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时事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现象首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各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加深,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文化碰撞的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交融甚至同化。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虽然历史称不上悠久,但它的文化却对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就从电影这方面来说,它的科幻大片在全球电影市场都占有很大份额。更显著的影响是世界各地都开始把圣诞节当做一个较为正式节日来过,在中国它的热闹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传统节日,尤其是当代年轻人,更是把这个节日过得像模像样。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其由来,背后的故事,也不太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过节。尤其是在城市,以传统的方式来过传统节日的家庭更是越来越稀少。其次,道德缺失问题尤为严重。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儒家文化倡导的礼仪孝悌。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人们更加注重功利,忽视道德培养。如果说,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方式是使人类获得更好生活的动力,那么道德约束便是这种动力发挥积极功效的有效保障。而缺乏了道德约束,人们在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就很有可能损害到他人利益。例如,市场上假货次品泛滥,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长久以往,消费者将会对市场失去信任,而反过来影响市场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另外,媒体不断报到出一些青年不尊重长辈,甚至对长辈辱骂、大打出手的新闻。这些现象都让我们思考,一个先进的社会知否只需要发达的经济,我们的传统道德能够抛弃吗?二、中国传统文化遗失的原因(一)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中国历经5000年变迁,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世界历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拥有礼仪之邦,文化之邦的美称,很多国家派遣使臣前来学习传统文化。这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传播,增强了影响力,但另外一方面,传统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也有没落的可能,特别是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来,传统文化受到抨击,逐渐遭到摈弃,改革开放以后尤为突出。而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淡薄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五星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可我们这个民族却鲜有保护意识,让很多文化遗产不是被偷被抢就是自我遗失。就拿敦煌莫高窟来说,因为时局的动荡和政府疏于保护,曾一度被外国侵略者破坏。很多经卷和宝藏收藏在其它国家的博物馆里,中国人观赏自己的东西却只能跑到外国去,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另外,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挂菖蒲,重阳登高望远的民俗习惯已经渐渐被遗忘,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们缺的其实不是时间和精力,而是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继承。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足以引起重视。对于传统文化,政府应该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而我们个人再把这些灿烂的文化遗产重拾起来。三、重拾传统文化的意义(一)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环境里,人们在体会到他国文化优势的同时忽略自己文化特色,缺少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甚至妄自菲薄地嫌恶自己的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人们很容易变成追名逐利的机器,而忘了去提高自身涵养和气质。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传统文化滋养,没有精神内核的民族是没有希望而随时都可能被打败。因而,我们应该回到传统文化那里去汲取养分,吸收精华。我们应当认识到,5000年悠久历史熏陶下产生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值得肯定,值得骄傲的。比如,我们儒家所提倡的礼仪孝悌之义,这应当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被长久地继承下去;另外传统节日所展现出来的本民族特色和底蕴也值得保留。(二)在传统文化的浸染之下,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当今社会里,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但是除了依赖法律,我们还需要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我认为,这种从内里培养起来的自我规范会更有效,更持久。而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我们就要多去了解传统文化。《论语》就提出君子应“日三省乎己”,意思就是,我们要一遍遍地问问自己,有哪些事还没做到。“自省”是现代人很缺乏的好习惯,只有常常自省才能避免出错,做得更加完美。总之,儒家思想虽然是几千年以前封建统治下产生的,但是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虽然时代变迁了,它可以摈弃糟粕,焕发出新的活力。(三)在世界多元文化环境中保留自己的特色,消除误解,增进友谊。传统文化是文明在历史下演化汇集成的一种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而被其他国家了解。而且不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会受传统文化影响,并从中汲取养分为今所用。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当今世界,我们更是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要大力将它推广到全世界,让其他国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人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就更应该充分利用上下五千年淬炼出来的文化去征服世界。尤其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华势力膨胀,这大多是因为其他国家对中国不了解,或是因为一些很表面的现象就判定中国是一个野蛮,没有民主,没有自由的国家。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提倡“仁”的儒家思想,而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因此,在遇到误解与恶意攻击的时候,辩解可能不是最好的方式,而应该采取一种细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去传播我们的文化。四、重拾传统文化的建议首先,国家应该担负起传统文化宣传的主要责任,比如相关单位应多制作一些高质量的文化宣传片或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外宣传的材料,增强文化软实力,另外一方面可以此去引导民众并激发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意识。另外,对传统节日多做宣传,让人们了解节日的由来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学校也应该作为宣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当下,很多发达城市的小学都已经开设国学,国画,书法课程,让孩子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做法。然而,要改变一个国家的情况必须将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当如此。所以,大学校应该将语文作为必修课,并且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像书法,国画,诗歌赏析等都是非常有益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课程。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真正体会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宝藏,并逐渐将其内化为一种涵养和气质。最后,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不仅应该活在当下,跟上时代进步与发展的步伐,更应该追本溯源,通过大量阅读书籍去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不是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存在问题,我们不缺乏批判,而是解决问题的力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去了解我们的国家,去接受她的缺点,再去寻求让她变得更好的方法。
本文标题: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及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7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