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药学表格(完整版)
《中药学》-1-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名性味与归经功效临床应用麻黄辛、微苦,温。肺膀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桂枝辛、甘,温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紫苏辛,温,肺脾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生姜辛,微温,肺脾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香薷辛,微温,肺胃脾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1、用于阴暑证2、用于水肿荆芥辛,微温肺肝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4、用于吐衄下血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1、用于外感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3、用于破伤风羌活辛苦温,膀胱肾发散风寒,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风寒湿痹证白芷辛,温,肺胃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2、用于鼻塞,鼻渊3、用于疮疡肿毒4、用于寒湿带下细辛辛温;有小毒,肺肾心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1、用于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2、用于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3、用于寒饮咳喘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肺)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1、用于风寒表证及鼻渊2、用于痹证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肺肝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者2、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牛蒡子辛,苦,寒;肺胃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桑叶甘苦,寒;肺肝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1、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证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2、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症见咳嗽痰少,鼻咽干燥等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初起,发热头痛2、用于目疾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4、用于疔疮中毒柴胡苦辛,微寒,肝胆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葛根甘辛凉,脾胃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4、用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肺胃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知母苦、甘,寒肺胃肾清热泻火,滋阴润燥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阴虚消渴4、用于骨蒸潮热栀子苦,寒,心肝肺胃三焦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1、用于热病烦闷2、用于湿热黄疸3、用于血热出血4、用于热毒疮疡《中药学》-2-夏枯草辛苦寒,肝胆清肝明目,消肿散结1、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2、用于瘰疬瘿瘤决明子甘苦咸,微寒。肝肾大肠清肝明目,润肠通便1、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2、用于头痛眩晕3、用于肠燥便秘第二节清热燥湿药黄芩苦寒,肺胃胆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用于肺热咳嗽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6、用于胎动不安黄连苦寒,心肝胃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用于湿热中阻、脘痞呕恶,泻痢腹痛2、用于热病高热3、用于心烦失眠,胃热呕吐4、用于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黄柏苦寒,肾膀胱大肠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泻火解毒1、用于湿热带下,热淋,足膝肿痛,泻痢,黄疸2、用于疮疡肿毒,湿疹湿疮3、用于阴虚发热,遗精盗汗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甘寒,肺心胃清热解毒,疏散风热1、疮痈疔肿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血痢连翘苦,微寒,肺心胆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1、疮痈肿毒,瘰疬结核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板蓝根苦,寒心胃清热解毒,凉血利咽1、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2、大头瘟疫,丹毒痄腮蒲公英苦甘寒,肝胃清热解毒,利湿1、疮痈,乳痈,内痈2、热淋,黄疸鱼腥草辛,微寒,肺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1、肺痈,肺热咳嗽2、热毒疮痈3、热淋败酱草辛、苦,微寒,肝胃大肠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1、用于肠痈,肺痈,疮痈2、用于产后瘀阻腹痛土茯苓甘淡,平,肝胃解毒利咽,通利关节1、用于梅毒2、用于热淋,带下,湿疹白头翁苦,寒,大肠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第四节清热凉血药本类药多为甘苦咸寒,具有清解营分、血分热的作用,大多入心肝二经,主要用于热入营血的实热证。生地黄甘、苦、寒心肝肾清热凉血,养阴生津1、用于热入营血证2、用于吐血钮血,便血崩漏,热毒斑疹3、用于热病口渴,内伤消渴,肠燥便秘玄参(反藜芦)甘、苦、咸、寒肺胃肾清热凉血,滋阴解毒1、用于热入营血证2、用于咽喉肿痛,累沥痰核,脱疽3、用于劳嗽咳血,阴虚发热,消渴便秘牡丹皮苦、辛、微寒心肝肾清热凉血,活血散瘀1、用于血热斑疹吐钮2、用于虚热证3、用于经闭痛经,微葭积聚,跌打损伤3、用于疮痈,肠痈赤芍(反藜芦)苦、微寒肝清热凉血,祛瘀止痛1、用于血热之斑疹、吐钮2、用于经闭痛经,微葭积聚,跌打损伤,疮痈肿痛3、用于目赤肿痛第五节清虚热药本类药多归肝、肾经,其主要功效为清虚热、退骨蒸。