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庐山实习实习报告学院:资环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时间:实习报告一、庐山地理概况庐山(东经115度52分到116度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是世界级名山。庐山风景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部有名湖鄱阳湖,南部有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庐山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到1400米,山势雄伟。庐山也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庐山具有鲜明的山体气候特征。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降水1917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到九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最高温度32摄氏度。(庐山地图如图1。)图1二、庐山地质特征1、地层与岩石庐山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1、沉积岩(图2):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图表2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泥岩】泥质岩亦称粘土岩,是粒度0.0039mm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多数泥质岩是由母岩风化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物质呈悬浮状态被被搬运到水盆地中,以机械方式沉积而成。有少数由水盆地中的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直接凝聚形成的自生粘土及由火山灰蚀变成因的粘土岩或粘土矿物,泥质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泥质岩的矿物成分复杂,除主要成分粘土矿物外,还有陆源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粘土矿物常见的有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等。陆源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云母及少量长石。【长石砂岩】长石砂岩是一种长石碎屑含量大于25%的砂岩(其中石英含量75%,可含较多的云母和重矿物),它包括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的种类多为酸性斜长石和钾长石。一般为粗砂状结构,肉红色至灰色,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较大,由很好至极差。常含较多的杂基,胶结物多为碳酸盐质、硅质、铁质。当砂粒中含较多量的石英碎屑(石英大于75%)时,即过渡为长石石英砂岩,或称次长石砂岩。当岩石中含大量杂质时,则属长石杂砂岩。【灰岩】俗称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几乎由纯的方解石构成,其它成分的总含量常在5%以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粘土矿物、石英粉砂、铁质微粒、海绿石、有机质等。在与砂岩过渡的灰岩中可含较多陆源碎屑,白云石化也可使白云石含量增加。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石英岩】主要矿物是石英,可含有云母类及赤铁矿、针铁矿等。石英岩是一种主要有石英组成的变质岩,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一般是由石英砂岩及其他桂枝岩石经过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也可能是在岩浆附近的硅质岩石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石英岩。石英岩的原岩可以是单矿物石英砂岩,含泥质、钙质石英砂岩,胶体沉积的硅质岩和深海放射虫硅质岩等。【千枚岩】(图3)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变质程度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可含少量长石及碳质、贴纸等物质。有时还有少量方解石、雏晶黑云母、黑硬绿泥石或铁铝榴石等变斑晶。图表3千枚岩图表4片岩【片岩】(图4)具有明显片状构造的变质岩石。岩石具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石英含量一般大于长石,长石含量常少于25%~30%,按主要片状或柱状矿物的不同可分为云母片岩、滑石片岩、石墨片岩等。片岩特征是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岩石。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变晶结构。常见矿物有片状矿物云母,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小于25%。常含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石、堇青石、十字石、绿帘石类及蓝闪石等特征变质矿物。【混合岩】(图5)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各种岩石。形成于地壳较深部位,由浅色花岗质和暗色镁铁质岩两部分组成。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常不均匀。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的混合岩,明显分出脉体和基体两部分。前者是由于注入、交代或重熔作用而形成的新生物质;后者基本代表原来变质岩的成分。条带状构造明显。随着混合岩化作用增强,浅成体与古成体的界线逐渐消失,形成类似花岗质岩石的混合岩。依混合岩化程度,分为混合质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按结构构造特点分角砾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肠状混合岩等。图表5混合岩2、构造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其中,褶皱构造主要有单面山、背斜山、向斜山等;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断层构造主要有: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补充:1)在第四纪时期,中国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大陆东部包括庐山地区处于相对下降地区。但庐山本身又处于东部相对下降地区的局部隆升地区。在庐山地区,山体隆升的同时,古赣江却又渐渐下降,形成了鄱阳湖。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北斜与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2)仙人洞: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m、深12m,是道教活动圣地。我们看过锦秀谷之后,通过小路来到了仙人洞。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是倾俯的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形成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间是石英片岩,比较软,容易风化,再加上人为的加工,就形成了中间的洞穴。外围是石英砂岩,比较硬,不容易风化。洞穴内还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这些泉水是裂隙式的。3、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不同种类的岩石,风化速率各不相同。岩性常是造成风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除岩性外,岩石所处环境温度条件和水分状况是影响风化强度的基本控制因子。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风等处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等的破坏作用,称为剥蚀作用。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流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其他地方的作用,则称搬运作用。剥蚀作用与搬运作用是紧密相连的过程,而且是由同种营力进行的,有剥蚀就有搬运,有搬运就能使剥蚀更趋活跃。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又称侵蚀作用。在自然界的各种剥蚀动力中,河流的侵蚀作用是一种最广泛、最强烈的作用。球状风化(图6):图表6球状风化岩石露出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4、庐山地质发展简史庐山的形成:在绵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经历过三大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一)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2500-800百万年)2500-800百万年。本区是一个海槽,在1800百万年前海槽受到挤压而封闭,使其中的沉积岩、大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底。1800-1000百万年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由内向外依次为;大陆斜坡,边缘海,火山岛弧,深海沟,大样,庐山地区位于边缘海中。在850-800百万年,火山岛弧与大陆板块碰撞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及火山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了大陆褶皱基地,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伴有的规模花岗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二)地台陆表发展阶段(800-200百万年)800-200百万年,本区地壳活动明显减弱,西日的山脉风蚀已尽,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海水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群,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上升成陆地,海水一去不复返。三)盆岭构造发展阶段(200百万年至今)200百万年以来,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增,强以断裂,岩浆活动强烈,盆岭山岭,相间为特征。96-65百万年,本区地壳处于强烈伸展拉长状态,产生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住拆离断层,将古鄱阳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阳湖盆地。65-23.3百万年,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23.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三百万年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是一座雄伟高大的断块山。三、庐山地貌特征3.1长江九江段河流地貌及九江平原的地貌特征长江在江西九江区域时(图7),整体河流走向是向南突出。在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中,由于横向环流作用,谷坡不断后退,原先的“V”形谷则逐渐展宽,被侵蚀的物质有一部分堆积在河床底部,另一部分较细小的颗粒被环状河流带到另一岸堆积,形成河床浅滩。枯水期有一部分河床浅滩露出水面,河床开始弯曲,向河床突出的议案称为突岸,凹进的称为凹岸。如果河床继续向凹岸方向移动,突岸的河床浅滩不断展宽,以至于枯水期有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河谷再继续展宽,洪水期水流淹没雏形河漫滩,这时雏形河漫滩上水较浅,并且水流很慢,流水沿河床底部携带的崔碎屑物质,不可能被带到雏形河漫滩上,只能将细砂或粘土物质搬运到这里堆积,因而在较粗粒雏形河漫滩堆积物之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细粒物质,这时雏形河漫滩就转化为河漫滩。九江段区域也是如此,南岸在不断地被侵蚀,北岸逐渐堆积形成河漫滩。张家洲(江心洲)位于下游分汊河床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使江水减速,泥沙沉积形成。此外,还有部分人为原因。图表7长江九江段3.2、流水地貌特征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剪刀峡。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V形谷】V字形河谷是山区最常见的一种河谷,又称为峡谷。这类河谷具有V形河谷横剖面
本文标题:庐山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2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