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
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学院:传媒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姓名:时郁婷摘要“真人秀”电视节目是最近几年才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在欧美,“真人秀”无论在传媒界还是整个文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2006年是国内真人秀迅速发展的年份。各家电视媒体不得不在新一轮节目竞争中使出选秀真人秀这块王牌节目样式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因此,这个牵动着中国大众娱乐文化敏感神经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带给我们史无前例媒体范例。中国电视纪录片源起于1958年,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这5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作为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自然也处在这50年特殊的中国语境并伴随着急速发展的历史动态,带有社会发展时期的明显痕迹,并在价值观、文化观、审美观等诸多方面,发生波浪式的变化。如今的真人秀节目,也借鉴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来进行表现。更多的真实的记录了参加选手的日常生活及比赛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加入了纪录片的拍摄模式,也使得真人秀节目在真实性上更趋真诚感和观赏性,是现今真人秀节目会普遍采用的拍摄及策划模式。我们应该从他们之间的融合进行研究。关键字:真人秀节目纪录片比较融合一.真人秀节目1.定义及起源真人秀节目,就是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景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记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观众在看惯了电视剧,电影中演员的表演之后,已经逐渐的产生了审美疲劳,而许多观众也对能登上电视荧屏充满兴趣,另外,在生活中,有很多有卓越才能的人,他们也需要电视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因此,真人秀节目便应运而生。另外,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也是满足当今观众的某种窥探欲望,即想了解别人的生活,想参与进去进行互动,想感同身受的去体验他们在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感受,因此,真人秀节目为满足受众不同的需要随之应运出多种不同的节目形式。2.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从2000年至今,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兴起阶段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节目的创意来自于香港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的启发。该节目是讲述两位分别来自日本及香港的青年结伴而行,互帮互助,历经几个月的颠簸流浪,战胜了饥饿、寒冷、孤寂、疲惫,完成横越非洲艰苦旅程的故事。1995年广东电视台播出了以大学生在社会中辛苦的摸爬滚打为题材记录了其真实的情况,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及收视率,因此连续开办了两届《生存大挑战》栏目。(2)发展阶段真人秀栏目真正掀起收视高潮的是2005年。由湖南卫视打造的《超级女声》,形成了当时的收视热点,也为选秀节目开辟了一条先河,从此选秀节目便一发不可收拾,火爆程度延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同时各家电视台也争相开办选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非常6+1》,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超女”现象的火爆也把湖南卫视推向了全国收视率的前列,并且湖南卫视及时的采用了正确的受众定位,以“快乐中国”为办台宗旨,制作出了如《快乐男声》、《变形计》、《我是冠军》、《勇往直前》、《我们约会吧》等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为把真人秀节目彻底灌输到观众的生活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同时它所带来的高收视率也使得真人秀节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百花齐放。二.纪录片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研究栏目化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回顾我国纪录片的发展,特别是纪实性纪录片的兴起。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八十年代初期,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的文化片、风光片风行一时;第二阶段,八十年代中期,《河殇》等“政论片”、“文化反思片”产生了极大影响;第三阶段,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以人物片的悄然兴起为标志,“真实纪录”的审美思潮开始在我国电视界内流行。纪实性纪录片的出现,是中国纪录片编导观念革新的结果。众所周知,我国曾经长期受前苏联的理论影响,在近30年的时间里把“形象化政论”视作纪录片的性质和唯一的功能。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领域单一的意识形态被打破;而变革社会中生活的多义性、模糊性,使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知道各种事实的真相,渴望以世相的展呈来取代空洞的议论,渴望通过朴素的叙事得出对生活经验的认同。在这种环境下,以真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纪录片创作理念正好迎合了中国纪录片创作者的审美需求。中国电视纪实性纪录片的编导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纪录片的创作观念,追求审美创新和倡导人文关怀。在表现形式上,他们用纪实手法表现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体验、事件和命运;在表现内容上,它关注当代普通人而不是大人物。摒弃了人为编造和提纯故事的手法,尽量以客观的取材角度,采用抓拍、偷拍、抢拍和跟踪拍摄,使内容尽量与人物自身的生活同步。“真实电影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利用同期声、无画外解说和无操纵剪辑尽可能忠实地呈现不加控制之事件的一种尝试。简言之,真实电影的作品企望给予观众一种正当摄影机前的事件展开的进入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制作策略是最低限度地影响拍摄主体的言语内容和行为方式,并且避免暴露制作者对拍摄主体的态度。大量运用长镜头、跟拍、未经修饰的画面以及过程叙述等手段,向观众讲述开放性、未知性的故事,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创作者们的主要方法,使作品呈现出明显的非功利性、边缘性和前卫性。三.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1.节目属性不同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最初的定位在事件实录的层面,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由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摄制的第一部纪录片《到农村去》,纪录片与电视新闻的拍摄手法与节目形态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电视纪录片的内涵逐渐剥离以往单一的意识形态化的表征,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工具理性得以缓解。