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多媒体技术教程V3-ch11
人民邮电出版社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版权所有第十一章多媒体应用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版权所有11.1多媒体会议系统11.1.1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概述–多媒体会议系统(MultimediaConferencingSystem)。–所谓的多媒体会议系统是一种新的以多媒体形式支持多方通信和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11.1.1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概述11.1.1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会议系统发展过程–1964年,AT&T在世界上首次推出可视电话(当时称PicturePhone)–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议系统–20世纪90年代会议系统引入了标准的数据压缩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高倍率压缩,遵循国际标准的会议系统终端可以借助公共网络进行工作,系统的可用性得到加强11.1.1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会议系统发展过程–进入21世纪,依托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条件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会议系统–近几年,随着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趋于成熟,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桌面视频会议系统(DesktopVideoconferencingSystem)产品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环境的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11.1.1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会议系统的分类方式–按会议设备配置划分•会议室会议系统•桌面会议系统11.1.1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按照是否利用计算机设备划分–电视会议•又称会议电视。是一种用于会议用途的电视系统,传送的主要是视音频信号。也可以用传真机和资料摄像机等辅助设备传送会议文件。–计算机会议•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会议。计算机作为会议的终端。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议控制和管理,与会者的交互能力很强。可以实现应用程序共享和工作空间(数据)共享。11.1.1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会议系统的分类–按照使用的信息流类型划分•音频图形会议•视频会议•数据会议•多媒体会议–按照基于的网络环境划分•按照支持会议系统的传输网络,会议系统可以分为ISDN会议系统、局域网络会议系统、电话网会议系统和Internet网络会议系统等。11.1.2会议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多媒体会议系统一般结构–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网络和多点控制单元(MCU)等组成。传输网络MCU终端终端终端终端终端MCU终端11.1.2会议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终端设备–音频、视频I/O设备–视频、音频编解码器–信息处理设备与应用软件–多路复用/分接设备11.1.2会议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传输网络–会议系统的传输介质可采用光缆、电缆、微波以及卫星等数字信道,或者其他类型的传输信道。多点控制单元–是对视频、语音及数字信号进行切换,就像电话网中的交换机一样,按用户的要求完成信息的转接。11.1.2会议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多媒体会议系统数据协议–多媒体会议系统数据协议模型由通信基础结构和使用基础结构的应用协议构成。11.1.2会议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会议控制(ConferenceControl,CC)提供建立和管理多点会议的一组服务。它提供会议的访问控制和能力仲裁(Arbitration)。多点通信服务(MultipointCommunicationsService,MCS)提供通用的多点面向连接的数据服务。它选择点到点传输连接,并把它们结合,以形成提供多点通信的多点域。11.1.2会议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多媒体会议系统关键技术–网络传输与接口技术–信息压缩技术–多点控制技术–标准化技术11.1.3会议系统的国际标准H.320–H.320标准是多媒体会议中最重要的标准,这个标准包括视频、音频的压缩和解压缩,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及一些更新的特性。–H.320标准中包括H.200系列标准和T.120系列标准;•H.200系列指的是视听业务(AudioVisualService),具体来说是以传送活动图像为主的通信业务。•T.120系列主要针对声像业务(AudioGraphicService),即传送静止图像的通信业务。H.323–H.323是专为在已有的局域网上运行多媒体系统而设计的。–它描述了将实时的语音、图像数据传输到PC机和视频电话中所需要提供的设备和服务。–H.323与现有的局域网网卡、集线器交换以及路由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H.324–H.324是电话网上的会议系统标准。11.1.3会议系统的国际标准11.1.3会议系统的国际标准T.120–T.120是由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部(ITU-T)开发的系列国际标准,此标准是为支持多点和多媒体会议系统中发送数据而制定的。T.120标准也为连接白板和非视频会议应用及文件传输提供应用规程。11.1.4虚拟空间会议系统目前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局限性–传统的多媒体会议系统虽然初步实现了跨地域的实时研讨与协同工作,但还存在很多局限。•群体感知•群体成员之间的交互方式与交互深度受限•会议的空间感与真实感不强。11.1.4虚拟空间会议系统虚拟空间会议系统–为了解决以上局限,虚拟空间会议系统(VirtualSpaceTeleconferencingSystem,VST)概念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被提出。–VST通过对各个与会终端处的局部会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空间上的扩展,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局部会场合成为一个所有与会终端都能够感知与交互的虚拟会议空间,所有与会者仿佛在同一个会议室中召开会议,与会者之间能够以自然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开展群体间的协同工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版权所有11.2交互视频服务系统11.2.1交互视频服务系统的概念什么是交互视频服务系统–交互视频服务系统是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提供视频服务方面来看,电信部门和广电部门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这种竞争局面造成了交互视频服务(应用)的多种系统名称的产生。