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件(共95张PPT)
声现象复习课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声音的特征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三、声音的利用科学世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知识点: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回声现象。二、音调、响度和音色知识点:知道乐音的三要素。★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知识点: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现象声音是什么声音的特征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噪声危害: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声音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接收:耳朵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声速:空气中约340m/s——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慢,气体中最慢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音色与物体本身有关——用示波器观察到不同音色声音的波形不同来源: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噪声的生理效应、噪声的心理效、噪声的物理效应控制从声源处——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从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和消声从人耳处——戴耳罩、耳塞、头盔等应用:噪声测温、除尘、除草、克敌、消声、探测病灶——人耳可听声的范围——20Hz~20000Hz定向性好——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等穿透能力——无损探伤(超声波诊断仪)危害对人体造成危害——产生恐惧、恶心、神经错乱对机器设备、建筑物造成破坏利用——监测次声波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超声波的特点次声波回声回声定义:声音遇到障碍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成了回声产生——声音的反射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应用:测距离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V空气=340m/s)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5、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回声比原声晚0.1s人耳才能分清.)3、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声音声波空气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人听到声音传导方式按传导介质分:•空气传导•骨传导随堂练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它可以在中传播,不能传声。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它有。振动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声波能量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340m/s大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D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A.钢轨B.纯水C.木材D.空气D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也能传声。空气水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的。振动空气8、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表的“滴嗒”声,是靠传播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传播的.枕头水9、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340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快,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用。10、如图4所示,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态.二.音调、响度和音色相关知识1.音调(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所以说,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2.响度(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之为响度。(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大。所以说,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3.音色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它是乐音的另一个特征。★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响度(强弱、大小)单位为分贝(dB)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人耳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调(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色(音品)声音与众不同的原因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小结音调响度音色含义决定因素相关问题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人听觉频率:20Hz~20000Hz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声音的特色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四、发声体特征:•发声体:•越长、粗、松、厚,音调越低;•越短、细、紧、薄,音调越高;•吉他:声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用力拨粗弦──音调低,响度大。•轻轻拨细弦──音调高,响度小。•可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000Hz2、超声与次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3、超声的应用:碎石、B超、声呐定位、超声导航等.4、次声的危害:对机械、建筑物、人体有伤害.随堂练习: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响度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音色不同,声波的也不同。强弱振幅高低频率波形1、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节奏不同C中考连接:4、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声从声音的三个特性进行比较,老黄牛发出的声音________大,蚊子发出的声音_______高.响度音调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音色空气6、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她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音色响度7、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响度音色物体(钟)振动产生声音(钟声)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写出两点)根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判断是钟声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2)。振动物体发声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令人厌烦的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乐音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的。从环保角度看,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动听的、令人愉快有规律难听的、令人厌烦杂乱无章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从环保角度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令人厌烦的噪声噪声的危害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分贝(dB)0507090令人厌烦的噪声噪声的控制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入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之间。20~20000Hz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它具有、等特点,可用于等。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监测与控制它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用来。超声波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测距、成像、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次声波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学以致用1.声音在空气、钢管、软木、水这四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小的是()A.空气B.钢管C.软木D.水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可以判断出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具有不同的()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AD3.一般来说,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作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仅是为了装饰4.对因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机身振动产生的噪声,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AA5.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A.蝙蝠发声响度小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C.蝙蝠不会发声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大小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响声,这是因为()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大B.有回声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较小D.无法判断BC7.敲响一个音叉,则另一个音叉会弹起泡沫球,若把此装置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_______像图示那样弹起(填“会”或“不会”)8.人拍手后过0.5s后才听到从对面墙壁反射的回声,这个人与墙壁的距离约是___________m.85不会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D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也能传声。空气水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振动空气8、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么传播的:(1)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在枕头下机械手表的“滴嗒”声,是靠传播的;(2)潜水员在水下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传播的.枕头水9、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340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效果好,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用。10、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玻璃罩内仍有空气,没形成真空状态.2、当火车进站时,工人师傅总是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件,听了发出的声音,便分辨出部件间是否有松动,他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C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叫声音调高,_________叫声响度大。4、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件(共95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9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