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8十年内战中的新闻事业
第八章十年内战中的新闻事业概念解决•十年内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间起讫:1927年4月—1937年7月教学内容•国统区的新闻事业•根据地的新闻事业•民营报纸的发展和变化•著名的新闻工作者§1、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共产党地下报刊•进步新闻事业和私营报纸一、国民“党营”新闻事业网基本格局:“一社一台两报”•新闻通讯网:中央通讯社•广播网:中央广播电台•党报网:中央日报(一)中央通讯社•1924.4.1,广州—南京改组:•1932年5月,总社设南京,肖同兹•措施:建立全国通讯网络控制专用新闻电台的独占权利“这一变革由独裁政权垄断国内新闻,结束了新闻竞争的时代,从此上海租界报纸也就更没有反对本国军阀和官僚的自由了。”(陶菊隐)“收回发稿权”:成为外国通讯社的转发站,垄断新闻来源(二)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东亚第一台”“嗣后中央一切重要决议、宣传大纲以及通令通告等,统由本电台传播。”•“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1936年(三)党报、军报1、中央日报:•1927.3-2006,汉口-南京-台湾•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版本争议特点:•财力雄厚•立场反动“拥护中央、消除反侧、巩固党基,维护国本”2、扫荡报:•1932.6-1950,贺衷寒,南昌-汉口-台湾•国民党军报系统核心国民党营新闻事业:•作用:配合“围剿”的“宣传战”、“舆论战”•特点:“造谣诽谤”“蒋介石的各色宣传机关,在十年内战期间,曾每天谎报红军死了许多许多……把这些数目加起来,结果中国人要全部死光,包括蒋介石本人。”(四)反动的新闻统制政策——以法西斯原则为基础•国民党检查报纸,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凡不利于国民党的记载,包括评论、新闻、图片、摄影及小品文,均被检查员删去;凡被删去之处,必须用其他文字或广告填补,不得“开天窗”,以免引起社会非难。其尤甚者,他们经常写些反共反人民的新闻,勒令各报用“本报特讯”照稿登出。•当时论者认为:过去北洋军阀控制上海时期,包括袁世凯、卢永祥、孙传芳几个时代,并无检查租界报纸之例,如有认为不合之处也只能采取停止邮寄的办法,或者通过工部局加以取缔。国民党所采取的上述手段,就比他们厉害多了。——陶菊隐政策特点:•内容限定严格•检查办法严密《出版法》:申请登记制度《图书杂志审查办法》:原稿审查制度•处置规定严酷《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二、中共地下报刊•“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眼蛮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毛泽东(一)理论机关报•1927.10.24上海,瞿秋白,《布尔塞维克》•意义:安定党心民心教育党群,指明斗争方向(二)政治机关报•《红旗》周刊:1928.11.20,上海,鼓动性和指导性;•《红旗日报》:1930.8.14,《红旗》与《上海报》合并而成。地下报刊的“马甲”(三)历史贡献和教训•贡献:揭露蒋介石政权反动本质;同改组派和托陈取消派展开斗争。•错误:宣传内容、策略和发行方式上的“左”倾盲动主义•教训:党报工作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三、左翼及进步新闻事业(一)《文艺新闻》•1931.3.16,上海,“左联”外围刊物•内容:批判反动文艺、报道文艺界动向——《在地狱或人世的作家》•最早提倡“报告文学”(二)“中国新闻学研究会”(新研)的成立•1931年10月23日,上海;•中共领导的第一个新闻团体;•《集纳》:初步探讨无产阶级新闻理论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一切阶级的现象和现实是新闻产生的源泉”•“资本主义”的“所谓新闻事业已成了某阶级的压迫,麻醉,欺骗某阶级的工具”•“我们要将现实统治阶级的压迫与欺骗以及一切麻醉,无情地揭发与暴露”,“建立益于大众利益的新闻事业”。新闻事业的大众性•“新闻价值原是以最大多数读者之喜欢与否而确定;新闻之工作者,自研究而从业,亦必须以最大多数人之利弊为依归。”