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土化研究
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土化研究姓名:何剑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指导教师:胡辛20070520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土化研究作者:何剑波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相似文献(6条)1.期刊论文李焕征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浅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由西方脱口秀借鉴而来.但这种节目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发展得还不够成熟.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文章提出了作为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故事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2.学位论文郭敏秀中国本土化的谈话乌托邦——论中国大陆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品性2007中国大陆电视谈话节目是源自于西方脱口秀的舶来品。西方脱口秀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中,为电视传播注入了新的内涵。脱口秀本身也呈现为一类独具本体特征的电视节目。中国大陆电视谈话节目则立足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当下改革开放的时代语境,表现出鲜明的中国大陆本土特色。本文聚焦于舶来品的本土化,从节目风格、节目功能、主持文化等方面探研中国大陆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品性,通过丰富详实的现状分析和精品节目个案研究,总结提炼大陆谈话节目本土化的文化成功策略,以期对同类其他节目提供借鉴作用。同时以此反观剖析该类节目面临的发展困境,寻求再发展之路。得出结论:唯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尊重本民族的集体文化意识和思维习惯,以人为本,给普通百姓以生存的帮助和人性的满足,中国大陆电视谈话节目才能走上发展繁荣的康庄大道。3.期刊论文郭毅从《波士堂》到《咏乐汇》——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特色-传媒2009(2)从2006年开始,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的技术平台的出现,新老媒体的演进、整合,WEB2.0传媒语境的开拓,以及西方先进电视理念、优秀节目形态与本土化特色的糅合,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姿态尽显,而且一批新颖的电视谈话节目也涌现出来.4.学位论文周媛媛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及主持艺术研究2006本论文从传播特点以及主持艺术等方面分析了缘起于西方的电视谈话节目,它是一种通过大众传媒,来展示人际间自然谈话过程或交流过程的节目形态。我国引入西方的谈话节目后,并未一味照搬,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加以完善并为我所用。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打破了传统电视传播观念并开辟了新一代电视传播局面的新型节目样式,保留了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传播特点,同时也开创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就我国的谈话节目而言,除了具备西方谈话节目特征之外还有自己的本土化特色,当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已经发展得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电视谈话节目的核心是以语言文字为主的人际交流,现场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所获得的不仅是感官的满足,更多的是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这正是电视谈话节目的魅力所在。因此,掌握现场谈话气氛的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一节目样式也让以往主持人的风格发生很大改变,赋予了主持人更多自身和个性的表达,使主持风格更加灵活,但只有具备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以及敏锐的即兴应变能力,才能担当起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重任。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当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整体处于发展的瓶颈时期,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节目的定位不准,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匮乏,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节目创新,准确节目定位,打造名牌栏目。5.期刊论文刘继纯新时代的强奸词意-中国社会导刊2002(10)……秀秀从show音译而来,是港台地区对数量众多的英文本土化的精彩范例之一,大约最早来源于电视谈话节目(talkshow)脱口秀一词.6.学位论文邹振东台湾政治文化的符号变迁研究——光复以来台湾的舆论议题演变2007本文以政治文化的符号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光复以来台湾舆论议题的演变,揭示台湾政治文化的变迁,探讨台湾舆论议题与台湾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提炼出舆论与政治文化互动框架的一般模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台湾的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舆论作为社会意识的表层流动,折射着台湾社会现象的深刻本质;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心理取向,蕴藏着台湾历史进程的文化代码。对台湾舆论与政治文化的历史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台湾社会历史的表层现象与深层结构的互动模式。这对于台湾研究,特别是台湾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选题价值和学术意义。通过学术史回顾可以发现,前人有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术背景上存在着历史舆论学的空白,历史学与舆论学相结合的理论建设乏善可陈;在研究领域上存在着缺乏将台湾舆论研究引入政治文化研究、缺乏对台湾舆论的总体研究、缺乏对台湾舆论的历史研究以及缺乏将政治文化研究引入台湾舆论研究等四个薄弱环节;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着对台湾舆论议题的分类模糊混乱的盲点。由此,本文拟从学科背景的一大空白处着眼、从研究领域的四个薄弱环节处着力,从研究对象的一大盲点处着手,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高度上重新出发。通过对台湾舆论议题的细化研究,可以将台湾舆论议题分为两类,一类议题生命期限非常短暂,另一类议题生命期限却非常长。生命期短的第一类议题绝大部分属于诉求型议题,而生命期长的第二类议题绝大部分属于认同性议题。第二类议题之所以生命周期长,是因为其议题绝大部分都指向了台湾的政治文化。六十年来,台湾舆论中不断出现,不断积累,不断变异并一直在影响台湾的舆论议题主要有三个,它们是省籍议题、台湾意识/中国意识议题和统独议题,它们分别对应台湾政治文化的最典型的政治情感-省籍情结,最核心的政治认知-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以及最重要的政治评价-统独倾向,因此这三大议题也成为台湾政治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符号。本文沿着这三大舆论议题的各自特点,分别考察其历史缘起、发展演变、当代特征以及对政治文化的影响,梳理出台湾政治文化的政治情感符号、政治认知符号和政治评价符号这三大代表性符号的流变及特征。政治文化正是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三大要素组成,对三大议题的分别研究,正好建构出六十年台湾政治文化历史变迁的总体图像。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台湾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结合在一起把研究引向深入:从台湾舆论议题的变化揭示台湾政治文化的转型,反过来,再从台湾政治文化的转型考察台湾政治文化对台湾舆论议题的影响,又从台湾舆论与台湾政治文化的互动框架中,以媒体政治为指征物,研究台湾舆论与台湾政治文化互动媒介的嬗变。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六十年来,台湾的舆论议题演变与政治文化变迁呈现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台湾的舆论议题其内容从禁忌到开放再到放纵,其结构从一元到多元再到二元对立,其主体从单极到多极再到两极分化,其代表性形式也从社论到政治广告再到电视谈话节目;与此同时,台湾的政治文化也从威权主义加民族主义的政治文化经由民主化、自由化、本土化的转型发展到民粹主义加族群主义的“群粹主义的政治文化”;而台湾舆论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媒介也从“媒体政治化”向“政治媒体化”转变并朝着“媒体即政治”的方向发展。此外,台湾的舆论议题演变与政治文化变迁还具有要素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台湾舆论议题与台湾政治文化的变迁既大致合拍却并不完全同步,总体来看,议题的转变先于政治文化的转型,而作为台湾政治文化三大符号的三大舆论议题,其演变过程虽然方向相同、阶段类似,但其起点、转折点及高潮期却不尽相同、各有错落,显示出台湾政治文化符号过程的复杂性。最后,本文通过对台湾舆论与台湾政治文化互动关系的个案研究,总结出舆论与政治文化互动关系的一般模式。本文链接:授权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wflsxbt),授权号:97543331-b850-4810-81f3-9e88010c86fe下载时间:2011年2月12日
本文标题: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土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4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