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好奇和怀疑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根据主题确定信源事实性采访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评论性采访一级信源:官员二级信源:专家、学者三级信源:普通人分析性信源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信源和采访的陷阱:不可靠的新闻源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为了个人出风头一面之词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如何说服: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2、找中间人介绍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四、如何提问提问的分类:1.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2)善问才能取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3)善问能提高采访效率提问的方式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反问。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你是公正的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信源感到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望,感到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感到他在为社会公众事业服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他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公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在伸张正义;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他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提问的顺序: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采访问题的设计: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或显示他愚蠢的问题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为了争取被采访者的信任和尊重,衣着要得体。比如,男记者在正式采访时,应西装领带(不能象电视摄像或摄影记者那样衣着随便)。你的衣着表明你重视被采访者、尊重被采访者。你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否则,他就不会给你很多采访时间;采访一定要守时;重要的采访在开始时,不妨与被采访者轻松地交谈几句,使被采访者放松警惕;记者要控制采访的全过程。如果被采访者笼统地回答问题,记者必须通过提具体的问题,让他回到正题上来;记者在采访中,不要与被采访者争吵。如果被采访者发现记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不会放松地和信任地与被采访者交谈五、如何做笔记和记录没有强烈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出现记忆材料流失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学会记录。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1.心记: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2.笔记: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记笔记的形式:详记:“有闻必录”;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笔记的记录内容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物:形状、颜色、特点景: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记下背景材料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3.画记: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通常是指画图。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4.录音记录: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好处: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缺陷: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在心记和笔记的选择中,可以根据记者个人的习惯和采访的实际来取舍、侧重,相互补充。画记和录音记录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录音记录一般情况下能少用则少用,技术的手段最好用来解决技术性难题。六、观察和细节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即用眼睛采访。观察采访的作用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2、有利于获取生动、形象的现场材料和细节材料;3、有利于获得真情实感,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4、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成为记者的一种不可剥夺的采访手段。观察的对象:一为访问对象;二是对象置身的环境(人、景、物、天、地)记者的观察力1、宏观本领与微观能力的结合;2、孩童般的眼睛与聪明长者眼光的统一;“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一件事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区分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3、“一眼看穿”的透视力。眼见是否一定为实?眼见未必是实。记者目睹耳闻的情况不一定是真实的,眼见的有真象,也有假象。因此,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察出事物的表象与本质。必须观其全貌。只看表面现象不够,只看片面的一点也不行。切忌粗心大意,必须认真的多角度的察其全貌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七、倾听与反馈“没有一个多话的新闻记者可以做好采访”1、倾听并鼓励倾听表示你对对方要说的有兴趣,如果你把目光从他们身上移开一秒钟,你就会发现他开始言词闪烁了。一旦与人交谈,你就需要鼓励他继续说,也就是要运用认可的身体语言:点头、摆头、向前倾、微笑;“嗯!”、“对”、“是”、“我懂了”、“这样哦”。(不宜用得过多,或者显得不自然)2、运用沉默“沉默三秒定律”不要受访者一说完话,就马上跳出下一个问题或意见,而是,你自己要算算等三秒钟。差不多是念“一头猪,两头猪,三头猪”的时间。3、做节录后接下一步“所以你说的是……现在我们换一个话题谈谈”“你看我这样写对不对……那我们现在来谈谈有关……”“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好,我们接着谈……”“我知道你相信你很懂你所认为的我在说的是什么,但是我不确定你了解到你所听到的是不是我指的意思”——阿兰·格林斯潘倾听还需注意的问题:1、兼听兼信“我们长着两只耳朵,是为了兼听……可是,我们的记者同志,往往只注意听干部的话,而没有更多的听群众的话,互相参照;只用一只耳朵,而不是用两字耳朵”——陶铸2、交谈中善于倾听除了在交谈中认真听被采访人的语言介绍外,还要注意听语气和语调。要注意听他们对什么问题反应特别积极,什么很冷淡,口气的语调及强度,何时停顿、省略,在什么时候很高亢,什么时候很无趣。往下沉或低沉的口气,以及慢下来,通常是指你问到重点,而受访者有所保留的部分,有时是情绪的反应,提高或加强说话次数,一般表示正面。八、如何进行书面和电话采访书面采访的优势和劣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这是书面采访最大的一个优势。缺陷:不能保证每次书面采访都得到答复。电话采访的适宜性原则1、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难以与采访对象直接接触和见面;(时间、地点等)2、新闻人物工作繁忙,事务缠身,记者难以作个别访问;3、对一些不明真相的事实进行澄清或证实。具体来说(1)联系采访,核对资料(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5)咨询专家,释疑解惑(6)传闻颇多,澄清事实电话采访的优势和劣势1、优势①快速;②方便;③轻松。2、劣势①缺乏面对面交流;②缺乏深刻性、细节性;③信息传递易受干扰。具体方法(1)要有一套查电话号码的本领。(2)做好电话采访前的准备,拟出要提的问题。(3)通话后要自报身份,讲明采访意图。(4)要有礼貌。(5)电话交谈时,不但要完整记下对方的谈话,还要尽可能记下对方谈话的语气,甚至感情色彩(6)核实。涉及人名、地名、数字、专有名词要核实。九、隐性采访最初的定义:隐性采访是指记者在采访中,不公开自己的身份,隐姓埋名,使对方不知道你是记者,也不知道你工作的意图。记者以普通的身份去观察、了解事物,从而得出公开采访不同意得到的新闻材料。又叫微服采访。主要使用在与普通老百姓的闲谈中,以消除百姓的戒心;以及公开采访受到阻拦时。新的定义: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记者隐性采访的操作方式根据记者介入新闻事件的程度和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式和介入式。观察
本文标题:新闻采访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0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