•“致全力于充实社会大众的新闻文化”(三)“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记联)的建立•1932.3.20,上海•创办“国际新闻社”•出版《集纳批判》:批判反动新闻事业,探讨无产阶级新闻学(“阐扬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科学的集纳主义”)§2、根据地•“一报一社”•青年报刊•军队报刊一、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瑞金,新华社前身;•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通讯事业奠定基础;•主要任务:向全国播送新闻报道编辑《每日电讯》(《无线电材料》)二、《红色中华》报•1931.12.11,瑞金•人民政权下第一张中央报纸•宣传内容:P150•局限性:左倾表现“左”倾路线口号宣传浮夸和强迫命令报道失实或片面性三、《斗争》•1933年,红区中央局机关报•积极指导根据地建设毛泽东《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四、青年报刊《青年实话》•1931.7,苏区团中央局机关刊物•特色:“力求文字作风的青年大众化”五、军队报刊《红星》•1931.12.11,红军军委机关报,邓小平;•销量最高、刊期最长。1、性质、作用、任务•提高红军的政治素质,使红军成为铁军“总之,它担负很大的任务,来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见面话》•“《红星报》要是一面大镜子,凡是红军里一切工作和一切生活的好处坏处都可以在它上面看得清清楚楚。•提供消息:它要是一架无线电台,各个红军的斗争消息,地方群众的斗争消息,全中国全世界工人农民的生活情形,都可以传到同志们的耳朵里。•政治教育:它要是一个政治工作指导员,可以告诉同志们一些群众工作、本身训练工作的方法,可以告诉哪些工作做得不对,应当怎样去做。•指导工作:它要是红军党的工作指导员,把各军里党的工作经验告诉同志们,指出来哪些地方做错了和纠正的方法。它要成为红军的政治工作讨论会。”•文化娱乐:“它要是全体红军的俱乐部”、“它要是一个裁判员。”2、特点•版面小但栏目多,内容丰富;•文章短小,通俗生动。“遵义之战王家烈险些被我活捉,幸得脚快逃跑,连鸦片枪和大衣都抛掉了。他的队伍第一、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五等六个团和特务营全被红军消灭驱散。王家烈逃到贵阳之后;就打电报向蒋介石叫救命,电报里说:遵义之战部队损失极大,子弹用光了,伙食都没有了,军心涣散,快快送钱送子弹来,否则士兵没有饭吃就要造反了。”(《王家烈叫救命》)六、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特点和经验•第一次在人民政权下人民大众所创办的自由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开始(一)报刊宣传与党政中心任务密不可分•“战斗动员有力的喇叭”、“一切为了前线”“江西省妇女部号召省一级机关女同志以革命竞赛精神来做鞋慰劳英勇作战的红军哥哥,女同志开了会,男同志也开了会,在每个机关门前有人晒太阳时,便有女同志在做草鞋,在灯火底下低着头弯着腰打鞋底做草鞋锈子,一针一线,总怕做的不漂亮,不坚固,还用羊毛绳做草鞋跟的。竞赛总结的日子到了,11月12日,各机关的女同志有的手上提了一批草鞋,有的挑了一担来,到了中共江西省委大家争着看,看谁做的漂亮。总结会开会了,大家报告做鞋的数量,……”——《红星》(二)依靠群众办报,实行通俗化办报方针•建立群众性通讯网(P153)•重视读者工作(三)新闻工作者因陋就简,形成艰苦奋斗的办报作风(四)尝试对人民群众内部的缺点错误展开批评§3、民营报纸的分化和发展发展:•军阀混战结束,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政治局势变化,刺激民营报纸需求。分化:•申报•大公报一、《申报》的改革(一)抗日救亡与史量才的进步•九一八前:“不偏不党”“老成持重”•九一八后:任用新人员,成立新机构积极要求抗日(二)改革措施•《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宣言》•《今后本报致力的工作——纪念本报六十年》(《申报六十周年革新计划宣言》)1、以“时评”开始“起飞”:改革报章八股体2、革新副刊《自由谈》•黎烈文:“一种站在时代前列的副刊,决不敢以‘茶余酒后消遣之资’的‘报屁股’自限。”