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科医学的发展与明天王留义河南省人民医院很久很久以前,医学就是全科•翻阅国内外医学史册,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郎中”和西方的“healer(医治者)”是不分学科的。他们运用所能及的自然、哲学、宗教理论以及个人经验等,对病人进行整体判断,运用各种治疗或干预方法,与其说是治疗疾病,不如说是调整病人整体状况。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通科医生时代(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专科化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专科与全科协调发展阶段•全科主导阶段国内全科医学发展史•中医在很大程度上当属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先驱。•赤脚医生时代全科医学的发展•全科医学伴随了人类医学的发展,它孕育了各个专科,又曾被专科医学“排挤”到不被看好的边缘。•随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成了世界性问题的时候,以全科医学发展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模式转变。•近半个世纪,全科医学的发展以不可阻挡的趋势从发达国家走向众多发展中国家。全科医学的复兴•全科医学强调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去看待一个人所发生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强调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的四维医学模式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转归,所以被认为是最适合基层的,满足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医疗保健服务,是西方医疗保险的门户。一定要注意初级(primary)不是低级的,而是必须的,不可或缺的,第一位的。全科医学的发展•1972年,世界全科/家庭医生组织(WONCA)成立,标志着全科医学交流走向国际化。到2010年,WONCA已经主办了19次世界全科医学大会,为促进全科医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全科医学走进中国•1988年WONCA主席访问北京建议中国推行全科医疗。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全科医学培训中心。•1989年,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正式成立。国家重视全科医学•1998年卫生部等10部委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1999年下发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2000年发布《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2002年,卫生部等11个部委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2015中国全科医学大会•会议以“建立全科制度践行全人服务”为主题,力争在新医改进入攻坚阶段的大背景下,推进全科制度的建设和全科医师的培养,从而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落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奠定良好基础。2015中国全科医学大会•2015年是中国医改的攻坚之年,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是其中最重要的攻坚目标,而强基层则是分级诊疗实现的关键一环。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打造以全科医生团队为核心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可谓当前中国医改的现实需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陈竺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会上,陈竺呼吁,所有的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系,或在临床医学系内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并在所有的医学院校附属教学医院和三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同时,主管部门要全科医学发展列入对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考评的核心指标体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会上指出,基层医疗是中国正在建设的分级诊疗模式的基础,而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训练有素、干劲十足的全科医生团队。应将全科医学视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鼓励全科医生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乃至预防服务,让更多医学院的精英学子选择全科医学专业。•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全科医师制度建设是医改系统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关键还是要尽快建设好一种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全科培训的高素质全科医师队伍,为“强基层”提供人才支撑。中国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钟南山等十三名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倡议,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师,支持分级诊疗。十三名院士在倡议书中提出,良好的医疗服务需要一个分工合理、资源配置恰当的医疗服务体系来提供。在这个体系里面,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疾病康复、急病处理、一般疾病诊治等任务,肩负着“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较慢,技术力量较弱,尤其是合格的全科医师非常紧缺。为此,倡议转变观念、支持全科;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全科医师;建立全科与其它专科医师之间的分工合作机制,支持分级诊疗。全科医学概念•全科医学原始来源于通科,英国叫GeneralPractice,(全科医生GeneralPractitioner)美国叫GeneralMedicine(家庭医生FamilyDoctor)。其实质和核心是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全科医学在中国没被正确理解。全科与专科不同•专科(专家)全科(大家)•诊治专科疾病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常见病、急症•窄、深、高、新知识面宽、厚、精尖•疾病人(健康、亚健康、疾病)全科医学的重点全科医学的重点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全科医学精髓•全科医学所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对某些疾病的诊疗手段和处理技术,而是更要研究生活中广泛的健康问题、医学伦理与善待人生的价值观。在全科医学的教育中体现了与专科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场地。重视预防和健康管理,重视病人教育。全科医学与专科医学的关系•全科医疗模式是以全科为基本,协调各专科,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和融合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形象的比喻全科与专科的关系就是树干和树枝的关系。