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多媒体与网络传播课件
多媒体与网络传播徐景阳主讲第一章绪论多媒体是一个技术概念,为了与课程匹配起来,在这里我们暂且不提它的技术属性,而是将它的形态属性单独提出来,可以先将它理解为一个新媒体的概念,它包括PC终端、手机、MP、电子书(电纸书)等一切能与互联网连接的电子终端设备。第一节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1、传播人类信息传播迄今为止的三个阶段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2、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3、网络结构4、互联网的现状进入WEB2.0时代以后,可以把不同媒体的传播手段融为一体,更加有效地实现了新闻信息的传递与沟通。5、基本概念所谓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中传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媒介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第二节、网络传播的优势技术特征:数字化传播特征:互动化特性:信息量大,使用方便,检索简便,图文声像并茂,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信息获取快,更新快;其检索功能和超文本功能超过任何传统媒体。优势传播、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互动性一、网络传播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性人际传播(personalcommunication),是指对象十分明确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优势)(劣势)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超越了人际传播的局限,能够通过传播媒体一次性地把大量信息传播给位数众多、地域分散的广大受众显示出人际传播所缺乏的巨大优势。(其优劣势与人际传播相反)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互动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就突破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二、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大众媒体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可以给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从而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大事”极其重要性的判断。把关特权是大众媒介体系的特点:线性的、单向的传播方式以及媒介进入的技术和经济障碍。在网络上,所有用户都可以自由选择接受信息和表达观点,用户既是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因此,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难度在加大,有效性在降低。但是,网络传播中依然需要议程设置1、用户需要议程设置▲互联网上信息总量浩如烟海,有效信息会淹没在大量无用的信息当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效信息,需要有人去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1、身份公开;2、有实体可寻,便于监督;3、更具专业经验、专业规范;4、长期形成的职业道德约束和口碑。▲网络超大的信息流量给受众的选择机制带来了新的困惑。即使有搜索引擎之类的信息分类系统,也很难快速有效地筛选信息。这让很多用户主动放弃了选择,把选择权交给了媒体。2、媒体不会轻易放弃“议程设置▲品牌需要:口碑是媒体生存之本,任何专业新闻媒体都不会放弃新闻信息筛选和把关的特权。因此,“议程设置”被专业媒体看成不可放弃的权利。网络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常用手法:▲利用网络媒体空间大、更新快的特点进行详细报道、快速追踪▲根据用户习惯进行新闻排序▲扶植意见领袖3、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非强制性天价过路费案主角时建峰信息发布仅仅是网络信息流的开端,信息的流动才是传播的关键。由于信息的流动,与其说网络议程是由网站设置的,不如说是由用户设置的当然,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这样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麦特·德鲁吉与克林顿丑闻(播客)宜黄钟如九(微博)央视大楼火灾(BBS)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已不再仅仅是大众媒体的特权,相反,大众媒体往往会根据网络议题的热度而跟进,从而使议题的热度更高。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这是我国独有的现象。●网络中传播者得多元化使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起来,这使得很多传统媒体无法报道和不愿报道的新闻事实,通过网络得以传播。◆非典◆旭日阳刚与传统媒体有组织地进行目的非常明确的传播行为相比,网络中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议程设置”的难度加大,即使是传统媒体利用网络进行传播,也不得不充分考虑网络传播的特性,否则很难达到传播目的。三、社会控制的弱化在传播学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即“控制研究”。▲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的控制和影响▲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1、传统媒体的社会控制:★政府制定媒体传播体制★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设置准入门槛★对媒体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分配传播资源2、网络媒体的社会控制★既有政府体制也有商业体制★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准入门槛低★无法对所有转播者进行完全控制和管理★传播资源在传播者手里分配无从谈起四、传播效果面临新课题以往所有的传播学理论都不是为研究网络传播准备的,网络的虚拟化、用户的创造性、信息过载对人的思维和心理的影响等问题,都需要更新的理论指导网络传播改变了受众的地位和角色,受众可以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获取信息,还可以成为主动的报道者和发布者。五、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中的界限变得模糊1、新闻传播的区域界限被突破2、发布新闻的时间界限被突破3、各类传媒形态被突破4、新闻工作技能和计算机网络工作技能界限被突破六、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纸媒体走向消亡?有业内人士断言,在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纸媒体的消亡只是个时间问题。这种预言未免武断。在任何一中新媒体出现的时候,都曾有人预言旧媒体会消亡,事实证明这些预言都是错的。