•意义:丰富斗争经验促进杂文繁荣3、兴办各种社会文化事业(P159)•报业管理上的创造:月刊、年鉴、图书馆、学校等•意义:集结进步文化力量,繁荣文化建设•“近代报纸的职责,不仅在向大众供给消息而已,对于社会上还要做一种服务的工作。这种服务的工作,一方面在显扬报纸的特色,一方面也替报纸本身做宣传;因之这发扬报纸特征的社会服务工作,实际上便是增进销路的一种方法。”(三)史量才被害与《申报》改革夭亡•1934年11月13日;•证明:民族资产阶级企图在半封建半殖民旧中国按“独立精神”办报的路子是走不通的。二、发行量最大的抗日小型报——《立报》(一)创刊•1935.9.20,上海,“立己、立人、立国”上海期:创刊-1937年11月25日香港期:1938年4月-1941年12月24日台湾《立报》:1988年•创我国自有日报以来的最高销量纪录(二)成功经验1、以大报的格局安排版面:大报性的小型报•一版:要闻•二版:国内外新闻+《言林》副刊•三版:本市消息+副刊《花果山》•四版:文体、教育新闻+副刊《小茶馆》2、以“精编”的方法组编稿件•“提炼机”:浓缩、精编大报的精华3、“报纸大众化”•成舍我的新闻思想:使全国国民“能读、必读、爱读,使他们觉得读报真的和吃饭一样需要”•宣传口号(各版报边):“天天读报最易增进本身对国家的认识,故欲民族复兴必先实行报纸大众化”“报纸大众化是价钱便宜人人买得起,文字浅显人人看得懂”“永远不增价终年不休刊,凭良心说话拿真凭实据报告新闻”“只要少吸一枝烟你准看得起,只要略识几百字你准看得懂”4、重视副刊•《言林》:文化教育界,谢六逸、茅盾•《花果山》:中产阶级,张恨水•《小茶馆》:劳动阶级,萨空了5、重视独家新闻的采访•首发“西安事变”、蒋介石被释放、“七君子”被捕等重要信息。三、《大公报》对蒋介石“小骂大帮忙”•九一八后走上亲蒋道路•“小骂大帮忙”取代“四不方针”§4、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一、伟大的人民新闻出版事业家邹韬奋(一)生平P155(二)办报活动•《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大众生活》(香港版)《生活》周刊:第一个、时间最长、影响最大1、办刊特色•“抓一头一尾”:“小言论”和“读者信箱”•改革版面和编排形式2、《新生》周刊•1934年2月,杜重远,上海,坚持《生活》的正确方向•“这好像我手上撑着的火炬被迫放下,同时即有一位好友不畏环境艰苦而抢前一步,重新把这火炬撑着,继续在黑暗中燃烧着向前迈进。”•“新生事件”:刊登艾寒松(“易水”)《闲话皇帝》遭查封,暴露国民党亲日媚外以及对舆论的控制。邹韬奋的新闻出版生涯•新闻记者和评论家•出版家•经营家(三)伟大的“韬奋精神”:1、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气节2、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热心服务读者(核心)1)以广大读者利益为中心确定办报宗旨;•“我平生并无任何野心,我不想做资本家,不想做大官,更不想做报界大王。我只有一个理想,就是要创办一种为大众所爱读、为大众作喉舌的刊物……要创办一种真正代表大众利益的日报。”2)以满腔热情做好读者工作:重视读者来信3)“注重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不以赢利为最后目的”:“本报对于所登载的广告,也和言论、新闻一样,是要向读者负责的”4)形成适合大众需要的独特风格“有价值,有趣味”“大众化、通俗化”•“不管是老前辈来的(稿件),或是后辈来的(稿件),不管是名人来的,或是‘无名英雄’来的,只须是好的我都要竭诚欢迎,不好的我也不顾一切地不用。在这方面我只知道周刊的内容应该怎样精彩,不知道什么叫情面,不知道什么叫恩怨,不知道其他的一切!”3、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刻苦的工作精神•“模仿了孙悟空先生摇身一变的把戏,取了十来个不同的笔名,每一个笔名派它一个特殊的任务”;•我们都是傻瓜,好像乐此不疲似的,常自动地干到夜里十一二点钟,事情还干不完,只得恋恋不舍地和办公桌暂时告别……”。二、现代中国一代名记者范长江(一)主要采访活动1、“西北采访”•1935.7《大公报
本文标题:8十年内战中的新闻事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82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