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青春万岁》序诗--教学案
《青春万岁》序诗王蒙三维目标1、了解王蒙生平及创作;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意义的度过自己的青春期。3、体会这首诗精巧的结构和形象的比喻,感受诗中洋溢的火一般的激情和浪漫的情怀。王蒙(1934~?)男,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生于北京。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文学》主编。1986年当选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任文化部部长,1990年卸任。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了解作者王蒙了解作者王蒙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等。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了解《青春万岁》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为王蒙19岁时创作,是其进入文坛的代表作品。《青春万岁》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于一身,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烂漫的北京女中学生的生活。1981年,该书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1986年,该书又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奖。内容简介:建国初期,北京市某女中高三年级一群充满活力的姑娘,各人经历不同,性格各异。在集体生活中,常发生一些矛盾,然而,集体的友谊温暖着年轻的心。毕业时刻,姑娘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准备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在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了抒情笔法,使某些章节、段落更近似诗歌和散文,这是《青春万岁》在文体上比较明显的特点。如果用传统的眼光看,当时不满20岁的作者更象抒情诗人,由于对“生活的爱,这种被生活所强烈地吸引、强烈地触动着的感觉,使我走向了文学”,小说给人印象至深的,却不是精心构制的故事段落,而是作者对“生活的爱”的情感的一次次喷涌。作者把他的抒情时代谱写成了一首赞美生活的歌。与当时汇聚了青春意向的诗坛相呼应,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也是以“序诗”开篇。字词积累璎珞():迷离:淡漠:严峻:古代用珠玉穿成的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指眯着眼;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没有热情,冷淡;记忆不真切,印象单淡薄。严厉、严肃;严重。yīngluò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整体感知,注意朗读技巧。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这首诗以其鲜明的意象、饱满的激情、燃烧的信念、乐观豪迈的语言和明快优美的旋律,唱出了一个19岁青年学生对生活得无比热爱、对人生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唱出了无数青年纯真、热烈的共同心声。明确:理清诗的结构全诗共五节,可以分为()部分。首尾两节形成了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两第一部分(节)第3--4节第3节第4节快乐,充满遐想;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渴望生活,渴望飞翔;单纯、多变;好奇、深思。表现青春的美好和年轻人的特点。第1节,第2节,诗人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对青春的热爱。写青春的生活。1-4写年轻人的特点写年轻学生浑身都是力量,对未来充满梦想和信念写年轻学生充满好奇心和进取心,同时在生活中学会了思考。第二部分():歌颂青春精神和对生活的巨大作用。第5节问题研究1、“所有的日子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这样写的好处?2、诗歌用了哪些比喻?它们有什么作用?3、第1节说“所有的日子来吧”,第5节说“所有的日子去吧”,这一“来”一“去”是否矛盾?为什么?4、作者反复提到“日子”的原因是什么?“所有的日子”指那些青春岁月,以第二人称“你们”直呼“日子”,使“日子”形象化,显得亲切、自然。诗中多处使用比喻,如以“金钱”比喻“青春”,以“璎珞”比喻“幸福”,以“春天的雨”比喻“纷纷的心愿迷离”等,这些比喻新奇,富有想象力,让诗歌更有感染力。这一“来”一“去”并不矛盾。这是前呼后应。这种首尾照应的手法,使诗歌回环流转,结构严谨。因为生活本身具有不可遏制、不可抹杀、不可改变的清新活泼,激发起青春的活力和锐气。主旨感悟这首诗是歌颂青春的。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青春鲜明的形象,听到了诗人激情澎湃的歌唱。感受到青春的巨大的鼓舞力量。巩固拓展1.把握意象内涵: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现了当时中学生怎样的生活情境?明确:2.品味诗句韵味:具体分析第4节最后一句诗的含意。明确:3.体会诗歌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借助小船上的歌笑、月光下的欢舞、细雨中的踏青、晨雪里的行军、热烈的争论等场景或意象,表现了建国初期青年人饱满的、燃烧的、沸腾的生活。在经历了战争和苦难之后,面对新中国,面对火热的生活,青年人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感到惊奇、激动、兴奋,因此所有的一切,包括眼泪、欢笑、思索,都是全新的,因而全是第一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人生的无限憧憬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示了新中国建国初期青年人特有的献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豪与责任、豪情与壮志。4.分析诗意结构:第1节开头说“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5节开头却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样写从诗意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5.赏析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明确:巩固拓展不矛盾。开头写“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表现对新生活的无限渴望与向往;结尾写“所有的日子都去吧”,表示对过去的日子不留恋,同样表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这样写,从诗意上看,前呼后应,共同表现对未来新生活的呼唤;从结构上看,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与内容的激情相一致,这首诗节奏明快,语言豪迈,富有朝气,很适合表现青年们纯真、乐观、热烈的心声
本文标题:青春万岁》序诗--教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0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