青蒿苦、辛,寒,肝胆肾清虚热,凉血,解暑,截虐1、用于热病伤阴,夜热早凉2、用于阴虚发热3、用于暑热外感4、用于疟疾地骨皮甘寒,胃肝肾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1、用于阴虚发热2、用于血热出血3、用于肺热咳嗽泄热而生津止烦渴泄热而泻肾经浮火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第一节攻下药大黄苦,寒,脾胃大肠肝心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2、血热妄行之处血证3、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4、瘀血诸证5、黄疸,淋证芒硝咸苦,寒,胃大肠泻下,软坚,清热1、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2、用于口疮,咽痛,目赤及疮痈肿痛3、外敷尚可回乳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甘平,脾大肠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郁李仁辛苦甘,平,大肠,润肠通便,利水消肿1、用于肠燥便秘2、用于水肿腹满,脚气浮肿《中药学》-3-小肠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苦,寒;有毒,肺肾大肠泻下逐饮,消肿散结1、用于水肿,臌胀,胸胁停饮等证2、用于风痰癫痫3、用于痈肿疮毒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独活辛、苦,温,肾膀胱祛风湿,止痹痛,解表1、风寒湿痹痛2、头风头痛,风寒表证及表证夹湿防己苦、辛,寒,膀胱肾脾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1、用于风湿痹证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川乌辛、苦,热;有大毒,心脾肝肾祛风除湿,散寒止痛1、用于风寒湿痹,拘急止痛2、用于寒湿诸痛威灵仙辛、咸,温,膀胱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1、用于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瘫痪2、用于痰饮积聚3、用于诸骨鲠喉木瓜酸,温,肝脾舒筋活络,除湿和胃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2、吐泻转筋五加皮辛、苦,温,肝肾祛风湿,强筋骨,利尿1、用于风湿痹痛2、用于腰膝软弱,小儿行迟3、用于水肿,脚气浮肿桑寄生苦、甘,平,肝肾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广藿香辛微温,脾胃肺化湿,解暑,止呕1、用于湿滞中焦证2、用于暑湿证及湿温证初起3、用于呕吐佩兰辛平,脾胃肺化湿,解暑1、用于湿滞中焦证2、用于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苍术辛苦温,脾胃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1、用于湿滞中焦证2、用于风湿痹痛3.外感表证夹湿之证厚朴苦辛温,脾胃肺大肠燥湿,行气,消积,平喘1、用于湿阻中焦证2用于肠胃积滞3、用于痰饮喘咳砂仁辛,温,脾胃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1、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2、用于脾胃虚寒吐泻3、用于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病症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第一节利水消肿药茯苓甘淡平,心脾胃利水渗湿,健脾安神1、水肿、小便不利2、脾虚诸证3、心悸,失眠猪苓甘淡平,肾膀胱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泽泻甘淡寒,肾膀胱利水渗湿,泻热1、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2、湿热带下,淋浊薏苡仁甘淡,微寒,脾胃肺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除痹1、水肿、小便不利2、脾虚泄泻3、肺痈,肠痈4、湿痹筋脉拘挛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车前子甘,寒,肾肝肺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1、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2、用于暑湿泄泻3、用于目赤肿痛,目暗昏花4、用于热痰咳嗽关木通苦,寒,心小肠膀胱清热利水通淋,痛经下乳1、用于热淋,脚气肿胀2、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3、用于血瘀闭经、乳少4、用于湿热痹痛海金沙甘寒,膀胱小肠利尿通淋用于各种淋证萆薢苦平脾胃膀胱利湿浊,祛风湿1、用于膏淋、白浊2、用于风湿痹证第三节利湿退黄药茵陈苦寒,脾胃肝胆清利湿热,利胆退黄1、用于黄疸2、用于湿温,湿疮,湿疹金钱草甘、淡,微寒,肝胆肾膀胱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1、用于湿热黄疸2、用于石淋、热淋3、用于痈、恶疮肿毒、毒蛇咬伤4、用治烧伤,烫伤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中药学》-4-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心肾脾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1、用于亡阳证2、用于阳虚证3、用于寒痹证肉桂辛、甘,热,肾脾心肝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1、用于肾阳虚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胸痹,寒疝腹痛3、用于寒凝血滞的痛经,经闭4、用于阴疽干姜辛,热,脾胃心肺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1、用于脾胃寒证2、用于亡阳证3、用于寒饮伏肺喘咳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肝脾胃肾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1、用于寒凝肝脉诸痛2、用于呕吐吞酸3、用于虚寒泄泻证小茴香辛,温,肝肾脾胃散寒止痛,理气和中1、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2、用于中寒气滞证凡以疏里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理气药,又谓行气药。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陈皮辛、苦,温,脾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1、用于脾胃气滞证2、用于痰湿壅滞证青皮苦、辛,温,肝胆胃疏肝破气,消积化滞1、肝气郁结诸证2、食积气滞证3、气滞血瘀证枳实苦辛微寒,脾胃大肠破气消积,化痰除痞1、食积气滞,脘腹痞满证2、痰浊阻滞,胸脘痞满证木香辛苦温,脾胃大肠胆行气,调中,止痛1、脾胃气滞诸证2、大肠气滞,泻下后重3、肝胆气滞证香附辛微苦微甘平肝三焦疏肝理气,调经止痛1、肝郁气滞诸痛证2、月经不调诸证沉香辛、苦,温,脾胃肾行气止痛,降逆止呕,温肾纳气1、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证2、胃寒呕吐3、用于虚喘川楝子苦,寒;有小毒,肝胃小肠膀胱行气止痛,疏肝泻热,杀虫疗癣1、肝郁化火,胁肋胀痛之证2、虫积腹痛薤白辛苦温,肺心胃大肠通阳散结,行气导滞1.胸痹证,2.肠胃气滞,泻痢后重。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谓消导药。山楂酸甘,微温,脾胃肝消食化积,行气散瘀1、用于肉食积滞证2、用于泻痢腹痛3、用于瘀阻肿痛神曲甘、辛,温,脾胃消食和胃用于饮食积滞证麦芽甘,平,脾胃肝消食和中,回乳消胀1、用于食积不化2、用于妇女断乳,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药名性味功效临床应用使君子甘,温,脾胃驱虫消积1、用于蛔虫证,蛲虫证2、用于小儿疳积苦楝皮苦,寒;有毒,肝脾胃杀虫,疗癣1、用于蛔虫
本文标题:中药学表格(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5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