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高二地理课题组执笔人:郭爱萍【摘要】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尤其是人文地理教学中严重存在学生问题意识淡漠,常规教学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这使得地理教学只是流于表层和形式,学生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高。鉴于此,我们认为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已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通过激发问题、激励提问、相互解疑、合作学习、合理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一、引言(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是说思维的培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创造始于问题。目前人文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2011年3月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2%学生对地理感兴趣;问题意识淡薄,只有19%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至于说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生少之又少(9.2%)。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师的问题设计意识也不容乐观:45%的教师不注重教学问题设计,33.8%的老师提倡学生主动生成问题。究其原因:首先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是教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讨论,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再次教学过程已变成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教案剧,课堂上很少见到学生主动、大胆地对教材或教师的讲课内容提出疑问,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问题牵着走的学习状态。(二)研究问题课题组提出《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旨在突破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通过查询大量资料,我们发现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曾进行过“问题式教学法”的研究,他的“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只重视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技巧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在国内,江苏洋思中学通过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课堂,使课堂充满了活力。该理论提出了较新的教学方法,但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毫无目的的自己去摸索,这样容易失控,而且别人的教育经验,不能都适合于每一个学校,有的教学方法只强调某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当前,已经有一些教育专家开始关注类似的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使他们养成敢问、善问、爱问的好习惯。但课题组认为,他们还未深入下去,倡导的仅仅是理论而已,缺乏相应的实践性,而我们可以把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当中,即由教师创设提问的情境,逐步鼓励他们质疑,激发他们产生新问题、解决问题。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核心概念界定问题教学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之怀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堂问题教学方式。1.问题情境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就是在每节课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问题方向,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探究。2.问题意识问题教学的问题意识就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由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主动发表见解,展开讨论、争论,进行验证,最后达到应用,通过应用又产生新问题,使问题逐步深入。同时把教学过程设计以活动为中心,增加知识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和实际的应用,使学生主动探索,进行创新思维的经历过程,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问题教学问题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研究目标1.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2.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养成爱问、敢问、善问的好习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3、全面促进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三)研究内容1.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情境;2.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3.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研究。三、研究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调研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参与课题实验的所有班级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调查。问卷设计:问卷问题按如下四个角度设计:第一、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第二、学生对问题式教学的看法;第三、学生的学习方式;第四、学生所喜欢的地理课堂模式。问卷问题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问题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客观题作定量统计分析,对主观题采用定性分析。2.个案研究法重视对问题式教学案例及个别班级教学状况、个别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摸清问题所在,进行原因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寻求有效的问题式教学措施,为课题积累丰富素材。(二)研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用了一年的时间(2011、4—2012、4)完成,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研究方案(2011、4—2011、7)2011年3月对高一(一)、(十九)、(二十五)、(三十一)不同类型班级的同学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12%学生对地理感兴趣;问题意识淡薄,19%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至于说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生少之又少(9.2%)。究其原因: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着一种固有的模式,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河流)到自然资源再到经济(工业、农业、交通等)及城市、人口等,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实际调查中发现教师的问题设计意识也不容乐观:45%的教师不注重教学问题设计,33.8%的老师提倡学生主动生成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要求,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知识点的传授,过多地体现教师的意志而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确立了问题式教学课题研究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教师的问题设计意识,为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这期间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如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张建伟的《基于问题式学习》等,并收集有关问题教学资料,确立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第二阶段:中间研究过程阶段(2011、9—2012、1)研究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研究”。(一)确立实验班级并随机调查学生不爱提问的原因,然后进行现状分析。这段时间由于进行了文理分科,重新确立了高二(文)19—22班为实验班级,实验一开始,课题组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了“不爱提问”的原因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不爱提问的原因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心理因素,如自己胆小,不敢或不愿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是学生只知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不会发问。(二)找办法解决阻碍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心理因素根据分析情况,我们一致决定先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通过在实验班级进行实验发现,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确立问题“提问”意识。2、善用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鼓励学生提问。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当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的评价。但要注意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观念,生活经历和个体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三)对进行课堂观察,找到学生“不会问”的原因。课题组教师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了课堂观察,发现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没有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成问题的情境,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没有对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没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又怎么会问呢?二是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学习能力差,对知识掌握不好,没有能力提出问题。(四)针对原因,研究相应的策略。1、总结出创设问题情境的三种方法2.培养探究兴趣,让学生爱学乐问3.教会提问技巧,让学生会问、善问(五)把握小组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时机第三阶段:总结课题鉴定(2012、2—2012、4)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研究,问题式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初步形成了“问题式教学”的基本流程通过研究,课题组初步形成了“情景设置→合作探究→交流总结→迁移应用→构建体系”的课堂教学流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强化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课题组教师整理自己非常成功的案例,并把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分别在《少年素质教育报》发表。四、研究结果与成效(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问题意识”我们通过以下表格进行前后对比(高一学生未进行文理分科,实验班级是1、19、25、31班;高二学生进行文理分科,实验班级是文科19—22班)对地理感兴趣的人数百分比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人数百分比课堂主动提问的人数百分比高一学生12%19%9%高二文科70%66%46%通过对比发现:对地理感兴趣、课堂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的人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问题式地理教学让学生有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使学生有成就感,加之教师的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就有提问的冲劲,这有助于学生在发言中锻炼自己,在讨论中脱颖而出。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学生提高了有效提取信息、自主构筑与整合知识网络的能力;思维变得敏捷,对教材的理解加深了。(二)初步形成了“问题式教学”的基本流程通过研究,课题组初步形成了“情景设置→合作探究→交流总结→迁移应用→构建体系”的课堂教学流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强化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如下:1、情景设置:选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设置情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当学生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的时候,创设一定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2、合作探究:学生由于知识、经验、能力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见解,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中提出来,并进行充分讨论。教师则抓住这种差异,挑起“矛盾”,进行适时的点拨或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问题的兴致,让学生擦亮思想的“花火”,从而使学生关注知识的注意事项和理解不全面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掌握新知。3、交流总结:通过前面的合作探究,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小组推选发言人,在班内交流总结。教师进行适时点评,多加鼓励,规范思路。生生合作探究以教师设问为主以学生质疑为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交流总结解决问题迁移应用构建体系互相讨论合作探究4、迁移应用:学生在充分交流总结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教师在精选典型例题讲解后,设置一定的变式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5、构建体系:体系是本堂课的总结,但由学生在小组内先行自主构建,再在班级中进行交流,教师点拨指正。(三)总结出创设问题情境的三种方法1.关联法灵活机动地创设有利于学生见景生情、触物生思、生发积极性的问题情境。如: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课题组课前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家里种果树,学生对莱阳梨更为熟悉,因此通过查找资料,换成莱阳梨的案例并配上图片,设计了如下问题1、莱阳梨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
本文标题: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0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