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电视有线传输系统的仿真分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电视有线传输系统的仿真分析姓名:刘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指导教师:张有志20050515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电视有线传输系统的仿真分析作者:刘钰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参考文献(30条)1.刘修文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技术20022.余兆明.余智数字电视原理20043.姜秀华数字电视原理与应用20034.余兆明.余智数字电视传输与组网20035.卢官明数字电视原理20046.查日勇.李栋.余兆明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关键技术.第二讲能量扩散技术2003(04)7.余兆明.余智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关键技术.第九讲R-S编码2003(12)8.王伟明.余兆明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关键技术.第三讲数据交织2003(05)9.余兆明.余智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关键技术.第八讲格状编码2003(11)10.查日勇.余兆明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关键技术.第五讲数字调制2003(07)11.张兆阳.高磊.李光球.姚庆栋格状编码8VSB在HDTV数字电视传输中的应用1995(15)12.余智数字电视的数字调制技术[期刊论文]-有线电视技术2002(4)13.ISO/IEC13818-1.CodingofmovingpicturesandassociatedAudioPart1:Systems199614.ISO/IEC13818-2.CodingofmovingpicturesandassociatedAudioPart2:video199615.ISO/IEC13818-3.CodingofmovingpicturesandassociatedAudioPart3:Audio199716.Rec.ITU-RBT.500-9.Methodologyforthesubjectiveassessmentofthequalityoftelevisionpictures17.Rec.ITU-RBT.601-5.Studioencodingparamentersofdigitaltelevisionforstandard4∶3andwide-screen16∶9aspectratios18.Rec.ITU-RBT.656-4.Interfacesfordigitalcomponentvideosingalsin525-lineand625-linetelevisionsystemsoperatingatthe4∶2∶2levelofrecommendationITU-RBT.60119.刘文开.刘远航有线广播数字电视技术200320.ETR154.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ImplementationguidelinesfortheuseofMPEG-2Systems,VideoandAudioinsatellite,cableandterrestrialbroadcastingapplications21.TR101291V1.1.1.UsageoftheDVBtestandmeasurementsignalingchannelembeddedinanMPEG-2transportstream22.ETSIEN300744V1.2.1.DigitalVideoBroadcastingframingstructure,channelcodingandmodulationfordigitalterrestrialtelevision199923.郑志航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和DVB199924.青松.程岱松.武建华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与分析200125.欧阳长月数字通信-传输原理及应用199026.樊昌信.张甫翊.徐炳祥.吴成柯通信原理200427.罗新民.张传生.薛少丽现代通信原理200328.DigitalVideoBroadcasting(DVB)EN300429V1.2.1.Framingstructure,channelcodingandmodulationforcablesystems199829.ALIHAZMI.JUKKARIMVE.MARKKURENFORSDVB-TSIGNALOVERCABLETVNETWORKANDPHASENOISEREQUIREMENTS30.GY/T170-2001.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规范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张寅生.沈云秋数字电视与中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2000数字音视频编码压缩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实用化,正引发出一场消费电子产品从模拟技术转化为数字技术的革命.1995年,美国高级电视制式委员会(ATSC)以ADTV大联盟开发的制式为基础,向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了美国数字电视标准的建议.1996年12月,FCC通过了ATSC数字电视标准,1997年4月,FCC为全美1650个电视台指派了用于数字电视广播的频道,并公布了到2006年所有电视台全部实现数字播出,彻底停止现行模拟广播的日程表.在美国的带动下,欧洲、亚洲、澳洲等也纷纷为开展数字广播积极做准备,形成一股全球化的数字浪潮.本文介绍了数字电视与中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2.期刊论文李志强.LIZhi-qiang数字电视技术标准与我国电视数字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4)从总体上看,数字电视技术标准可分为3个,即欧洲DVB-T标准、美国ATSC标准、日本ISDB-T标准.而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不同于此.我国在其标准制定中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系统和技术,但应该借鉴目前世界上已存在的数字电视标准,规划我国的数字电视.3.