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一节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人类经历了:猿人阶段(距今700万年至25万年)古人阶段(距今25万年至4万年)新人阶段(距今4万年至1·4万年)现代人阶段(距今1·4万年到现在)1、新闻传播活动的开始我国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发现用于信息交流的实物:经过打磨穿孔的海蚶(han)壳,说明新闻传播活动开始出现。2、新闻传播活动的扩大新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8000年,氏族社会)发现陶制喇叭筒,表明信息传播范围的扩大。原始社会,主要用声音、动作、符号、图画、雕刻、结绳、烟火、实物表意等方式进行传播。3、文字的产生使新闻传播得以纪录有人认为甲骨文是最早的新闻报道。殷周时期,出现了类似新闻采集的活动。“采诗之官”把各地的风俗和政绩反映给帝王,“诗经”,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按照新闻的5W要素,春秋战国时文献记载具有新闻写作的性质,如《春秋》《左传》。但是还不是报纸这一时期文字虽然产生,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社会新闻的传播仍然以口头传播为主。即使文字产生后的秦汉时期,口头传播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二、秦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公元前223年至前206年秦统一文字:小篆统一度量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多处巡游,每到一处刻石记功,宣扬秦始皇的功绩,具有新闻公报的性质。三、汉代官方新闻传播方式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189年名存实亡真正用书面形式传播新闻是从汉代开始的,皇帝的诏书向天下公布汉代官文书传递方式:1、以邮行:邮驿寄递:每十里设邮,人步行递送;三十里设驿,快马递送。2、以亭行:郡守府发到县的文书,由乡、亭逐级递送。3、以次行:同一文书东西各单位依次传阅。有人认为邸报产生于汉代,《西汉会要》附注:郡国皆有邸,所以通奏报,待朝宿也。但是没有物证。有人认为奏报只是指奏章,另外在汉代正式文献中也没有出现这个词。四、露布——军事新闻宣传手段露布:文书不加检封,公开发布。东汉末年,转化为发动战争前讨敌檄文的别称,和胜利后的捷报。到了南北朝专指公开发布的捷报。时效迅速、影响极大,有巨大宣传鼓动作用。沿用了一千多年。第二节唐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进一、“新闻”概念的形成公元618年至883年“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锦里新闻》、尉迟枢《南楚新闻》最早使用的是初唐神龙年间(公元705年前后)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二、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唐人孙樵《读开元杂报》是最早的纪录写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开元年间(公元713-714年),距今有1200多年从编年史《开元录》中得到验证三、进奏院状的出现唐朝中叶以后,藩镇割据,藩镇在京都的邸成了情报机关,其官员称为邸务留后使,官吏称为邸吏。后邸改为进奏院进奏官给节度使的汇报材料,称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具有政府公报性质,是朝廷传播朝政的工具,也是各级官吏、知识分子了解政府动态的工具。是一种半官方的情报。四、唐代新兴传播媒介及其特点唐代发布和传报新闻的官方文书有:诏书、露布、观察使牒、进奏院状和朝报等。后三种是唐代新兴的传播手段。孙樵《读开元杂报》:及来长安,日见条报朝廷事者。并没有固定的名称,到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称之为“朝报”唐代允许各地驻京进奏院通报邸吏们采集到的消息,向地方长官们提供京师信息,内容比朝报广,并且传递速度快于正式公文。观察使牒:节度使接到皇帝的诏令或进奏院状后,通过其副职观察使向属下官员发出牒报,通报重要消息。唐代向各地民众发布新闻的方法:郡县长官指派书吏将诏令抄录在大版上,“当村坊要路榜示”。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公元960—1279年一、进奏院性质的变化宋太宗983年下诏取消了各地在京设的进奏院,成立上都进奏院上都进奏院属门下后省领导宋代进奏院状与唐代相比性质改变:1、由中央政府控制,内容是公开发布的官文书,没有自行采写的消息;2、抄送范围更加广泛,扩大到州、军一级地方官,同时也抄送给中央各官署。3、内容基本上定型: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大臣奏章。二、邸报的传抄制度宋代也有朝政简报,称为朝报,也称为进奏院朝报。邸报有一套完整的审稿制度。称为“判报”宋真宗999年“定本”制度。邸报的抄发规定:1、不准在邸报之外别录单状;2、邸报每十天抄发一次;3、发往地方的邸报道州、军一级;4、限定只有任免大臣、赏功罚过、保荐官吏等内容才可抄报。定本制度实行了七十多年后徒有形式,王安石变法时,枢密院检详文字官李奉世提出取消定本,实行枢密院派专人抽检的制度。以后两种制度交替。宋代出现以卖朝报为业的店铺低级官员充当“承发朝报保头人”出售的朝报主要以市民为读者对象三、小报的产生与盛行非法的新闻传播物----小报小报是由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分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主人搞起来的,始见于北宋,流行于南宋。用小纸书写,飞报远近,所以称小报赵升在《朝野类要》中写到“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这是我国新闻史上首次把新闻与报纸联系起来。有自己的编采发行人员,经济上独立。元、明、清也出现过类似小报的出版物,当时称为“小本”、“小钞”、“报条”,同样遭到当时政府的查禁。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一、元朝的新闻传播活动驿站,蒙古话叫“站赤”以通政院为发布官报的机关二、明朝邸报的发抄办法皇帝(批红)内阁通政司六科各部院各省提塘官明代邸报的特点:1、邸报的最后审定者是皇帝,对发抄的官文书具体控制不很严格。2、社会新闻的内容较多3、明代官报在形式上有一大重要发展:活字印刷。现存与明代邸报有关的实物有三种:1、《万历邸抄》的手抄本2、《崇祯年奏章残册》3、北图的印刷报纸《急选报》三、民间抄报行的出现“抄报行”外地官府订阅邸报经费由公家支付,京师官们必须自费订阅邸报。