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最有名的三副作品分别是《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著作存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以形写神。史上是不可磨灭的。《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该图以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为依据,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作品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女史箴图》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女史箴图》画旁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不猸,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每段画一个故事,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仁智卷共收集15个列女故事。此卷为残本,其中“楚武邓曼”、“许穆夫人”、“曹僖氏妻”、“孙叔敖母”、“晋伯宗妻”、“灵公夫人”、“晋羊叔姬”7个故事保存完整。“齐灵仲子”、“晋范氏母”、“鲁漆室女”3个故事只存一半,其余5个故事则全丢失。据《汉书》记载,刘向在向汉成帝呈送《列女传》的同时,还呈送了《列女颂图》,并画为屏风。汉成帝的班婕妤失宠后,在她的诗中曾谈到在宫内看到《列女图》,并以此来鉴戒自己。这些都载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东汉时代的画像石、砖中,有不少表现列女故事的题材。画史并载蔡邕曾创作有《小列女图》。这一时期《列女图》的大量出现,既是出于宫廷政治斗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在社会上广泛推行妇女的道德教育,借以维护封建秩序。根据《列女仁智图》中保存有较多的汉代风俗,以及其构图形式的古朴,推测此卷的原本应当出自于东汉时代,而祖本则为刘向所创。剔除后世在反复传摩中所附加的痕迹,仍然能透视二千年前汉代宫廷绘画的艺术光辉。其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布局则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列女传》及《列女仁智图》在宋代有多本,此是被保留下来的惟一的一本,尤为珍贵。叹。绘画和语三篇。《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山水画创造的构思性记述。现代画家傅抱石曾以30年前收藏的资料得也。”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顾恺之是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第一个杰出画家,至今还流传着他的画迹,可以由此去领略他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的。顾恺之的伟大贡献,首先在于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他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他不但在我国美术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而且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发放着永远的光芒。凡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家,都多多少少受到顾恺之画风的影响。更难得的是,顾恺之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画家,而且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绘画学理论家。保存下来的顾恺之画学理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篇,都被收录在《历代名画记》中。他的“传神论”至今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画家,更是我国画写意特点的“源头”。
本文标题:顾恺之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1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