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 论建筑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现状和应对措施_secret
论建筑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现状和应对措施摘要:我国建筑业的死亡率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危险的行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做为建筑业企业,我们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历史和现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主题词:建筑安全现状措施正文: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遏制建设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幅度减少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放能尽快实现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施工安全无小事,凡是涉及建筑施工人员切身安全和利益的事情,再小的安全问题,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所以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就是要坚持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根本安全和利益,作为我们企业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就是要彻底转变陈旧的管理机制和作风,关心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倾听建筑施工人员呼声,把广大建筑施工人员作业环境的安全要求和愿望,当做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信号。改善建筑施工人员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生活水平和安全标准,是广大建筑施工人员的迫切愿望。做为一个中央企业,理应阔步走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前头,为广大建筑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创造文明施工和协调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把安全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有力和最具体的体现,把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放在最高点,当作最紧要的工作来对待。目前我们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建筑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建筑施工安全极其严竣;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项目和单位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队伍建设以及监管工作亟待加强。故而对待施工安全不可掉已轻心,侥幸对待,但解决问题不能只治标,应抓源头、抓重点、抓重大隐患、抓造成群死群伤的萌头,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重过程,强抓不懈,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可以说,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当然,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因为安全事故的存在而减少或停止工程项目的建设,但是,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从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式。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根据安全系统论的观点,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直接的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由此看来,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人和物的安全状态,这些都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式,并通过安全管理制式的正常运行来达到目的。二、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现状1、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目前,项目部的项目安全管理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属不同的岗位,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被人为的隔断开来,施工进度安排、工序穿插、人员调配、物(设备)的状态管理等与安全有直接关系的要素,因为安全与施工管理岗位的不同而人为的割裂,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安全指标、安全职责挂钩较少,甚至不挂钩。安全管理人员由于管理职位与其它人员的等同或较低,造成了安全管理指令不畅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及时。安全管理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项目总工、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设备管理员等,他们都具有安全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但在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这些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有些企业名义上是安全第一,但是这只是停留在了主观愿望上,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主要反应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待遇普遍低于同等岗位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甚至有些企业人为的将安全机构定位为二级机构,似乎这个机构是可有可无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只是实施了名义上的派驻管理,也就是上下直线管理,实际上工资、待遇、办公、生活甚至考勤和业绩考核等无不受制与项目部,形成了典型的交叉管理,极大的限制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执法的权威性。目前,一些施工企业提出了以“三铁”精神来治理项目安全,但是多数只是停留在了文件上。这其中固然与一些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态度散漫有关系,但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目前的项目管理制式。项目专职安全人员岗位只是普通的科员而已,让他去监督高于其职别两级的项目经理,简直是天方夜谈,况且这些项目经理还能直接决定这些专职安全人员的前途命运和待遇等。所以,现有的企业安全监管体制直接决定了专业监管流于形势或失之与软的结果。现在大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都是健全的,机制、机构等很齐全,但多数只是形式。制度只是停留在了纸面上,并未落实到行动中,或者有些制度冠冕堂皇,并无实质性的约束作用。2、高位瘫痪的脱节管理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复杂的人际交往及社会经济状况严竣的建筑环境,迫使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丧失了自主权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能够承建建筑施工项目的承包人,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放任于项目承建人;也从某种意义上,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指导管理,从而造成现在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国家的《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的规范、《JGJ59—99》标准和省有关建筑施工安全文件,造成政令不通和建筑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一直存在重工程质量、轻施工安全、轻文明施工、重经济效益、轻安全保障,抱着侥幸心理对待建筑施工安全的被动局面。