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意大利电影一、默片时代的意大利电影1、发展情况:意大利电影在二十世纪最初十年中发展极为繁盛,影片数量巨大,年产量仅次于美国并且远销国外,成为欧洲电影业比较兴盛的国家之一。从电影的类型来说,默片时代的意大利电影最引人注目的是史诗电影,可以说,意大利是史诗片的诞生地。2、默片时代意大利的史诗片代表影片:(1)《你往何处去》(2)《庞贝城的陷落》(3)《迷失在黑暗中》(3)《卡比利亚》其中《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片长四个小时,搭建了庞大的外景,采用人工照明和移动摄影,使用了交替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法国电影史学家称该片“在电影史上成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卡比利亚》本片时代背景为公元前三世纪,一次火山爆发时,混乱中一个女孩卡比莉亚被海盗绑架,卖身为奴。买家正要用女孩作为祭品献给神庙时,一个罗马人还有她自己的奴隶均挺身而出救了她。十年后,腓尼基输给了罗马,卡比莉亚重返故乡。3、什么是史诗片?在电影史上,史诗片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人们对一部电影具有了宏大的气势和格局,都喜欢冠上史诗字样,例如战争史诗、英雄史诗等。一般来说判断标准有以下几点:A、具有“史”的内容,一般都是对于一个完整事件的历史描述。B、高投入、大制作的商业片(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片时较长、制作精良)4、衰落意大利的电影在一战时期受到重创,一战以后,意大利失去了在世界电影中的重要地位,美国、德国等外国电影控制了意大利的电影市场。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新现实主义电影兴起,意大利电影的风格才为之一变。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1、产生背景(1)二战后意大利社会现实的需要:面对战争带给意大利人民的伤害,一部分进步电影工作者怀着对法西斯主义者的痛恨,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开始拍摄一批反映现实,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影片。(2)对过去影片的虚假情节的厌倦。A、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电影,除了专为法西斯统治唱颂歌的宣传片,还有以豪华生活环境为背景,描写资产阶级生活的“白色电话片”,严重脱离了现实。B、“书法派”电影工作者,在改编旧的文学作品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也远离了现实。因此,在战后,人们面对贫困的生活,厌倦了电影谎言,渴望电影能够反映他们的现实生活。2、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概念就是指在战后人民大众普遍强烈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争取社会进步,在写真实理论指导下拍摄的电影。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主张(1)还我普通人(2)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概况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准备时期(1942年—1945年)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写实主义倾向的电影和文学作品,电影有维斯康蒂的《沉沦》(1942年),德·西卡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勃拉塞蒂的《云中四部曲》等。《沉沦》称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影片以低沉的笔调原原本本地展示了意大利的破落景象以及平民一贫如洗的生活,获得了影评界的赞扬。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全盛时期(1945年—1950年)这一时期的电影多是对二战期间平民百姓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战后诸多社会问题的真实描述,带有社会批判意向,是典型的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代表作品有: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年)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年)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桑蒂斯:《罗马11时》(1952年)(1)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内容上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抵抗组织和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手法上在事件发生的地点拍摄,体现出强烈的真实性。