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虚拟与蹴境的交错多媒体在文学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虛擬與實境的交錯:多媒體在文學教學的設計與應用元智大學中語系‧羅鳳珠(gefjulo@saturn.yzu.edu.tw)共同作者:清華大學資工所‧張智星、大葉大學電信工程學系‧許介彥文學數位製作與教學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主辦二○○五年六月十二日一、前言文學創作是作者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過程,作者心中有所感發,產生意念,以文字紀錄。讀者欣賞文學的過程是閱讀文字,透過文字,揣摩作者的心境,有所感發,與作者的情意產生共鳴。作者的情意以文字紀錄,讀者透過文字欣賞文學,揣摩作者的情意,但是,情意是主觀、抽象的,作者與讀者是不同的客體,二者之間因為時代、背景、閱歷、秉性的不同,會產生體會理解的落差,因此需要透過一些具體的物象,作為溝通的媒介。文學多媒體教學可以引用的媒介媒體便是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實境裡具體客觀的物象。文學作品包含那些媒介元素?如何解構?如何在資訊環境建置虛擬的實境世界,以幫助讀者解讀文學,是本文探討的重點。二、文學的創作與欣賞文學的外在形式包含文字與文體二部分,文學的內容,可以概分為三類,其一是描寫人的主觀內在心靈活動;其二是描寫人與外物的互動,包含外在的人、事、物,常用「以景襯情」、「以情襯景」或「情景交融」的方式描寫;其三是描寫客觀外在的人、事、物。以賀鑄〈眼兒媚〉為例:「蕭蕭江上荻花秋,作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後日眉頭。」前二句寫人與外物的互動,作者因為看到「蕭蕭江上荻花秋」的景觀,引發了心中即將與心上人分離的愁緒,這是外在景觀撩撥、牽動了人的內在心境,以動詞「作弄」二字牽繫著人與外物的互動,三、四、五句描寫客觀的外在景觀,下片是作者內在的心靈活動。整闋詞因為「蕭蕭江上荻花秋」引發作者的愁緒,再因「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因景傷情,因情傷景,景觀的襯托,加深作者的感傷,而引出作者因為珍惜彼此相遇、相知、相守的情分。怕君先去,這樣的心事,直待醉時方休,今宵心上人還在眼底,明朝分離,只能揪在心上,後日愁鎖眉頭。心思糾結,無法言說,這是作者主觀內在心靈的活動。作者的情意以文字紀錄,讀者透過文字揣摩作者的情意,聯繫作者與讀者的媒介是依據物象所產生的意象。以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湮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為例,「閒愁」是主觀抽象的情緒,因人而異,既不能量長短、數多寡,又不能秤輕重、看厚薄,如何讓讀者了解呢?作者透過具體的物象,以「一川湮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這種人人生活中共同有的經驗做為媒介,讀者從自己的經驗中體會這些景象引發的情緒,從這些景象認知「閒愁」之多、之久、之鋪天蓋地,讓人無所逃遁又揮之不去,進而去想像,去體會作者的情意。作者透過具體的物象,作為傳遞情意的媒介,讀者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感受物象,引發「聯想」,與作者產生共鳴。以感官的感覺做為傳遞媒介的作品,以李煜〈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杆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最具代表性。「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是視覺,「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是聽覺,「臨風誰更飄香屑」是嗅覺,「醉拍欄杆情味切」是前述視覺、聽覺、嗅覺享受加上美酒佳餚等味覺享受之後的淋漓酣暢,最後二句「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烘托整闋詞的情境。描寫觸覺的作品,如蘇軾〈永遇樂〉:「明月如霜,好風如水」便是。表列如下:依據袁行霈教授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文中分析,詩詞裡使用的意象可以分為五類:「1.自然界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2.