会议论文张万书有线电视的数字电视广播1999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开展,CATV(有线电视,或电缆电视)的数字化也已经开始.国内有线电视台有的已经在CATV系统中试播数字CATV信号,有的正在实验.国产前端用64QAM(正交幅度调制)数字调制器和QPSK(正交相移键控)到QAM的数字调制变换器,终端用数字机顶盒(STB)已开发出来.我国CATV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介绍,1数字CATV的优点,2数字电缆电视的系统组成,3SMATV系统中数字信号的传送,4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5数字调制信号的性能参数,6数字CATV接口。4.期刊论文陈致烽.CHENZhi-feng数字电视催生广告专业频道——基于电视数字化的新思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必然趋势,数字化带来的是电视频道更加专业化、受众信息消费的细分化,在频道资源丰富、互动性强、受众掌握着收视主导权的数字电视语境下,电视媒体经营单位可设置广告专业频道以顺应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趋势,构筑碎片化的消费受众重聚平台,回归广告传递信息的本源.5.会议论文刘国民数字电视发展及其网络应用2002本文首先阐述了电视的数字化发展历程、标准以及系统结构进一步了解了数字电视以及如何实现电视的数字化发展和改造.6.学位论文方振中数字电视受众调查及对体育电视数字化传播的启示——以武汉地区数字电视受众为样本2009人类传播活动在媒介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其传播模式从单一到复杂,传播关注的焦点逐渐从传者转向受众,受众对传播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日渐加强,受众地位也获得不断提升。数字电视的迅速发展正在造就着一批全新的电视受众--数字电视受众。可以说,数字电视的普及过程,同样就是数字电视受众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这个群体不仅会在数量上日益剧增,而且,相比于传统的模拟电视受众,数字电视受众的收视习惯和需求也将呈现出新的变化。在传媒多元化、全球化和实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数字电视体育频道在经过奥运传播的洗礼与历练之后,在依旧存在诸多困扰的情况下,勉强地走向了市场经济的运作与营销,成为传媒经济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本课题从目前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环境与现状入手,以武汉地区数字电视受众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市场调研以及资料检索和专家访谈的方式,立足中国国情,探讨如何借鉴国外数字电视发展的成功经验,创建中国特色的体育节目数字化传播模式,推动中国体育电视传播的全面数字化发展。7.期刊论文张寅生.沈云秋.ZhangYinsheng.ShenYunqiu数字电视与中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电视技术2000,(3)数字音视频编码压缩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实用化,正引发出一场消费电子产品从模拟技术转化为数字技术的革命.1995年,美国高级电视制式委员会(ATSC)以ADTV大联盟开发的制式为基础,向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了美国数字电视标准的建议.1996年12月,FCC通过了ATSC数字电视标准,1997年4月,FCC为全美1650个电视台指派了用于数字电视广播的频道,并公布了到2006年所有电视台全部实现数字播出,彻底停止现行模拟广播的日程表.在美国的带动下,欧洲、亚洲、澳洲等也纷纷为开展数字广播积极做准备,形成一股全球化的数字浪潮.8.会议论文仲栋试析电视数字化产业化进程2004文章介绍了当今世界范围内电视数字化产业化进程,分析了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链环结构和运转内需,得出了应以政府和广电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扶持为推动来加快我国电视数字化产业化进程的结论,并结合国情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实施办法.9.期刊论文时长风浅谈有线电视发展前景-黑河学刊2007,(5)有线电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一种新型的广播电视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三足鼎立:即无线电视、卫星电视、电信网等领域的竞争.有线电视将向数字电视、有线电视上网、三网合一三个方面发展.电视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线电视产业面临着巨大商机和挑战,因此要认清形式,抓住机遇,飞速发展.10.学位论文刘雪颖中国电视数字化进程和数字电视产业政策研究2005北京、上海、青岛、佛山、杭州、太原、苏州等城市是我国发展数字电视较早的城市,它们在运营上都具备一定的规模,形成各自特点。其中,青岛模式、佛山模式和杭州模式,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式。本文结合这三大模式,对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营运模式进行了探讨。 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同时,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例如标准缺失、网络整合困难、内容严重匮乏、缺乏有效商业模式、传统免费收视习惯难以改变等。总之,我国数字电视产业链还很不完善,商业模式有待探索。然而,我国数字电视有广阔的用户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数字电视的发展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40ca79a-2ce8-41b0-9c81-9deb00ec481a下载时间:2010年9月8日
本文标题:基于SystemView的数字电视有线传输系统的仿真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3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