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精选】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1、《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新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5、《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7、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8、新的课程改革要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认知方面的发展。9、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1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2、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中心的状况。13、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制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14、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15、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6、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17、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8、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19、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20、课程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21、课程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22、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23、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24、在教师角色转换中,应该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25,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角色,具有三个特点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c、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26、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a、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c、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e、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f、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g、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27、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28、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向教育促进者转变。29、《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欣赏。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30、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革。6U#g.K.N4I2q4}6b31、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32、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3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34、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35、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5、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37、改变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38、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造就性和适应。39、课程改革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40、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41、思维又可以分为(发散思维)思维和(收敛思维)思维两种类型,美术活动主动是(发散思维)思维活动。42、艺术至高价值在于(创造),艺术教育的至高价值无疑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43、人的行为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一种是(意志性)行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更多的调动学生的(情趣性)行为。44、(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就是教育的过程与教育的目标的统一。45、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6、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的学习内容是以四个领域来划分的,分别是(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究)。47、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个部分组成。48、(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49、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共分为(4个)学段。50、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四个学段是(7—9)年级。51、(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维的学习领域。教心学部分六.简答题1.简述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解: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从教师与研究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从学习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型教师2如何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欣赏.评述”?解: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出除了欣赏获得审美感受,还应通过语言,文字等方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解: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②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③在广泛的情境中认识美术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4.简述美育任务解: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得情感教育。美育任务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②提高审美能力。③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塑造完美人格。5、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解:《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6、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解:《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7、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8、如何理解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9、基本的美术素养是指?答:①能初步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②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和表达的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③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10、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1、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12、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答: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努力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4.改善学生学习方式5.构建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七.论述题1.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解:①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个体社会化职业,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他们根据个体社会化要求,传授年轻一代人类长期以来累积的知识和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德,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将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实现个体社会化。2.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解:①育应该使人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②教育应该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独体尊严。③教育不但要教会人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驾驭知识的技能,怀疑知识的技能。④教育应该使人清醒的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得,而不是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的。3.小学的普及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解:小学普及性的含义有两层①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保证凡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接受完成九年制一贯义务教育。②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入学儿童负责,教师要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么健康快乐的成长。4.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的认知的特殊性表现在那些方面?解:教学是学生认识的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的个体认识,是教师通过引导未成熟的个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间接认识世界。②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关系,教学活动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特殊活动。③认识的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5.论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解:①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教育相当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②教育影响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对以上两点展开论点)6.论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解:①传道者角色②授业解惑者角色③管理者角色④示范者角色⑤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对以上6点展开论点)7.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解:①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②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2.教师要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教师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对以上2点展开论点)8.美术课教学评价应该遵循
本文标题:【精选】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3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