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新媒体研究的三种话语
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NewMediaResearch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洋联系方式:新浪微博:@西大李洋移动电话:15129185918电子邮箱:ly1981ly@foxmail.comQQ:823303557问题:什么是“新”媒体?请列举一下你平时听到的说法。绪论:关于新媒体的三种话语技术话语: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商业话语:新经济传播话语:社会化传播一、技术话语: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1、网络技术:1993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计划出台。1990年代中期,因特网(Internet)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1995年,中国邮电部开始提供因特网服务。我国网络硬件得到了很好的普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着网络自然界:森林、池塘、沙漠……人类社会:家庭、村落、城市……建立在物质技术上的网络:交通网络、通讯网络。传播网络: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例2、数字技术“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改变为允许人们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尼葛洛庞帝“1和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莱布尼茨“这就是整个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根本秘密所在”——比尔·盖茨关于数字化关于数字化数字化:将现实世界中各种信息如数字、文字、图象、语音转变为二进制代码(1和0),进行数据处理。1、新媒体信息的载体是比特(bit),消除了信息的物质门槛:——可以无限复制——可以供用户使用2、使虚拟世界成为可能数字语言让任何事物、感觉甚至思想(如果可以精确计算)都可以被记录和“复原”数字化的核心在于文本可以被轻易复制且散播,推动思想和经济的发展。不过,这会引发盗版问题。但网络世界的版权不应该是现实世界中的完全翻版。同样它也会引发隐私问题。这些问题会在之后的论述中逐步展开。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目前被业界看好的信息新技术,例如3D电影、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服务等,都是建立在数字技术之上。1984数字电影的史前时代199519972000世界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诞生电影《侏罗纪公园》CG恐龙诞生电影《泰坦尼克号》CG再现历史灾难电影《终结者II》CG虚拟机器人诞生19923D电影《阿凡达》CG电影里程碑201020022005200720082009背景知识:数字电影的发展数字3D虚拟摄影机计算机同步合成画面由《阿凡达》想到的……物质世界符号世界3、媒介技术的演进口语媒介:以语言为传播手段印刷媒介:以文字传播为手段的印刷术电子媒介:以电磁波传递为手段的电子技术数字媒介:以数字编码程序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二、商业话语新媒体往往是技术和商业组织的融合IMEmail门户网站视频网站SNSE-commerceMobilephoneMicroblogQQ/MSNG-mailsina/sohu/tencentYouTubefacebook淘宝AppleTwitter商业:关键词阳光经济:上市、风险投资赢利模式:免费、无线增值、网游电子商务:长尾理论世界网站前十名排名如下:1facebook.com2yahoo.com3live.com4wikipedia.org5msn.com6microsoft.com7blogspot.com8baidu.com9qq.com10mozilla.com新浪11名网易15名淘宝16名搜搜17名优酷19名网站盈利模式变迁第一代盈利模式:门户网站的注意力(内容为王)第二代盈利模式:搜索引擎的内容搜索(渠道为霸)第三代盈利模式:社会化媒体(长尾效应)长尾效应商业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三、传播话语回顾“传播”(communication)的话语:科学主义:传播是信息的传递,是传者对受者的控制。人文主义:传播是意义的共享和共同体内部的互动。批判主义:传播是权力。后现代主义:传播是符号的解读。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是“社会化传播”,而不是“大众传播”全方位讯息采集受众新媒体信息源社会化传播模式单向传播受众传统媒体信息源大众传播模式有限讯息采集实时交互1、新媒体传播:参与新媒体传播是动态的系统,在不断创造社会——浅度参与:订阅或Dig——中度参与:用户自创内容UGC(UsersGenerateContent)模式——深度参与:嵌入生活新媒体创造了一系列便于人们参与的方式。而它本身也离不开用户参与,一旦人们不再参与,它的内容就为零。参与的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是否创造内容;第二个维度与他人联结的程度;第三个维度是多大程度上运用个性化(私密化)。2、新媒体传播:互动新媒体传播是互动,而不是控制——在传统媒体的架构里,传者和受众是壁垒分明的两个部分:新闻记者和大众——web1.0时期传者和受者的互动:机构对受众的互动(传者的话语占有重要位置,传者可以删除受者的话语)——web2.0时期的P2P:一切人对一切人的传播被动的互动——Web1.0时期的“冲浪”:门户网站跟帖、聊天室(chat“rooms”)和虚拟社区(online“communities”)等等主动的互动——Web2.0时期的“交往”:博客(blog)和微博客(micro-blog)新媒体真正地让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的传者研究和受众研究不再是研究重点,研究的着力点是传受关系的变动3、新媒体传播:交往关系新媒体传播更关注交往关系,而不只是信息内容。新媒体传播的空间:——公共空间:广场——私人空间:住宅——赛博空间/比特城: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重叠和混淆比特城里的陌生人前现代的等级制社区,是“礼俗社会”;现代社会,则是“法理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现代城市生活最大的特征就是与陌生人共处——比特城本质上是一个陌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交往的意义:——人们的自我:从先赋的身份(status)到建构的认同(identity)——过去赖以维系我们这个社会的身份:宗教律令、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已经瓦解;新的认同正在建立之中。“裸露的人”登场所谓裸露的人,就是每个人都试图通过暴露自己跟他人建立一种关系。试图通过暴露自己获得他人的信任。——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阿桑:《叶子》网络红人现象:木子美、天仙MM、芙蓉姐姐、凤姐……总结:新媒体,“新”在哪里?研究平台国际传播学会(ICA)传播与技术(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分会美国传播学会(NCA)人类传播与技术(Human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分会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AEJMC)传播技术(CommunicationTechnology)分会中国网络传播学会
本文标题:新媒体研究的三种话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9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