社會生活的:戰爭、遊宦、漁獵、婚喪;3.人類自身的:四肢、五官、臟腑、心理;4.人造物:建築、器物、服飾、城市;5.虛構物:神仙、鬼怪、靈異、冥界。」1同文又說:「一個物象可以構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許多意象。」同2作品裡寫及上述意象時,以物象構成。物象的使用,或者只是客觀知識的傳遞與呈現,或者是主觀情意的引導與感發,前者是物象,只要輔以文字之外的媒體即可表達,後者因作者主觀的情意附著在客觀物象上,使得物象有了豐富的情意,便構成意象,讀者須透過「聯想」與作者共鳴。表列如下:1袁行霈著,《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頁53。2同註一。主觀的情意客觀的物象(文字)意象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意象意象意境作者作者作者作者作者與讀者共有的經驗與體會讀者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杆情味切綜合的感覺作作作作者者者者作者主觀的情意附著在客觀的物象上面而成為意象文學的多媒體媒介文學的多媒體媒介文學的多媒體媒介文學的多媒體媒介抽象具象聯想共鳴明度顏色空間有聲或無聲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香臭香酸甜苦辣澀冷熱涼痛軟硬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三、文學多媒體教學可使用的媒體文字所描繪的物象,在多媒體教學的設計上,可以使用文字、圖片、聲音(含音樂)、影像作為輔助教學的媒介,分述如下:(一)文字的應用:雙關義與物象的結合應用作為作者與讀者共鳴媒介的物象以文字書寫,作者有時還可以使用文字多義性的特性,以雙關義的修辭技巧呈現,使得內容更為豐富,詩意更為含蓄醞藉。雙關義與物象結合而為意象,最常使用的技巧是使用同音、諧音字,例如李商隱的〈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用的是「絲」與「思」的同音字。最典型的例子首推韓翃的〈章臺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與柳姬的〈楊柳枝〉:「楊柳枝,芳菲節,苦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韓翃心繫歌妓柳姬,戰亂分離數年之後回來尋訪故人,不敢直說心事,藉柳寄情、寓意,筆下自問自答的寫下章臺路上昔日青翠茂盛的柳樹是否還安在呢?藉著柳樹明寫「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暗寫就算柳姬還在,恐怕也早就另嫁他人了。柳姬也以送往迎來的柳樹自況,道出身處逢場作戲的歡場,「苦恨年年贈離別」的處境,訴說自己年華已老去,正如黃葉即將隨著秋風飄零,就算故人歸來,是文學的多媒體客觀的物象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字音、平仄聲調、押韻、擬聲、聲情意象意境形+意+象+聲=境(綜合的效應)綜合的感覺惆悵、感傷、幽怨、落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自然界: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社會生活:戰爭、遊宦、漁獵、婚喪人類自身:四肢、五官、臟腑、心理人造物:建築、器物、服飾、城市虛構物:神仙、鬼怪、靈異、冥界否還會要我的無奈。含有離別意象的柳樹,在章臺路上看盡送往迎來的歡場百態,姓柳的柳姬,也在歡場中送往迎來的討生活,這是典型的以雙關義與物象結合產生意象的例子。雙關義字詞詞義需要經過適當的標記與分類,電腦才能準確解讀,語意的標記與分類,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此不贅述。3(二)圖片的應用:從物象到意象到情境的應用以楊花為例,蘇軾〈少年遊〉:「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窗紗。恰似姮娥憐雙燕,分明照、畫梁斜。」描寫冬季飛雪與春末飛花的景象,將「楊花」與「飛雪」對比呈現,讓只見過其中一種物象的讀者,多出一項理解詞義的管道,這裡的楊花是純粹客觀的景物,不含作者的情意。同是寫楊花,張炎〈西子妝慢〉:「白浪搖天,青陰漲地,一片野懷幽意。楊花點點是春心,替風前、萬花吹唳。遙岑寸碧。有誰識、朝來清氣。自沈吟。甚流光輕擲,繁華如此。斜陽外。隱約孤村,隔塢閒門閉。漁舟何事莫歸來,想桃源、路通人世。危橋靜倚。千年事、都消一醉。謾依依,愁落鵑聲萬里。」詞中「楊花點點是春心,替風前、萬花吹唳。」