预言理由:1、多媒体终端体积小、容量大,存储密度高,携带方便2、纸媒体发行量、阅读量逐年走低,新媒体的分流是个不争的事实3、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人们能在纸媒体上做的诸如划线、批注等都能做到,而纸媒体一无技术飞跃的可能。4、新媒体的许多功能是纸媒体永远做不到的,比如高速检索和信息聚类功能5、纸媒体消亡,有利于环保6、人类图书载体从器物开始,到金属、泥版……到纸张,都随着新载体的出现和成熟而消亡相反的理由:1、新媒体建立在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基础上,而所有现代技术的软肋是能源。一旦能源不济,所有新媒体将无法运转2、纸媒体的质感是电子媒体无法取代的。其获得的方便性也是电子媒体无法取代的。3、电子媒体使人产生的依赖已经引起一些人的警惕甚至反感,未来在其大行其道的同时,会产生新的逆反潮流。4、在不远的过去曾有人预言电视将取代广播,事实证明电视只是分流了受众新媒体会对包括纸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构成的威胁在于:它会攻城略地,但不会攻占首都。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会被逐步蚕食,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消亡。最可能的是,传统媒体尽最大努力与新媒体相融合,互相借力,扬长避短,共创未来。5、网络媒体的运行成本巨大,而绝大多数尚未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第二章:网络传播的类型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成为一种全新的传播类型。比照传播学的分类方法,我们将网络传播细分为人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网络大众传播、博客传播、微博传播,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第一节网络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网络中最常见的传播形态之一,正是因为这种形态,使网络传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人际传播也与网络传播中的其他形态相互交融相互作用。一、电子邮件(Electronicmail)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早、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因此也可以说,人际传播是互联网最初设想的目的之一。1、电子邮件的特点●传输速度快。从发出到收到以秒计。●使用便捷。在高速传输的同时允许收件人决定在何时、何地接收和回复。●成本低廉●超文本●群发●相对安全2、电子邮件原理电子邮件的传输是通过“邮件简单传输协议”(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称SMTP这一系统软件来完成的。它是互联网下的一种通信协议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有点像传统邮局的收发信件。邮件并不是从发送者的计算机直接发送到收信者得计算机,而是通过收件人的邮箱服务器收到该邮件,将其存放在收件人的电子信箱内。收件人通过自己的计算机到邮箱内查阅。邮件服务器在硬盘上为用户分配一定的存储空间作为用户的“信箱”,存储空间包括所收信件、所编辑信件和信件存档等空间系统功能主要由软件来实现。电子邮件不是一种“终端到终端”的服务,是“存储转发式”服务,利用这个功能可以实现非即时通信。3、电子邮件的安全在互联网上,未加密的信息会在传输过程中被人截获、阅读甚至加以篡改。同样,如果没有数字签名的话,也不能保证信息来自何方。安全/多目标互联网邮件扩张(Secure/MultipurposeInternetMailExtensions)(S/MIME)是一种消息加密与数字签名格式。是一种已经被接受的标准,并被集成到主要电子邮件软件中。其毛病是如果各厂商都部署自己的S/MIME版本,在实际应用时会有冲突。电子邮件网关。利用私有密匙签署消息基于Web的安全邮件服务(目前使用最多的一中形式)建立数字证书目录二、网上聊天网上聊天是互联网大规模普及初期最普遍的一种人际传播手段,那时很多人都有一个或多个聊天室。如今这种聊天方式已不多见,即时通信工具大多已被MSN、QQ取代。1、网上聊天的特点*匿名*同步2、如何利用好聊天工具*无害的聊天目的*无欲的聊天诉求第二节网络群体传播与网络组织传播网络群体传播是指临时性松散的非正式群体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活动,如BBS、同学录、QQ群;网络组织传播是指正式组织内基于电脑网络的传播活动,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局域网。一、BBS1、BBS的特征BBS是电子公告牌的英文缩写,是网络传媒特有的产物。在BBS中,每一个ID(网络身份)都可以被看做一个传播装置,这个装置既可以做信源,也可以做信宿。信源与信宿身份的自由、快速转换,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BBS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结构,即同时可以成为公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这种传播类型为其他传播类型提供了新的传播空间。*BBS中的人际传播缺乏语境支持。(双方性别、年龄、身份不明,无表情、语气、身体语言等辅助语言的支持)*BBS中的人际传播具有公开性,接受公开监督。(有无数潜水者在“监视”)*BBS中的人际传播是ID与ID的传播。(ID是指昵称、发文数、话语符号等电子数据库,作为人的复杂信息则被忽略不计)BBS就像一张动态的网,网中的信源和信宿并不固定,只是网中节点的两个状态。与其说BBS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不如说是提供了新的传播结构,为其他的传播类型提供了新的传播空间。这种复合型的传播方式为其创造出多元化的舆论空间奠定了基础。2、BBS塑造舆论的多元空间在议程设置方面:●在BBS中不同媒体的议程设置彼此冲突。△中美撞机谁更能获得用户的信任,谁的议程设置才会更有效。●媒体议程设置收到二级传播的重构。△天价过路费案●媒体议程设置还会受到其他公众议题的影响,用户可以自己制造议题。△SARSBBS天性独立,对政治或经济实体的依赖较少,这使得BBS在舆论引导上少有“舆论一律”的僵化束缚,为公众提供了超越时空的舆论多样化空间3.BBS的特点A、它是一个自由的平台,用户可以畅所欲言。B、议题丰富,涉猎广泛C、高度互动,传播和评论有机融合D、用户匿名。二、网上同学录1网上同学录成功的原因分析●基于现实的传统观念●社会变动和人员流动加快造成的必要性●大量符合条件的用户存在●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2、同学录特点A.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统一B.提供实时与非实时交流,信息共享C.开放性与闭合性统一D.交流目的明确3、以网上同学录为平台所进行的非正式组织传播A.获得与自己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B.建立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D.满足精神需求●同学网同学网是建立在同学关系基础上的国际化互动社区,前身是花名册(FaceRen.com),全球华人第一校园网站。网站于2006年5月诞生于哈佛大学。同年11月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留学生社区。同学网的创始人是来自哈佛大学的郭磊,天津大学的余建煊,清华大学的朱华明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杨锦祺等
本文标题:多媒体与网络传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3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