全科医学范畴•基础理论:包括全科医学的原则、临床策略、家庭保健、社区医学、医学伦理、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包括内、外、妇、儿、传染、精神病学、中医学等各学科疾病的防、治、保、康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家庭、疾病与社会、多层次有机结合的立体知识体系。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科医生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的、持续的和个体化的保健;能够为病人制定保健方案,选择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措施;通过有效的解释和劝告,开展健康教育;代表社区倡导健康促进活动;管理健康资源,利用卫生资料,在卫生系统内与个体或组织一起工作,满足病人和社区的要求。全科医生应具备的素养•有责任心,同情心,每时每刻给人以阳光的表型。一位有经验的优秀医生,可在瞬间取得患者的信任,这取决于你长期以来的修养和以诚待人。患者可从您的举止、言行、甚至目光中感到真诚与希望,愿意将健康以至生命托付给你。全科医生—大师、大家•外科医生“surgeon”拉丁语的意思就是“努力工作”。用手工作的人是工人,用手和脑工作的人是匠人,用手,脑和心工作的人是艺术家。医生都是艺术家,作为一名医生,可以成为“大师”,也可能成为“工匠”。其差别在于:前者有思想,有方向,更注重人本身;而后者只是精确地做一件事情,重视病而忽视了人。全科医生的素质要求强烈的人文情感出色的管理能力执着的科学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眼光、果断的决心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语言艺术、善于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全科医生的知识技能与疾病诊疗和照顾相关的各种医学知识与技能了解与病人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与康复相关的人文社会因素的知识与技能,如考虑病人情境、遵医性、成本效益等与服务体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医疗服务体系作用、医疗管理、团队合作等职业价值观形成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服务和诊疗的态度、价值观、职业责任感等与自身和团队业务发展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终生学习的能力、参与科研和教学的能力、评估/质量保证、信息收集与批判性阅读的能力等全科医学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本应该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学科。•医生应该了解医学史,树立医学人文思想,不然就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医生”。•脱离了人文轨道的科学技术可能适得其反。•全科医学应该是一门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医学学科,在工作中体现人文精神是对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项目全科医生其他专科医生1.所接受的训练同时接受立足于社区的全科医学专门训练接受立足于医院病房的教学训练2.服务模式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3.照顾重点注重于人、伦理生命的质量和病人的需要注重于疾病、病理诊断和诊疗4.服务对象不仅为就诊的病人服务,也为未就诊的病人和健康的人服务只为就诊的病人服务5.服务内容注重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一体化服务,对医疗的全过程负责注重疾病的治疗,只对医疗的某些方面负责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区别项目全科医生其他专科医生6.服务的主动性主动为社区全体居民服务在医院里被动地坐等病人7.医患关系医患关系亲密、连续医患关系疏远、间断8.服务的连续性提供连续的整体化服务提供片段的专科化服务9.服务的单位个人、家庭、社区兼顾只为个人服务10.所处理问题的特点以处理早期未分化的疾病为主以处理高度分化的疾病为主11.诊疗手段与目标以物理学检查为主,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目标,以维护病人的最佳利益为准则依赖高级的仪器设备,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标,注重个人的研究兴趣优秀的全科医生•培养自己友善的沟通技能•询问正确的问题•机敏和善于观察•培养最佳的道德和职业标准•采用“保险”的诊断策略•发展支持性工作网络优秀的全科医生•开发自己的管理指南•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掌握基本的处理技术•准备好基本的急救措施•掌握特定服务的专门技能•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国外全科医师现状•全科医生制度已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主要作用:改善卫生体制、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等。美国的家庭医学•在美国,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小型诊所,里面有将近10个家庭医生,可以看门诊,也可以做手术;80%-90%的病人可以由家庭医生直接治愈,仅10%-15%需要转诊。•他们提供的服务不仅要求医生有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强调运用家庭动力学、人际关系学、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来提供服务,这种更为人性化、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令全科医生在普通市民中赢得了高度的信任。英国的全科医生•英国:家庭医生是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承担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初级医疗保健、健康促进、慢性病管理、免疫、宫颈检查、麻醉等。家庭医生向其注册的病人提供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全方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监测、健康咨询、病人转诊等内容。家庭医生能解决注册病人90%的问题。英国GP制度与运作模式•①居民须在就近的全科诊所注册,其特点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全科医生与其团队深受患者信任;全科诊所得以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②诊所的守门人与协调者的角色:医院专科门诊不直接向患者开放,患者须有全科医生的转诊信才能到医院看病,避免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与资源浪费。③档案和信息系统:建立良好、完整的患者档案,记录从出生至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记录逐渐从纸质过渡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英国GP制度与运作模式•④全科诊所团队:由全科医生领导,受过良好、多元化的培训;由高水平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医师、护士、理疗师、药剂师、诊所经理、秘书、接待员等。⑤基于循证医学的服务:全科医生各阶段的培训都强调循证医学,全科诊所的信息系统提供有权威性、操作性强及易于使用的临床指南。绩效考核的指标皆有循证医学依据。英国全科医师培养体系•5+2+3+X培训模式。“5”:5年本科医学培训,大部分医学本科课程中学生从1年级起就在社区临床见习。“2”:2年临床基础培训,在6~8个专科轮转,其中含全科。“3”:3年全科临床培训,严格的筛选、规范化培训及毕业前评估。“X”:成为全科医生后的持续专业进修。英国全科医生的待遇•待遇与专科医生接近,就职却较之容易;社会地位与患者信任度不亚于专科医生。职业发展空间广阔,包括学术研究、管理、发展专科。女性可非全职工作。以上因素吸引30%~50%的
本文标题:全科医学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5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