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地方广播如何破解困局
地方广播如何破解困局地方广播生存面临尴尬困境这是一个令广播人开始感觉尴尬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传播手段让广播新闻缺乏画面、转瞬即逝等先天不足被放大,在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不占优势,广播开始被称为“弱势媒体”。社会转型期竞争压力加大,社会群体的整体浮躁心理加剧,80后、90后新生代讲求个性,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安心于通过收音机听评书联播、听国内新闻,受众开始大量流失。在内忧外患交加之下,当前国内地方广播普遍陷入了不景气的尴尬境地,据山东省广播电视厅的统计,省内地市级电台年创收过千万的屈指可数,大多在几百万元左右。而对于占据全国广播电台总数87%的地方台而言,不仅仅要承担各级广播普遍承受的压力,还要接受和新闻资源、人员素质、技术水平、资金实力完全不对等的中央台、省级台的竞争,生存空间被一再压缩,往往成为广播链条上最基层也是最薄弱的一环。传统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集中在城乡受众层面上的争取和竞争,而随着现代通讯和传媒事业的发展,不管是在大中城市还是县城、乡镇,各媒体之间竞争无处不在,已经由过去的广播、电视、报纸“三分天下”的时代,加上目前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从而加剧了各媒介之间的竞争态势。1.报纸的竞争目前,总体来讲,因为报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高,新闻媒体经验丰富,仍然占据着传媒市场的重要份额。2.电子媒体的竞争电子媒体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电视因其声画并茂、传播迅速等优势,成为当代第一媒体。3.新兴网络媒体的竞争作为新兴媒体,网络媒体目前已成为传统传媒的新的竞争强手,早已渗透市民乃至农村百姓的生活中,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传媒竞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一些其他形式的新生媒体诸如公交移动电视、手机报、楼宇电视等,由于当今受众的信息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亦成功地在传媒市场竞争中得了一怀羹。4.地方广播电台宣传质量普遍不高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区域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地方广播电台宣传质量普遍不高,新闻水平上不去,节目严重雷同化、流俗化,很多的节目靠电话热线点歌、摘抄报刊和放音乐评书来应付充数,甚至大段大段的时间段出售给药商来“卖药”。譬如滨州人民广播电台3个广播频道2009年医药专题节目至少要占到30%~50%以上;长此以往,广播节目的有效信息量少,节目对社会生活介入较少,报道深度不够,无法体现“三贴近”的宣传宗旨,从而导致了广播的媒介影响力、公信力、权威性严重下降。5.地方广播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也是广播越来越缺乏活力的因素之一仍以笔者就职的滨州广播电台为例,仅与笔者同龄的“老广播”来讲,无论是编采播人员,还是技术人员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学历普遍偏低,导致早期的广播新闻节目模仿性严重,四平八稳,传统有余,创新不足。近年来,随着一些年轻有活力的科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加入,广播出现了活力和转机,但由于待遇问题、人事问题或其他体制性问题,这部分年轻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纷纷转移精力跳槽到上级台、考公务员或跨行业发展,人才流失严重,地方广播电台一定程度上成了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因此地方广播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提高极为缓慢。6.生存状况堪忧地方广播电台在经济上大都自负盈亏,人员工资、办公经费、事业经费主要依靠广告创收。据统计,地市级电台年创收能力大都在几百万左右,而且这其中大部分创收来源于所谓的医疗专题创收,即听众所说的“卖药”节目。这样的节目,这样的创收水平,不但不能保障广播事业创新发展,有的年份甚至连自身生存都难以维持。地方广播真的成了一块“鸡肋”了吗?发挥优势,突出重围广播人自有广播人的智慧。记得有人说过“没有弱势的广播,只有弱势的广播人”。机遇和挑战并存现状下的地方新闻广播,需要破解发展困局。要发挥好黄金收听段的带动效应。众多新闻实践表明,早间时段新闻如果把握得当,非常容易创造早间的收听神话。广播早新闻具有快、新、全的特点,广播早新闻几乎囊括了广播新闻的所有体裁,体现了广播独有的魅力。资讯全,在各媒介高度融合的今天,广播早新闻中不但有本台新闻,而且大都加入了报纸摘要、网络信息,有的甚至转播部分电视新闻节目音频,资讯容量极大,对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收听早新闻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浏览多家媒体多种媒介的新闻精华。这种密集型、大容量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社会早间快节奏的生活,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广播伴随性收听的优势。对现代社会而言,早新闻的时间安排也恰到好处,契合了人们早间的活动规律。而早新闻播出的6:00~9:00正是大部分上班族起床、赶班的时间,在几十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内,广播诉求于受众的听觉,受众在收听广播的同时,可以从事其他事情或自由活动,具有可流动收听的优越性,这一点对于早上时间安排紧凑的受众特别是上班族来说是种极大的便利。早间的黄金时段不仅是传播新闻资讯、行使宣传功能的黄金时段,更是蕴涵无限商机的“掘金时段”,由于广播早间节目的广告效果好,收费价格低廉,日益引起广告商的青睐。突出地域特色,贴近本地生活多数地方电台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本土化是地方广播的一个独特优势和制胜法宝。而地方广播节目要做好本地化,就必须深入了解本地受众的需求,以一种平民化的眼光真诚面对受众,积极拓宽受众参与新闻节目的渠道,拓展反映民生、报道民生的空间,始终把平民当做新闻关注的主要对象。另外,除了天下大事要有所掌握外,像“天气如何、物价怎样、交通畅通否”这样影响白天生活质量的服务信息也是听众所关心的。发挥互动优势,做好热线品牌在社会转型期,人们面对市场心理压力大,特别是弱势群体,贫富差距拉大,面对事业、家庭、人生中的种种矛盾、困惑,往往出现种种“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城乡水平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与市民密切相关的问题,如环保问题,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维权问题、医疗纠纷等,这些问题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正是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以市民百姓为核心受众群的广播媒体,不断根据受众群来调整节目形式和内容。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舆论监督类广播热线节目《行风热线》应运而生。《行风热线》这种通过热线直播“一人解答,万人监督,万人了然”的形式、效率、效果,是其他媒体节目无法比拟的。节目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独特优势,将热线电话引入直播室,为人民群众与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直接对话创建了平台,变传统的单向式传播为双向交流、互动沟通的传播方式,使广播媒体拥有其他媒体无法超越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扩大了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提升了广播媒体的社会地位,从而使地方广播在各大媒介蓬勃发展交替覆盖的局面下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现在,舆论监督类广播节目《行风热线》,成为了地方广播的一个品牌。扬长避短,占尽先机近年来,我国对大众媒介报道突发事件、重大或重要事件的政策逐渐放宽,透明度不断增强,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到通过媒体正式向受众公布这一信息的最短时间,往往成为地方媒体的竞争热点。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广播的播报与受众的收听几乎是同步的,广播设备简易方便,可变性比较强,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现场报道。当遇有重大天灾,导致电力中断时,唯一还能持续传递讯息的就是轻薄短小的收音机。这在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中表现最为明显。对于面临路断、水断、电断、手机不通、电视无法收看的灾区民众而言,广播成了灾区民众唯一可以依赖的,也是政府在最初阶段指挥协调灾区救援活动、安抚灾区民众的重要传播渠道。因而,广电总局在地震当天向灾区紧急运送5万台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捐助1万台收音机。目前,已经有业内人士提出,将收音机作为中国居民家庭的救灾必备。珠玉在前。虽然地方广播面对重重压力,但是只要充分发挥广播这一传统的存量优势,创新发展,地方广播定会突出重围,实现自身的多重价值。
本文标题:地方广播如何破解困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33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