3、现行的管理机制,造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当前,创优与不创优、市区与县的或者偏远地区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水平相差较大;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且存在安全文明施工资金投入不足或无安全文明施工经费的现象。然而,当前建筑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差距甚大,很大的原因——不适新时期、新发展的落后管理机制,也就造成这被动局面。从而这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也就造就相当市一级对区、县一级业务指导脱节,甚至出现政策贯彻真空、政策信息不灵、我行我素、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被动局面。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安全管理工作被动应付,地方监管或上级部门推一推,企业就往前走一走,完全没有主动性。有些项目比较小,安全经费的比例投入就成问题,比如一个2000万以下的施工项目,按照2%提取为40万,而一个新项目的投入包括大临设施、临时用电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安全宣传设施、安全教育等,40万是远远不够的,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矛盾。还有一种情况,现在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已经形成了完全的卖方垄断市场,建设单位就是老大,往往建设单位的态度决定和影响着施工单位的安全状况,现在的建设单位多数是抱着今天投资明天投产的态度,无限制的压缩工期,虽然这是违法的,但是这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从而造成工期大于一切,具备条件上,不具备条件也要上的局面,置安全于不顾,还给施工企业造成施工周期短,安全投入多了是浪费的错误印象。4、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重视不够。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管薄弱,检查不到位,“三定”未落实,处罚不到位,而且部分企业领导、项目经理日常忙于事务,对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形势和大政方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无暇顾及,只停处于口头上讲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或被动、或应付检查走过场,从而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铺开落实。有些项目错误的认为,文明施工带不来效益,要搞文明施工就不能盈利了,即使搞得象花园一样,也是临时的等等。5、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匀不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消防防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对各自的职责负责,经济承包合同未能体现从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施工作业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且目标管理及考核,未能认真如实的执行和落实。6、施工现场普遍存在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意识。建筑施工安全是动态管理,侧重过程;而质量管理却侧重结果,所以需要专项跟踪管理、专项投入,也需要专职的施工安全员,但施工现场往往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或存在施工安全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然而施工现场多数是配备注重质量管理的两职相兼质安员,实也就是主管施工质量。7、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和措施方面存在问题。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法》、《安全生产法》、《JGJ59—99》、国家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不精通、不熟悉,未能认真执行。对照国家、省有关建筑施工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检查,呈现以下特点:○1、施工安全资料造假,不按规范标准建档的较为普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较为简单,且针对性不强、不全、不准,千篇一律,或现场实际与方案不符,或有违规、原则性错误和隐患,且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不到位现象较多,特别是高支模;方案未能认真如实审核和审批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班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真实性不高;交底未能按规范标准要求,由具体管理人员落实到具体作业人员,并签名;验收未能用具体数据来说明结果,真实性皆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或安全检查凭经验的多,按规范标准的少,检查的多,处罚的少。○2、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未按《JGJ130--2001》和《JGJ128—2000》规定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验收和进行搭设;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或不全;脚手板未满铺或脚手板上杂物多、材质差和不牢密;立杆基础不平、不实,且无排水措施;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撑点受力不符合规范、且不牢固,而架高超24m的脚手架,基本都未用连墙杆进行规范的刚性连结;架体内封闭大部分防护不到位或不规范;卸料平台未能独立搭设或未完全独立搭设的现象存在;也存在钢竹混搭和违规不进行架体卸载或卸载结构不合理的现象。○3、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整体稳定性差,支撑垂直度差,个别还存在钢木混支现象,而纵横向水平支撑材质差,且未按要求设置;违规拆模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存在违规大面积拆除支撑现象。基坑周边防护措施不得力或不周全,且未按规定对基坑及基坑周边进行全面和连续的监测。○4、“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临边洞口和出入口防护棚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严,且未进行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部分电梯井口防护未做到定型化和工具化;架体首层立网没有进行全封闭,从而被违规兼做通道现象较为普遍,也就造成到处都存在出入口的危险;安全网普遍存在材质较差;部分作业人员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部分工地存在对现场不戴安全帽的管理疏散现象。○5、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或架设于脚手架上;未使用标准配电箱,或电箱安装位置不当,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且存在部分箱内无隔离开关,引入引出线路不符合要求或混乱;普遍存在专用保护零线未引至用电设备;还存在外电防护不
本文标题:论建筑施工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现状和应对措施_secre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