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变态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临床心理评估是指通过观察、会谈和测验等手段对来访者的心理或行为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分析描述的方法和过程。通过临床评估,可以描述和判断来访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异常,分析评价异常的性质与程度,辅助诊断。3.恐怖症(phobia),又译为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4.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冲动意向,尽管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是没有现实意义、不必要或多余的,虽极力摆脱和排斥,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和焦虑。5.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其特点是时过境迁后的痛苦体验仍然驱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刺激,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6.心身疾病(psycholosomaticdisorders),又称为心理生理障碍(psychophysiologicaldisorders),是一组躯体疾病,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有关。7.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渗透性的、僵化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影响个体正常的生活,并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快。8.学习障碍(learningdisabilities,LD)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9.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10.离差智商,就是以同龄人群测验成绩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被试的智力水平。每个年龄组的平均水平确定为100,标准差单位定为15。11.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s)也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以是某个人或某些人,也可以相当泛化,可包括除了某些特别熟悉的亲友之外所有的人。。12.物质戒断指的是当物质依赖个体在突然停止使用物质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症状。无条件积极关心指咨询者对来访者表示真诚和深切的关心、尊重和接纳。13.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的核心特征行为是持续和重复的不顾他人权利、违反社会规则。在品行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说谎、偷窃以及大发脾气是比较常见的。14.应激(stress)指的是当刺激改变了心身平衡状态之后,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改变了有机体心身平衡状态的刺激,叫作应激源(stressor)。而有机体对应激源所做出的反应,叫作应激反应,又叫做攻击或逃跑反应(gight-or-flightresponse)15.延续性遗忘(continuousamnesia),指个体把发生在某个特定时间直到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忘记了,包括所有的发生在遗忘之后的事情,只保留了在此之前的一些记忆。16.偏头痛(migraine)是一组反复发作性的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头痛。17.诊断过程是指通过横向的交谈观察与纵向的病史回顾相结合,全面掌握来访者的精神状态及其动态变化,详细了解其生活方式、发病前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综合分析生物学因素在起病中的作用,就可以将其归纳到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中的一个恰当的诊断类别之中。18.性别认同障碍(genderidentitydisorsers)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异己性别的身份认同(不仅仅是想以作为另一性别而获得社会文化上的好处)。性别认同障碍可发生在儿童期、青少年或成人期。19.恶劣心境(Dysthymicdisorder)或称心境恶劣是一种轻度的抑郁。这样的病人通常是忧郁的、内向的、审慎的,缺乏获取快乐的能力。此外,他们缺乏精力,自尊水平低,有自杀的想法,他们的饮食、睡眠和思维都存在紊乱,与抑郁症很相似,只是其症状还不是那么严重或不够多。20.紧张症包括运动,姿势和行为等症状,其共同特征是其自身的不自主性,如木僵,主动症,作态等,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常伴有各种躯体异常表现,如肢端冰凉,低血压等。二、填空题1.发现原因治疗干预2.情境通路记忆、言语通路记忆3.反向形成、消退4.积极、消极5.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强迫症6.发病率、患病率7.“全或无”8.控制要素、自我参照9.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10.性冲动对象的变异、性行为偏好的变异11.抗拒阶段,枯竭期12.焦虑、恐惧13.孤独症,Rett综合征三、简答题1.不同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心理异常现象的标准,Nevid,Rathus和Greene(2000)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标准是什么?①不同寻常的行为。②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模的行为。③对现实的感知或解释是错误的。④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之中。⑤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是自我挫败式的。⑥行为是危险的。2.Beck所归纳的常见的认知歪曲类型有哪些?①武断的推论;②过度概括化;③选择性概括;④“全或无”的思维方式;⑤夸大或缩小;⑥个人化3.PTSD的主要症状表现(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这是PTSD的中心症状。(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3)警觉性增高(4)其他表现,如内疚和自责4.分离性障碍形成的心理学原因(1)心理动力学观点:防御焦虑(2)行为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观点:社会角色的分离(3)认知的观点:记忆功能失调5.心身疾病的影响因素有:(1)情绪(2)人格特征(3)生活事件(4)个体易感性6.应激管理包含哪些主要方面?