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内容:表现西西里岛上的一个小渔村的村民的生活重负,但却心甘情愿的受人剥削,渔民恩托西无法忍受鱼商的盘剥、勒索,愤起反抗,结果一败涂地,不得不回到被剥削的命运。特点:在渔村实地拍摄,把人物、背景和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描写失业工人,成为新现实主义创作中最为充分、最为动人和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桑蒂斯:《罗马11时》作品根据发生在罗马的真实事件改编。二战后的罗马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上百名女子应征一个打字员的职位。在等待面谈时,她们蜂拥挤进一座老房子,在挤楼梯时造成楼梯倒塌,很多人被掩埋在砖头瓦砾中,其中有一个贫困艺术家的妻子、一个试图从良的妓女、一个不喜欢本职工作的女佣、一个失业工人的妻子。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分化终结时期(1950年——1956年)1956年,德·西卡和柴伐梯尼合作的影片《屋顶》问世后,宣告新现实主义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运动宣告结束。尽管意大利一些电影工作者仍坚持在“新现实主义”的旗帜下创作,但从总体上,意大利电影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提问:新现实主义电影走向衰落的原因是什么?(1)政治原因:在特定时期形成的艺术同盟失散,艺术凝聚力开始失去,艺术家开始寻求各自的艺术发展道路。(2)经济原因: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回复,新现实主义电影所表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3)审美趣味:国内观众的兴趣逐步转向涌进意大利的好莱坞电影,人们寻求美国影片的梦幻和娱乐。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1)、内容特征:①反对战争,以及侵入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②反对饥饿;③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④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2)、形式特征:①纪录性:用记录片的手法拍摄电影;主要表现为:实景拍摄和非职业演员②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③地方方言的运用。①按照自然时间顺序叙述。②去戏剧化的叙事处理:情节松散,无因无果,高潮低调化、所有事件不分主次,一一展开③开放式的结局,没有出路的结尾。3)、叙事特征第二节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一、背景:世界电影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出现了一次巨大的变异,在欧洲,写实主义电影的主导地位逐渐被转向内心、注重形式的现代主义电影所代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后期,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两位现代主义电影导演的出现,标志着意大利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安东尼奥尼出生于1912年意大利中产家庭。20岁之前很倾心建经试图拍摄精神病院的纪录片,这一经验使他后来作品提倡内在的写实主义,同时也预示着他以后的作品将关注人的精神状态的病态和异化。1939-1940年担任罗马权威电影杂志《电影》的编辑。在罗马实验电影中心短时间学习之后,开始撰写剧本。2、50年代的安东尼奥尼:50年代后,安东尼奥尼开始拍摄故事影片,50年代的主要影片有《一个爱情的故事》(1950)、《被征服的人们》(1952)、《没有茶花的茶花女》(1953)、《女朋友们》(1955)和《呼喊》(1958)。安东尼奥尼走出了新现实主义电影只描写小人物和下层阶级的圈子,将视点转向他生于斯、长于斯的中产阶级并对其内心世界进行探索和剖析。3、60年代的安东尼奥尼:60年代是安东尼奥尼的创作盛期,这一时期的创作奠定了他世界电影大师的地位,其作品主要是“关于人类感情的三部曲《奇遇》(1960)、《夜》(1961)和《蚀》(1962),以及他的第一部彩色影片《红色沙漠》(1964)。代表作品《奇遇》《奇遇》使安东尼奥尼蜚声国际影坛。影片男主人公桑德洛是一位青年建筑师,他和恋人安娜应邀乘一艘游艇前往西西里岛游览。安娜已感到了两人关系的冷漠,为了避免旅途上的寂寞无聊,便把好友克劳迪亚邀来同往。一行人在一个无人荒岛上登岸,不久发现安娜失踪了。人们找遍了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关于人类感情的三部曲”表现了同样的主题:现代社会中人在精神上的空虚贫乏和在道德上的混乱沦丧以及人与人在感情上的难以沟通。在安东尼奥尼看来,生命是一种彻底的“孤独体”,如同失掉精神家园而散荡无倚的孤魂。4、60年代以后的安东尼奥尼:60年代中期以后,安东尼奥尼开始走出意大利,尝试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表现人类的生存状态,其主题更加哲理化,更带有形而上的抽象色彩。主要影片有《放大》(1966)、《扎布里斯基角》(1970)、《职业:记者》(1975)、《奥伯瓦德的秘密》(1980)、《一个女人的证明》(1982)等。