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立师德-强师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立师德强师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的素质是由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诸因素有机地组合而成。各种因素互为联系、互相制约。我本为认为,教师的多方面素质当中,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素质起到领航作用,它是教师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素质。而师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素质,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对本科是否产生学习欲望,直接是由教师所上的课是否有吸引力有关。亲其师而信其道,说明老师的言行举止,也就是师德是多么重要。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说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只有立师德建设,强师能训练,才能塑造成功的教师形象。如何才能加强自己的师德建设,增强教师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师德方面:1、爱教乐业,献身教育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才能有所作为。首先,在认识上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其次在实践中,我们更应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境地。特级教师霍懋征说过:我一见到学生,一到课堂,就来神了;我想学校,想学生,不能离开他们去休息。这么一种多么值得叫人崇敬的爱岗敬业精神,正因为这一点,霍老师桃李满天下,为祖国建设培育了一代代人才。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也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绝对不能有门第之见应做到有教无类。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要做到三心俱到爱心、耐心、恒心。爱心是具有“舔孺情深”的关爱。无论在生活、学生上都能将爱化作春风细雨,吹拂与滋润学生的心房,为师生的沟通架设一座心灵之桥。学生千差万别、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一点就破,有的则不然。故此,为人师者必须具备铁杵磨针般的耐性,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学生,切忌易怒易躁,否则只能是事与愿违。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这时我们教师就要有滴水穿石般的恒心了。通常学生带有较强的反复性,往往今日做得不错,明天又是大不如前,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就该日复日,月继月甚至年接年地帮助、改造学生,直到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为止。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方能叫学生口服心服。而在这一方面,许多教育前辈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小庄教学时就与学生共同劳动,一起学习。凡是他要求别人做的,他自己也先做到这一点,故此,他得到学生的崇敬与信服,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莫大的贡献。二、师能方面1、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本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事业日新月异。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习新的知识,善于捕捉新的信息,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中学教师老师来说,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学科基础知识是从事本专业教学的前提,同时,更要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面对现在单纯而又自大的学生,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而开展教育工作,把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原理贯通于教学之中。2、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学能力素质。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是成功教师的前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对于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英语老师必须具备口语、书写、动手能力(简笔画、简单的弹、跳、唱、演、教具的制作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的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要不懈地学习,才能加快专业化成长的步伐,才能更熟练本学科的教学,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所任教的学。3、深入钻研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最令自己骄傲的是能让学生快乐地学,让学生真正自己自己的课堂,引领孩子走进知识的殿堂。这就就需要一种艺术与能力——让课堂展现生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开展“精品课”建设,是优质课的延伸,是开发有效教学的课堂渠道,让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在体验中收获。因此,我应该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因为旧的一套教学方法对现在的学生显得冗长、沉闷,现在的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对课堂教学方面也追求时尚,教学形式单一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兴趣。在课堂教学方面,应该时时注入新概念新方法,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就要严于要求自己。人们把教师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教师若要无愧于这些荣号,就更应该时时注意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同时要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走向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强力提师能,构建新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经验交流材料杨长秀2011.8“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学习体会今年我们参加了“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活动,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一起观看了一场专家报告和几节生本教育示范课,初步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和其他老师一起开始学着上“生本课”,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有的同学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魅力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真正做到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河南店镇中学杨长秀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上,而且在精神上、思想理论上,也带来了空前的解放和活跃,如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等。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些人性化的理论,对于教育工作者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来说,更是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迫切需要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建立新课程目标下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和谐、融洽、亲其师信其道、和蔼可亲、情感效应、循循善诱、宽容、聆听、闪光点、信任、尊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发散思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它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应倾心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多一些感情投资,真正使这一宝贵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
本文标题:立师德-强师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9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