四、京报的出现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统称“京报”京报是用雕版印刷的,也有手工誊写的,崇祯11年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报房京报可以公开叫卖和接受订户第五节清代的报房京报(清1644年-1911年)一、报房京报的性质与内容乾隆21年(1756年)设立公报房出现了可以让民间公开订阅的民营京报京报的特点:1、由民间报房编印发行2、有较为固定的报名、形式和刊期;3、由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报房;4、开始出现少量的自己采写的稿件;5、公开向社会发售,已成为商品。京报与近代报刊已很相似。北京一地的报房就有聚兴、聚升、聚恒等十家之多因为多用黄纸作封面,所以被称为黄皮京报二、报房京报与近代报纸的递代中外早期报纸都是摘录或者全录京报的内容,一直到辛亥革命后,京报才停止刊行。京报刊登的虽然都是皇帝谕旨和政府文书,但是并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清朝政府也曾出版过政府公报,即《政治官报》(后改称为《内阁官报》)思考题: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很早却没有发展成为现代报纸?第五节古代农民起义军和近代劳动人民的革命宣传活动一、古代农民起义的揭帖、旗报和牌报最初农民起义只知道用口头宣传,有时利用符箓、瑞应、谶纬、阴阳五行等带有迷信外衣和神秘色彩的方式进行宣传唐以后“匿名帖子”元末的农民开始用带有鼓动性的词句的旗子进行宣传明末的农民开始广泛利用揭帖进行宣传揭帖有誊写的,有印刷的,类似传单旗报用布旗制作牌报以质轻和便于携带的方形木牌制作上面除了一般的鼓动口号外,还写有起义军的政策、法令和最近战报二、近代劳动人民的革命宣传活动近代劳动人民反抗斗争主要工具是揭帖和小册子檄文如《全粤义士义民公檄》、《粤各乡居民示谕英夷檄》、《三元里等乡痛骂鬼子词》、《官府辱国殃民帖》等都是通过揭帖广为流传义和团的揭帖大部分是印刷的,以张贴为主,也有不少在人群中散发传阅,以成“传单”、“传帖”,指定在拳民中快速传阅地称为“鸡毛传帖”。时事宣传画:公开刊售和“刻印叫卖”的《打败鬼子图》《芝湘行乐图》和宣传戒烟的单张连环画太平天国的宣传活动多种多样,墙报是其中的一种,“遍贴通衢”政治性小册子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宣传工具,成立刷书衙:《天父下凡诏书》、《太平诏书》、《太平救世歌》《醒世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创办近代报纸的建议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近代报业出现的时代背景19世纪,陆续出现外国人办的、在中国发行的报刊300多家,这些报刊,在中国新闻史上统称为外报。最早来华办报的外国人是传教士,以后外国商人、政客也参与办报活动。外报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15年至1839年,这是他们在中国内地大量办报的准备阶段。外国人在南洋和东南沿海一带共创办了6家中文报刊和11家外文报刊。第二个阶段是1840年至19世纪末,外国人作为侵略者大量涌入中国,在中国各通商口岸都有外国人办的报刊,先后有大约300家,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70%以上从70年代开始,外国人在华创办中文日报,扩大了外报影响。外国通讯社和外国报纸,也开始派驻华记者,设立驻华机构,对中国报纸发稿。二、《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创办第一家以中国人为对象的中文近代报刊英国的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1821年梁发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效忠于外国教会并为他们服务的买办知识分子。麦都思在巴达维亚(雅加达)1823年《特选撮要每月纪传》问世,到1826年停刊1828年马六甲创刊的《天下新闻》,主编为英国传教士吉德1838年广州出版的《各国消息》等三、《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中国领土上出版的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1838年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是普鲁士传教士《东西洋考》与《察世俗》比较:形式相似:内容上两者有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这些报刊还有所顾忌,不敢过分的刺激中国人民的爱国心和民族感情四、外文报刊开始在华出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蜜蜂华报》,葡文,1822年-1926年,在澳门创刊。在广州出版的5家:《广州记录报》1827年-1845年《广州差报与广州钞报》1831年-1832年《广东杂志》1831年《中国从报》1832年-1851年,首任主编是美国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裨治文Bridgman。对英国和美国政府的决策有明显影响。《广州周报》1835年-1844年,1836年10月出版了一张号外,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张号外。1939年底,迁往澳门。这些早期的外报编辑和主笔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1、他们都披着宗教的外衣,都拥有神职人员的公开身份。2、他们都懂一点中国语文,而且能讲普通话和闽、粤方言3、他们都积极地参与过推销和贩卖鸦片问题的罪恶活动。4、他们都是外国侵略者侵华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第二节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的勃兴一、英文商业报纸的大量涌现《中国之友》FriendofChina,1842年-1869年台仁特Tarrant购得产权担任主编反对香港政府《香港纪录报》HongKongRegister前身为《广州纪录报》。1845年-1863年《德臣报》ChinaMail1845年创刊至1858年刊印香港政府公报1862年2月改为日报,直到1974年8月停刊,历时129年,是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孖剌报》DailyPress1857年创刊,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日报。莫罗Murrow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时停刊。《南华早报》SouthChinaMorningPost1881年创刊二、《遐迩贯珍》的问世ChineseSerial是香港第一个中文报刊,创刊于1853年,至1856年5月1日停刊。麦都思、奚礼尔、理雅各Legge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是我国中文报刊上首次出现收费广告。三、中文商业报纸的出现香港四大中文报纸:《香港中外新报》照片《香
本文标题:中国新闻传播史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0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