安东尼奥尼和中国1972年,因《奇遇》、《夜》、《蚀》、《红色沙漠》等片蜚声世界影坛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作为中国人的朋友,怀抱着激情和好奇,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摄制了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中国》。1974年1月30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评论员文章,等待掌声的安东尼奥尼被猝不及防地拍了重重的一“板砖”。安东尼奥尼在自己的国家也受到攻击,被指责“背叛了中国”。对于中国人民在“文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屑一顾,而是偏重于捕捉日常生活场景,这可以说是当时国人批判安东尼奥尼影片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名字甚至还被编进了儿歌之中:“气死安东尼奥尼,五洲四海红旗飘。”三、费里尼著名的意大利艺术电影家,费德里柯·费里尼与英格玛·伯格曼、安德列·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是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最高峰。1920年,费里尼出生在一个叫米尼的小镇。小镇有着灰暗森严的冬天,保守的天主教氛围却激发了小费里尼无穷的想象空间。1、早期的费里尼:费里尼小时候钟意木偶和马戏,在十二岁的时候曾经逃离家庭去参加马戏团。这一经历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他的许多电影中都能突出的反映出他对杂耍和马戏所表现出的迷恋。19岁时,费里尼进入电影界。最初只是为电影剧本写些滑稽插曲和噱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担任助理导演并参与编写剧本,与捷尔米、拉都达、罗西里尼等人合作,担任编剧的著名作品包括《罗马,不设防城市》、《游击队》等。1950年,费里尼和拉都阿达合导电影《杂技之光》,他第一天担任导演的时候,连镜头如何运动、摄影机应该放在哪等基本常识都不知道。他完全按照自己对电影的理解拍电影。自《杂技之光》开始,费里尼把他自己的片场布置成非常马戏团化,时而搭棚子时而拆棚子,无休止地混乱状态标榜着他的个人风格。1951年他导演《白酋长》,是费里尼第一部独立作品,讲一对乡下新婚夫妇在罗马度蜜月,妻子爱上了一个摄影书中的英雄人物“白酋长”,并跟他私奔,但她发现心中的偶像原来跟自己丈夫一样是个很普通的人。而丈夫失意中游荡在夜幕下的广场,从一个妓女那里寻找安慰.1954年《道路》,是费里尼最为成功的电影之一,电影的情绪很忧郁,写的是一个粗暴的江湖杂耍大力士和一个头脑简单的流浪女人之间的悲惨遭遇。这部关于个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社会现实的的成人寓言成功的以“费里尼风格”重新诠释了意大利电影的新现实主义。而该片在荣获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后共获得60项以上的国际奖项,堪称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2、盛期的费里尼1955年,这位高产的导演再度拍摄了充满颓废反动意识的电影《骗子》,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它以那些棚户居民,即一些象狼那样生活和死去的小拐骗手,作为悲惨的主人公。故事苦涩辛酸,但却没取得商业上的成功。1957年拍摄了凄凉但不失谐谑的《卡比里亚之夜》,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受尽了嘲弄、蔑视、侮辱和欺骗,《卡比里亚之夜》是费里尼早期的重要作品,本片与54年的《道路》、55年的《骗子》合称为“孤独三部曲”。3、60年代的费里尼:60年代,费里尼拍摄了著名的“背叛三部曲”:《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半》(1962)和《朱丽叶塔的精灵》(1965).费里尼彻底脫离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和技法,成为世界电影史上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八部半》获奥斯卡5项提名,其中费里尼获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赢得最佳外语片奖。此片是费里尼创作开始转向表现人的内心的标志,它通过一个隐喻性的“故事”,探索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苦苦挣扎。在影片中大量借鉴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技巧。象征、闪回、幻想和梦噫大量穿插在电影里,使观众能深入地看到古依多的内心状态。4.、费里尼电影的特点和风格:(1)诗意和梦境:费里尼的电影具有诗意,他的分镜头脚本写得似真似幻,尤如魔幻剧场。(2)自传痕迹:费里尼喜欢“自传式”地在电影里描述他自己,他说:“我的电影中一切都是自传式的,即使描写一个渔夫,也是自传式的。”(3)漫画和悲喜剧:费里尼拍
本文标题:意大利电影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6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