(1)降低生理唤醒(2)认知重构(3)行为技能培训(4)改变应激源7.一个有效的、良好的心理测验,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①标准化;②常模;③信度;④效度8.CCMD-3的特点有哪些?(1)反映主流学派(现象学派)观点,主要以病因、病理学兼顾症状学作为分类和诊断标准依据。(2)以前瞻性现场测试结果为依据,同时参考以前的CCMD版本和ICD-10与DSM-Ⅳ。(3)CCMD-3分类进一步向ICD-10靠拢,增加了类别编码,以满足学科发展需要。(4)注意分类与诊断标准为精神科专业所接受,也为医学总体和其他医学分支接受。(5)CCMD-3编写时,注意了文字表达和写作格式的规范,要求条目分明与规范,以增强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6)继续保留某些精神障碍或亚型,如神经症、反复发作躁狂症、同性恋等。(7)CCMD-3改变了ICD-10突出“痴呆”症状的分类特点,而强调有关章节也需注意病因学分类,如将克-雅病明确为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的亚型。(8)尊重我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传统。9.认知理论如何解释GAD?答:行为理论认为,GAD的形成与恐怖症类似,也是经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只是条件刺激的范围更加广泛而已。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第一,GAD患者易于对应激事件感到不可控或不可预测,而这种思维倾向的形成与患者在过去生活中经历了若干不可控的重要事件有关。第二,如果人们对危险作出过度评价,焦虑反应与客观情境不相称,则将形成病理性的焦虑反应。第三,研究发现,GAD患者在加工含有危险的外界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把注意力自动化地投向环境中具有危险含义的信息,并且要比正常人更容易对模糊信息以一种负性的、带有危险的方式作出评价。10.神经性贪食症具有什么特点?(1)暴食(2)进食行为不能控制(3)补偿性行为,导泻(purging)技术(4)自我评价过分受到体形和体重的影响11.面对长期应激,人体会有哪些生理反应?Seyle把总的应激生理反应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ionsyndrome,GAS),认为它包含以下三个阶段(Sapolsky,1999):(1)警觉阶段:攻击或逃跑反应(2)抗拒阶段:适应应激(3)枯竭期12.反社会人格障碍形成的病因有哪些?(1)生物因素:基因的影响(2)生物因素:神经生物学的影响(3)家庭的影响(4)心理因素的影响13.孤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每点1.5分,共6分)(1)社会功能方面(2)言语和口头表达方面(3)行为方面(4)智力和认知方面14.把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放在一起介绍,其原因有哪些?(每点3分)答:(1)按照目前DSM-Ⅳ以症状学分类的观点,转换性障碍以躯体障碍的形式反映出内部心理困扰,这表明可以将转换性障碍放在躯体形式障碍之下。(2)如果按照分离性障碍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功能有所分离、遭到破坏来看的话,转换性障碍是运动或感觉功能与高级的认知功能分离了,似乎也可以放在分离性障碍之下。15.治疗性偏好障碍要考虑哪些因素?(每点1.5分,共6分)(1)与病人商讨治疗目标。(2)尝试放弃异常性行为。(3)鼓励正常的性关系。(4)预防复发。四、论述题1.行为理论如何解释恐怖症?哪些证据可以支持这些解释?答:(1)行为主义观点有一个基本假设,即所有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恐惧反应可以经过条件反射而建立,这个观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赖恩的一个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使一个本来喜欢动物的11个月男孩小阿尔伯特(LittleAlbert)对白鼠产生恐惧反应的实验。(2)Mowrer提出了恐怖症形成和发展的著名的两阶段模式:①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人习得了对条件刺激(即中性刺激)的害怕反应;②为了减少对条件性的害怕反应,习得了回避性条件反应的行为。这是一个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它使得回避行为得到了强化而长期存在,同时使得对原本中性刺激的恐惧得以持续(Davison&Neale,2000)。而这一观点很可能是暴露治疗起效快且疗效稳定的理论基础。(3)某些例证支持了回避性条件反射(avoidance-conditioning)的观点,如Ost和Huadah(1981)对106例恐怖症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58%的患者提到了创伤性条件刺激的经历(Carson,etal,1996);DiNardo等(1988)一项报告表明,50%的狗恐怖症患者有被狗咬的经历。临床上一些例子也支持了有关解释,如某次交通事故后患上开车恐怖症,爬梯子摔了下来以后患上了登梯恐怖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4)很多证据表明,恐惧反应可以通过观察习得(通常称作间接学习(vicariouslearning,又译替代性学习)),而不必经历创伤性经历。例如,一个怕蜘蛛的母亲,其怕蜘蛛的反应被孩子经常地看到,其孩子通过了“模仿作用”也患上蜘蛛恐怖症。(5)人类存在着易患某些特定恐惧的素质,而时刻“准备”获得某些恐惧,并把这种倾向称之为准备状态(preparedness),认为这种准备状态是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结果。另一些研究者认为缺乏社交技巧或不合适的行为是社交恐怖的原因。2.生物反馈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过程?(1)Kenneth(1997)指出生物反馈包括三部分原则:①获得的器官信息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比如仪器能够从脑、骨骼肌和心脏的信息中区分出来自心脏肌肉的电冲动;②选定的生理变化指标与心理(态度、意识)的改变相伴随,即心理的改变能够带来相应生理指标的改变;③能够教会病人通过控制自主神经系统来改变这些生理指标。(2)生物反馈训练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和训练工具,训练的目的是让人们经过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以调整机体功能或防病、治病。生物反馈训练包括下述过程:①对生理反应的觉察②对生理反应的控制③将习得的反应应用到日常生活(3)生物反馈训练作为一种疗法,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经应用到许多心身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如高血压、哮喘、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紧张性头痛、癫痫等。生物反馈训练常被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
本文标题:变态心理学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2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