11.2.1交互视频服务系统的概念什么是交互视频服务系统主菜单电影点播家中购物游戏点播11.2.1交互视频服务系统的概念什么是交互视频服务系统–从广播电视角度看,把交互视频服务看成是一种电视系统,称为交互电视ITV(InteractiveTelevision),用户的终端是电视机,再加上一种交互设备,称为机顶盒。–如果从电信角度看,把交互视频服务看成是一种业务,称为视频点播VOD(VideoOnDemand),用户终端既可以是电视机加机顶盒,也可以是一台个人计算机。11.2.1交互视频服务系统的概念交互视频服务系统应用目录浏览电影点播交互电视购物交互视频游戏交互电视遥控器电视机机顶盒11.2.1交互视频服务系统的概念纯视频点播与准视频点播–纯视频点播TVOD(TrueVOD)要求严格的即时响应,从请求节目到发送节目可能短于1秒钟,还包括诸如对视频进行快进、快退和慢放等操作的即时响应,即提供较为完全的交互功能和虚拟VCR功能。–准视频点播NVOD(NearVOD)只要求从选择节目到发送节目之间的时间能够被用户所接受即可。这种情况下,时间间隔可以在几秒到几分钟,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是几十分钟。11.2.2服务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交互视频服务系统组成–视频服务提供商–传送网络–用户11.2.2服务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提供商传送网络………用户终端用户群VOD系统的一般结构视频服务和管理设备–视频服务提供商利用视频服务和管理设备向用户提供全面的视频服务,这些设备包括:•视频服务器•节目选择计算机•记帐计算机–对于大型的VOD系统,视频服务由多个服务器组成,即由多个在线视频服务器和辅助存储服务器组成。11.2.2服务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视频服务和管理设备视频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协议(TCP/IP)网络接口缓冲器SCSI接口视频服务器节目选择计算机记帐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用户用户用户……视频服务和管理设备11.2.2服务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1.2.2服务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用户终端/机顶盒–VOD终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机顶盒加上电视机;另一种是个人计算机加上解码器。–机顶盒STB(SetTopBox)是VOD系统中用户控制视频服务器的最典型的设备。它不仅仅是一个多频率的调谐器和解码器,而且是对大量影片、多媒体事件和新闻等联机数据库的一个控制终端。–其主要的组成部件包括:数字调谐器、网络处理单元(如ATM)、电缆接口和用户接入接口(如ADSl接口)、视频和音频的解码器、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的产生器、控制命令的发送器、遥控接口、存储器、扩展接口(选件扩展)等。11.2.2服务系统的组成与结构传送网络–网络用于传送用户的节目选择信息和音、视频媒体信息流。我国已经建成了以电信公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三大网络系统。–广电部门主要基于覆盖全国的CATV网络和HFC网络提供数字电视解决方案,而电信部门则基于拥有的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提供视频点播和交互电视服务。11.2.3用户接入网技术基本的用户接入方式–第一类方法是基于铜质双绞线的接入方案。这些技术包括目前最常见的Modem接入技术、ISDN接入技术以及速率更高的数字用户线DSL技术。–第二类方法是基于有线电视系统中的铜轴电缆的HFC接入技术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光纤接入技术。11.2.3用户接入网技术xDSL接入–按上行(用户到交换局)和下行(交换局到用户)的速率是否相等可分为速率对称型和速率非对称型两种。速率对称型的xDSL技术主要有HDSL、SDSL两种形式。非对称型的xDSL技术主要有ADSL、VDSL等几种。HFC接入光纤接入11.2.3用户接入网技术新兴的接入方式-无线宽带接入–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是指把高效率的无线技术应用于宽带接入网络中,以无线方式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技术。–IEEE802标准组负责制定无线宽带接入的各种技术规范。根据覆盖范围将无线接入划分为无线个人网WPAN(10米之内)、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和无线广域网WWAN。–我国也推出了TD-SCDMA标准,并且在奥运会期间大力推广,在无线接入方面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人民邮电出版社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版权所有11.3CSCW和群件11.3.1CSCW概述概述–CSCW(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概念最早由Grief和Cashman在1984年提出–作为支持CSCW的基础,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通信、分布系统和软件等方面的研究人员都试图创造出一种合适的环境和工具,用以支持人们之间的合作工作,这就产生了一类新的系统形式,相对于硬件与软件,这种系统形式被称为群件(Groupware)11.3.2群件系统群件系统的基本特性–群件是用于支持从事某个共同任务的群体,在通信、合作和协调等方面给予协助,并提供对共享环境的连接接口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系统。11.3.2群件系统群件系统分类11.3.2群件系统典型群件系统简介–消息系统–共享对象协同操纵系统–计算机会议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11.3.2群件系统群件系统的关键技术–群接口•WYSIWIS(你所见即我所见)•屏幕空间管理•群体注意力控制•群接口工具–群处理•群协议•群操作11.3.2群件系统群件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发控制•实时应答、群接口、数据复制、故障恢复和广域分布–其他问题•由于群件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包括群件系统的协作模式、体系结构、协作控制机制、群组通信协议、安全控制、同步机制、存取控制、广播通告和系统状态监测等人民邮电出版社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版权所有11.4小结11.4小结多媒体会议系统交互视频服务系统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本文标题:多媒体技术教程V3-ch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3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