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媒介与儿童教育•该书先从作者去参加希腊的儿童语媒介世界峰会讲起,讲述了她眼中的儿童参与媒介的情况,再依托大量的调查数据,对媒介与儿童成长的关系、如何指导孩子使用媒介等问题做出了系统研究。•研究焦点:儿童青少年的媒介采用、使用及其影响;通过儿童参与媒介促进儿童权利;媒介新技术(如互联网)的使用与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媒介教育等。作者简介•卜卫,女,1957年生,当过工人、教师。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传播与儿童发展研究。现为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怀有一颗童心,总以拥有许多儿童、少年朋友为自豪!关心孩子门正在看什么、听什么、玩什么和想什么,每日琢磨他们怎么才能在这个五光十色、四通八达的“地球村”里过得快乐!•卜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卜卫同志从事传播与儿童的研究工作已20年。自1997年担任媒介传播与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英国救助儿童会的顾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保护、艾滋病、传播等部门的顾问。主持课题研究,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大众传播对儿童的影响”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机构的儿童研究项目,其内容包括儿童与媒介新技术、改善儿童青少年公共健康、艾滋病预防与干预、女童教育、减少针对儿童的暴力、促进儿童福利制度、反对针对儿童拐卖、发展儿童青少年草根文化以及促进媒介素养教育。其《进入地球村-大众传播与中国儿童》为我国第一本有关儿童与传播的研究著作,以后出版《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媒介与儿童教育》、《促进农村校外青少年健康教育的传播战略研究》等六本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及内部研究报告约400万字。曾获1997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以及文化部“蒲公英奖”少儿文化论文专著金奖等。《媒介与儿童教育》•这本书是怎样的架构?•它讲了什么?•我收获到了什么?本书总共分为六辑•第一辑:声音•儿童在峰会的表现•儿童也要有自己的声音•儿童要有自己的论坛•探索中国儿童的声音•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属于儿童自己的峰会,给我们展示乐意让我们大人惊讶的儿童视觉和对儿童独立的思考•第二辑:权利•儿童的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童年的消逝》的解剖和思考•电视媒介摧毁童年的思考•第三辑:指导•探讨儿童接触媒介是好还是坏•讲述成人该如何指导孩子使用媒介•第四辑:阅读•阅读对于儿童的意义•阅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影响•孩子喜欢读什么•成人如何指导孩子更好的阅读•第五辑:网络•观察美国的互联网教育•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家长能做什么•第六辑:性别•传统的性别教育•媒介也有性别之分•青春期我的感受•看完这一本书,我想到了《童年的消逝》,同样讲到了媒介对儿童的影响,相比之下,波茨曼的观点是比价消极的,比较尖锐的批评电视等媒体对儿童的影响。这本书讲到的是,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在中国,儿童是被当做“儿童”看待,没有独立的人格,所有的孩子的想法都是幼稚、单纯的,不成熟的,而媒介,也不会有孩子介入,儿童在社会里,是被动接受媒介影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声音不被关注与,他们的很多权利被大人“理所当然”地剥夺。•《媒介与儿童教育》里讲到了电视、网络等队孩子影响,也说到了图书、报纸等队孩子的影响,这些都是媒介。书中还提到了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电视、计算机,同时也呼吁社会媒介对孩子的尊重和重视。同时还提到了关于男女的性别教育等问题。•书中多次提到儿童人格独立的问题,儿童不应该被认为是柔弱、要被细细呵护的一个群体,他们有思想,有他们的视觉,我们成人应该要尊重,懂得倾听,而不是一直处在发号施令的角色。•发达的媒介应该成为充实、扩展童年生活的工具,而不应该成为限制、缩短童年生活或加速儿童成人化的工具;•成人只有尊重儿童的自然生长状态、研究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童年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儿童提供与他们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才是真正地捍卫了童年记者:媒介与儿童教育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是我们很多人都能够感受到的,如电视、电子游戏机、网络等,无不对儿童的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童年概念的核心在于儿童是独立于成人的个体,他们应该享有与自己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中国现在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孩子是中国的未来,如何让媒介的力量影响孩子的成长,如何让孩子借助媒介的力量在社会中受到重视和尊重,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我们的新闻专业,铁肩担道义的我们,能否把目光多投向给儿童,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ThankYou!
本文标题:媒介与儿童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5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