便含有作者主觀的情意在內,楊花無知覺、無情感,怎知憂傷,「替風前、萬花吹唳」的不是楊花,而是人,作者將自己的情意投注在楊花上,藉著楊花,婉轉表達心事。蘇軾寫楊花的名作〈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多重意象交互呈現,幽居空閨的女子,自傷處境如同隨風飄盪的楊花,拋家傍路,無人憐惜,不知情歸何處,不知郎蹤何在,多少幽微的心事無處訴說,隨風飄落的片片楊花,在傷心人眼中,盡是點點離人淚,這是心境、情境、意境。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難以見到楊花,當然更看不到楊花似雪,飛雪似楊花的景象,教學時如能輔以楊花的照片,便可幫助讀者解讀、體會作品,例如以圖一作為張炎〈西子妝慢〉的輔助教材,以圖二作為蘇軾〈水龍吟〉的輔助教材。3參見拙著,〈詩詞語言詞彙切分與語意分類標記之系統設計與應用〉,第四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主辦,2005年9月1-2日。圖一:楊花點點是春心,替風前、萬花吹唳。圖二: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研讀文學作品還可能遭遇的困難是文中所寫的情境,或者因為超過讀者的人生經驗,或者因為讀者生長的環境無法見到文中描寫的景觀,而造成體會上的落差。圖片景象的輔助,可以幫助解讀,前者以王國維的〈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為例,圖三可以幫助讀者理解「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的情境。後者以張炎〈解連環〉詠孤雁:「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怳然驚散。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料因循誤了,殘氈擁雪,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為例,圖四可以幫助讀者了解詞中的情境。圖三: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圖四:楚江空晚。悵離群萬里,怳然驚散。(三)聲音的應用中國文字一字一音的特性,使文學作品可以善用聲音的特性表現寫作的技巧,尤以詩詞的聲韻應用技巧最高。紙本的文學作品以文字描寫聲音,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可以實際播放聲音,使用者可以更準確的掌握聲音,進而體會作者透過聲音所要傳遞的聲情。詩詞描寫聲音的方式,可以區分為實有的聲音與想像的聲音二種。1.描寫實有的聲音詩詞裡直接描寫聲音的作品很多,如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詩中除了描寫當時下了一夜的春雨聲,還有預期中明朝深巷傳來的賣花聲,將旅人寂寥的心境表露無遺。蘇軾〈永遇樂〉:「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無論是「曲港跳魚,圓荷瀉露」的細微聲音或是驚醒蘇軾美夢的「紞如三鼓,鏗然一葉」的聲音,都襯托出夜的寂靜與清幽。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一葉一聲打在梧桐樹葉上的三更雨,也一點一滴的打在空階上,打在獨守空閨女子心上。2.描寫想像的聲音詩詞裡還描寫一種不是真實存在,但因為當事人過度的期待與想像,而誤以為存在的聲音,頗令人動容,如漢樂府詩〈子夜歌〉:「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詩中人因等待心上人來看她,屢屢將風雨、落葉、人聲等,錯聽為對方在呼喚他的聲音而「虛應空中諾」,讀來令人神傷。溫庭筠〈夢江南〉:「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描寫一位在月夜裡等待心上人的深閨女子,將隨風飄落水面的落花聲誤聽為對方前來探望自己的腳步聲,頻頻轉頭張望,因而搖曳碧雲斜。期盼的深切與專注,等待的執著與痴心,透過這些誤聽的虛有聲音感動了讀者。詩詞藉著聲音的描寫,豐富含意,提升意境,所使用的修辭技巧有下列幾種:1.使用擬聲詞使用擬聲詞是最普遍也是最簡單的寫作技巧,如「秋風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蘇軾,〈菩薩蠻〉)以「蕭蕭」模
本文标题:虚拟与蹴境的交错多媒体在文学教学的设计与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46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