电视纪录片的触角开始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成为此后的重要领域,书写人性人情、关注生命个体,成为电视纪录片人文化叙事的重要体现。显然,关注人,触摸人的本真,尤其是记载普通人的生存状况,是电视纪录片人文化的重要表征。在新时期以来的电视纪录片中,这类题材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和比例。如1991年的电视纪录片《沙与海》,片中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尤其是对个人内心感受的关注,使得作品中的人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一个普遍意义上的人。纪录片《英与白》,通过对一个有着外国血统的女人“白”与一只能进行表演的熊猫“英”之间的“非常态”记录,反映了当代人内心的孤独和悲哀,触及的人文内涵远高于其它作品,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这种从平民视角反映人类社会各种关系和文化现象的人文纪录片,显然对生活有独到的发现,而最终都落在“人”这个不可替代的重心上。“真人秀”又被称为“真实电视”,还有学者称之为真实秀、创构式纪录片、记录肥皂剧、实境电视等等,虽然这些都是“真人秀”的别称,但是每一个名称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虽然2000年以后真人秀才真正走进大众的视野,但是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真人秀的雏形,如《美国家庭滑稽录像》、《这是你的生活》等等。其实,当时这一类节目已经具备了真人秀的特点,而且比现在的一些所谓“真人秀”更加的“真”,1992年美国有线音乐台推出了《真实世界》,让7名20多岁的青年男女住在一起,用摄像机记录他们24小时的活动,力求将他们的所有细节完整地呈现出来,使观众身临其境,这和现在某些商家在广场空地上建造透明房间,招募选手入驻,在众目睽睽之下生活若干时间,并赢取奖品的方式如出一辙。但是这些节目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轰动,直到后来的大型真实电视节目《老大哥》、《生存者》出现,才使得“真人秀”迅速盛行起来。“真人秀”之所以既受到制作商的欢迎,也受到观众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成本低廉,因为其参与者都是平民百姓,不用支付高额的出场费,也不用对其进行包装,虽然最后会有一些奖金、奖品,但是总体看来还是非常的划算;观众一旦不满足于在电视机前作一个单纯的看客,他就会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这一点来看。参与者与观众之间并无明显的分界线,从而使得节目受到大众的关注。2.节目内容不同在一个以政治化为主导的社会里,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与其它文艺作品的创作一样,无论从它所反映的社会内涵,还是它所采用的形式,都呈现出服从于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化倾向。如果对新中国成立前期的电视纪录片作一盘点的话,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的电视纪录片,都呈现出这样的共同特点。纪录人物,主要是高大全式的英雄,充满豪情,满怀理想,全都是“钢铁炼成”、“特殊材料”合成的人,抹杀了人物的个性。而这种现象,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中有明显的改观。像“话说”体系列纪录片、《毛泽东》等的文献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等的报告文学体纪录片,还有纪实纪录片、艺术纪录片等,多元化文体的并存,说明着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丰富和繁荣。像孙曾田《最后的山神》的意象和文化符号的影像化处理,展示了萨满神奇的精神家园。可以说孙曾田是边缘少数民族生活文化记录的代表人物。像张以庆的纪录片,有强烈的编导意识的渗透。他的《舟舟的世界》、《英与白》、《幼儿园》等作品极具影响力。《幼儿园》舍弃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选择了看似常态而瞬间流露、一向不到的东西,捕捉了与众不同的思想内涵,既完美地展现了童年生活本身,又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价值观折射的观念,在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成为一部“寓意式”的作品。《英与白》的人与动物的交往交流,被看作“异类”,也充满着强烈的人生哲理。作品所采用的“平视”和“窥视”视角,从平等乃至隐匿的视角观照人在生活中最本真的行为和最微妙的关系,有着比其他非纪实性作品更直观的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力,它的隐喻功能和细节呈现,通过声画语言展现人的生存现状并折射人性的光辉,恐怕就是人文纪录片所独具的艺术价值。正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委员会给《英与白》下的评语中所说:“在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世界里,人类的情感元素却顽强地沿袭着。这一发现,使影片具有绵长的冲击力;从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带有普遍人性的美。导演用心观察生活、深刻思索生活,自如地运用纪录片语言,将一个平常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个性化叙事使中国电视纪录片获得了强健的生命力和广泛的世界影响。《欢喜冤家》是江苏卫视2010年9月全新打造国内首档婚姻幸福秀节目。在节目中,夫妻将来到节目中就日常生活中的小矛盾设立赌约,让嘉宾和现场的观众点评分析,由主持人裁决。节目的宗旨既是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来反映生活的真谛与幸福,并且与江苏卫视的策划宗旨“幸福”相吻合,受众的定位明确,即是已婚人士。通过他们来反映各自家庭不同的生活内容,并且通过明确的受众定位之后,编导们更能针对他们进行话题的设置,节目的编排和嘉宾的邀请,主题的策划等等。《老公看你的》是江苏卫视于2010年9推出的一款幸福夫妻博弈挑战秀节目,每期节目选择四对夫妻,在脑力和体力的比拼中选择出最终的强者,赢得随心所欲世界旅游的机会。节目的受众定位和江苏卫视整体的定位都非常的一致,即是幸福!在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几乎垄断电视综艺节目的时候,江苏卫视凭借他们优秀的策划团队打造出了属于江苏卫视的出路,即为江苏卫视设计出了“幸福中国”的口号,这档节目的定位与《欢喜冤家》相同,也是已婚的受众。这对于市场来说拥有了广泛的收视群体,因此更要针对不同阶层的受众来策划节目,选择主题,同时也要表现“幸福”这一节目与卫视的共同主题。3.受众范围不同对于任何一个节目来说,在创立之前,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受众的定位问题。只有清楚明了节目所要面向的群体,才能更好的定位收视群体,才能做好受众定位。才能保证节目的收视率。可见,受众定位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节目的成败。关于做好受众定位的研究,我们要通过实例了解到,不同类型的节目应该如何定位它的受众群,定位好受众群之后,应该相对应做出怎样的节目才能吸引住受众群体的眼球,以为将来节目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赢得受众的口碑,才能最终赢得收视率,节目才能够经久不衰。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收看纪录片的观众并不多,因此,纪录片的
本文标题:电视纪录片与真人秀节目的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22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