苏辙所说的“天敌”项是()A.蜈蚣→蛇B.蜈蚣→蜘蛛C.蛇→蜘蛛D鱼→鹈鹕3.用以揭示本段中心的一句是()A.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B.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C.蛇已毙矣。D乃洒溺以杀之也。4.为了揭示中心论点,作者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比喻论证B.对比论证C.举例论证D理论论证5.翻译下列文言句式①谕时而出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③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附答案:1.D毙,死。2.C3.B4.C5.①过了一段时间出来②动物害怕它的天敌竟有如此神奇。③大概是蜘蛛在摇摆它的肚子时,撒了尿把蜈蚣给杀死了。(二)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父命牧牛陇上牧:游牧B辄默记辄:就C听已已:完D琅琅达旦旦:早晨2.故事的主人公是()A王冕B父C母D寺僧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王冕学习刻苦的是()A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B已而复如初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D父命牧牛陇上4.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句是()A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译文: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牛的事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B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译文:晚上悄悄出来坐在佛膝盖上,拿书对着长明灯来读它C冕小儿,恬若不知译文: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D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译文:孩子如此痴呆,为何不听任他自己的作为呢?附答案:1.A牧,放牧2.A3.D4.D(三)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是()A啖粥而读啖:dànB辄以水沃面辄:zhéC食不给给:gěiD乃至被谗受贬谗:chán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二岁而孤孤:孤单B啖粥而读啖:吃,喝C或夜昏怠或:有时D辄以水沃面辄:就3.“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4.下列未能体现范仲淹“有志于天下”的是()A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B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C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D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5.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附答案:1.C给jì2.A孤成为孤儿3.B4.A5.①有时深夜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只能自足而已。(四)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于驴上得.句云……得.:想到B时韩退之权.京兆尹权.:代理,担任C俄.为左右拥止尹前俄.:不久D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具.:具体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观者讶之”中“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完.璧归赵B不耻.下问C先.天下之忧而忧D吾妻之美.我者4.对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A此时韩退之正任京城地方长官,一队车马过来,韩退之没有发觉贾岛,就不停地做手势。B当时韩愈正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骑着车马出门,贾岛不知道,韩愈用手势招呼他。C当时韩愈正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D当时韩愈正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一队车马过来,贾岛未能发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5.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答:附答案:1.B2.D3.A4.C5.赞扬了贾岛写作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五)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人或.得玉或:或者B献诸.子罕诸:“之于”,之,指玉。于,介词,给C子罕弗.受弗:不D以示.玉人示:给……看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示玉人B.玉人以.为宝也C.我以.不贪为宝D.纳此以.请死也3.下列句中没有省略成分的一项是()A.以示玉人B.玉人以为宝也C.不若人有其宝D.稽首而告曰4.翻译:“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附答案:1.A或,有人2.D。D项为连词,“用以”,其余均为介词,把3.C,A、B、D均项省略代词“之”4.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作为宝贝,假若你把玉给了我,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不如人人都有自己的宝。(六)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性质讷..而好学讷.:朴实敦厚B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依.:投靠C遇善治.《老子》治.:治理D投闲.习读闲.:闲暇时光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兄笑之.B或问“三余”之.意C冬者岁之.余D夜者日之.余3.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B.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C.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D.遇不肯教4.下列未能体现董遇好学的一项是()A.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B.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C.其兄笑之而遇不改D.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5.请解说董遇的“三余”之含义。附答案:1.C治,研究。2.A.A项“之”为代词,指董遇。其余三项均为结构助词,译为“的”。3.D.D项省略的是“之”,做宾语,其余三项均省略的是主语“董遇”。4.B5.“三余”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即学习要好好利用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七)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应而还走.走:跑B或.谓君不善学,信乎?或:有人C吾悉.能志之悉:熟悉D是.不亦善学乎?是:这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好学而.不得法B学而.不思则罔C君但志之而.不思之D不应而.还走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说:shuōB学而不思则罔.罔:wǎngC王生益愠.愠:yùnD盍.改之乎盍:hé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请铭之坐右C吾悉能志之D盍改之乎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附答案:1.C“悉”,都,全。2.D项,连词,表顺承,其余三项均为连词,但为反接连词,译为“然而”“但是”3.A说,通“悦”yuè4.D项A项说,通“悦”B坐同“座”C志通识5.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八)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采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邻镇粤将军署.署:官府,衙门B时为.放风筝之戏为:玩C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适:适合D遽诘之曰诘:询问,问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幼有神童之.誉B时为放风筝之.戏C遽诘之.曰D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3.下列文言句式语序不同的一项是()A何难之有!B何罪之有?C唯命是从D汝曾读书否?4.文中对联,下联中与上联“虎不啸”对应的几个字是()A龙不吟B车无轮C马无鞍D卒无粮5.翻译:①何难之有!②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附答案:1.C项。适:正巧2.C项“之”,代词,他,指庄有恭。其余“之”为结构助词,译为“的”。3.D项,一般语序,其余三项为宾语前置句。4.C.5.①有什么难的?②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九)阅读下列文言片段,完成文后习题蹇材望伪态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
本文标题:有答案--文言文阅读理解--十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33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