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关于化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与思考
关于化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与思考威宁县第六中学化学组:宁显萍摘要:本篇文章基于分层走班教学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化学学科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方面对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同时提出了分层走班教学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既是对威宁县第六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总结,也是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认识与反思。关键词:分层走班实践思考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导致了高中生源的差异性增大,如何使这些学科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尽可能地让他们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2014年9月,贵州省威宁县第六中学决定在高2015届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实验。何谓“分层走班教学”?即针对一些学科(我校针对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科)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实际,将3个班级的学生看成一个“班级”,分成ABC层,3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基础好的到A层,基础一般的到B层,基础差一点的到C层。具体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可能数学在A层,英语在B层,而化学在C层,打破行政班级固定的教学模式,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以期达到优生更优,中等生有较大的发展,差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进步和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2014年9月提出课题,并于当年对现有高二(1)(2)班进行分层,按英语成绩进行分层教育,由于时间较短,并且是对分层教学的初探,其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吸取了众多经验,为后续高一年级的进一步更多学科的分层奠定了基础。本校于2015年9月对高一年级再次进行分层走班制,第一学期针对高一年级的现有情况对9个学科都进行分层走班,通过一学期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进行文理分科后,理科班分层走班的学科减少为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个学科,按照上学期期末统考中的化学成绩进行分层教学,高一(1)(2)(3)班分为A\B\C三层次进行分层走班制。一、分层走班教学的理论依《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方面,有2本必修,6本选修教材。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充分承认个性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客观实际,强调在培养学生的共同基础之上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的思想。为此,各个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灵活的课程计划供学生选择,为学生打开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具备进入学习化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具备面对社会就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基础。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学校科学实施学生自主选课、走班制教学和与学分制管理。1、因材施教的原则。班级授课制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它的先天的、致命的缺陷——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无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情况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之所以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它除了受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教育手段的影响,与受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的限制有联系。因此,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反思,产生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构想。2、差异性原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层”面的形式存在的,“层”实质上是一种差异。而作为学生全体,其差异的客观存在的,“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发展差异”的差异性原则,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整体性特征,又要顾及学生个性化特点。3、成功教育理念。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刀切”密切相关,不论学生的基础好与不好,都用“一把尺子”度量,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形成了失败者心态,而成功体验的机会太少!成功教育主张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尝试成功,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形成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1、教学目标的研究。由于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我们针对A、B、C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确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的研究。(1)教学方式的调整:根据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A层:采用“先考后教”的策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下午第四节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本,基本要求是:能理解和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能力独立完成课本习题。考试试题全部来源于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法则、定理的理解,课本例题、习题,同时针对A层学生之间差异依然存在的实际,还要设置课本变式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结合学生自学的情况,定位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B层: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难度,或采用“自学—讨论—点评”的策略,或采用“讲练结合”等的策略。C层: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策略。“低起点”就是在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本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把起点放在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从而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小步子”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多活动”是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加大师生活动交互的力度,改变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沉沉”低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的局面;“快反馈”即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既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层次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A层自主教育,自主发展,形成自我概念以高考要求为准,并加以适当拓展。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B层规范学习习惯,培养自主教育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立足会考,渗透高考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强化学习的内部动机。以会考要求为准,并加以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分析能力。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也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使学生学习进入一种良性循环。(2)练习的分层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把一套练习相应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础型题,以知识的直接运用或简单变式为主;第二层为运用型题,以课本例习题的变式或简单综合题为主;第三层为提高深化型,以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为主。要求C层学生必须完成第一层次的题,选做第二层次的题目;B层学生必须完成第一、二层题目,选做第三层次的题目;A层学生必须完成第二、三层题目。这样分层要求,既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发展观点。实践表明,学生非常欢迎这种形式,尤其是B、C两层的学生。下面以一道习题的设计体现三种层次的不同教学策略。例1.200℃时11.6g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A.5.8B.11.6C.23.2D.46.4方法1分析:设原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为x,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为y,则2mol56gx28xg/mol2mol4gy2yg/mol依题意则有:所以故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3.2,答案为C。方法2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O2的质量为,,另根据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必为O2的2倍,即方法3分析:从题型分析,本题为选择题,可充分利用选项,结合极端思想和平均思想解题。由于CO2和H2O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至44之间,认真观察选择题的4个选项,只有C可能正确。3、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如何评价学生?是分层走班教学的一个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实施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那么评价也应当因材施考,因材施评、分层评价。具体的做法是:(1)课堂提问与作业的及时评价,根据威宁自治县课程改革的“三出发”优质课堂的评价体系,要让学生做到学生学习“六有效“,有效思考、有效合作、有效提问、有效回答、有效探究、有效讲课,充分肯定B、C两层学生的成功之处,鼓励和保护这两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2)每次测试分析后,从总体上向学生通报测试的基本情况(如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等)后,热情地表扬三类同学,一是总分的得分达标(每位同学都有既定的目标)者;二是每道大题的得分率在75%以上者;三是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者,特别注意用“后进生”的进步促进“中生、优生”。这样做,面向全体、激励面大,旨在使各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使每一次测评分析都成为“人人比进步,个个争上游”的动员会,让学生把已有的成功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新起点、加油站,创设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良性氛围。(3)突出自改,实施自我评价。发放试卷后,不急于求成地讲评试卷,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自改试卷,并要求学生做好两个批注,一是把自己知识方面(包括“三基”、能力、化学思维和方法)存在的问题批注在相应的试题旁,二是把考试心理、考试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批注在相应的试题旁。之后再次评阅试卷,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状况,以及学生的考试心理状况,为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应试心理提供素材。对两个批注的要求,实质上是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再现错误(或失分)成因的情境,通过情境的体验、反思,形成自我评价,这种体验和反思是积极的、主动的,是其他人(包括教师)无法替代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所形成的自我评价清晰、深刻。突出自改,作好两个批注,不仅减轻了试卷评讲的量,而且提高了试卷评讲的质;不仅提高了学生应试心理素质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且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功的潜在因素(只要克服过失性失分,就可以成功),激起他们追求成功的激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三、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通过一年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不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提高、教学策略的改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反思分层走班教学的过程,下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对“层”的界定,即分层的标准,采用怎样的分层方式才是科学的?(2)如何处理不同层次之间的调整?即C层调整到B层,B层调整到A层之后,如何消除或极大程度的减小上调学生与原来的B层或A层学生之间的差异(含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使之不再反弹回原来的层次?(3)如何加强分层走班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因分层走班使得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不强,如何强化学生班集体概念,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参考文献:1、赵凤飞,《选择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杨淼宇,学生分层方法效应及动态分层的探讨。
本文标题:关于化学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5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