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第1页共11页青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题(共26分)(一)选择题(18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B.如果不是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峥嵘岁月....,至今让他不堪回首。C.谁知,王远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金剑虚晃一枪,掉头向周艳儿劈去。D.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后悔了。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堂哥叫穆旦。徐志摩和穆旦都是近代赫赫有名的诗人。B.科学家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象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C.一到会场我就看到无数面彩旗和一片兴奋的歌声。D.为了避免这类恶性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市交通局对广大的驾驶员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3.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子:古代对男子尊称;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D.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D.具告以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第2页共11页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发现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6.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这一句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拿着白色的衣帽送给他。B.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拿着白色的衣帽送给他。C.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D.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他。(二)默写题(8分,每句1分)7.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8.,,万类霜天竞自由。9.《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为变徵之声”的时候,宾客的表现是;“为慷慨羽声”的时候,宾客的表现是,。10.《鸿门宴》中,对于“遣将守关”的原因,刘邦和樊哙都说是。二、古诗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令。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第3页共11页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B.悉.勒习战悉:全部、都C.日击数牛飨.士飨:犒劳D.赵王让.李牧让:指使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B.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C.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D.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面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每句5分)(1)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译文:(2)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译文:(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8分)落日怅望第4页共11页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5.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诗人抓住了秋天日落这一刹那的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此时此刻微妙复杂的思想活动。B.“千里片时间”,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C.“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D.这首诗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合为一体。语言典雅含蓄,概括力强。16.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5分)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文学作品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谎言相裕亭盐河北岸,有一小村,依河而居。几十户人家,却散落在一条两里多长的古河套里。远看,乌蒙蒙一片,恰如零零散散的旧船被遗弃到河岸边。走到跟前,透过河堤上茂密的竹柳,才可辨出一家一户错落有致的小院及房屋间的石巷黛瓦。此村,名曰犯庄。乍一听,此处是出土匪、罪犯的地方。其实不然。日伪时期,那里曾上演过一场貌似影视剧里才有的故事。有两个偷偷摸进村里的小鬼子,被村里的男人打死,扔到村外的芦苇荡里。驻扎在盐河口的小鬼子追查下来,把全村的成年男子集中到盐河边的小码头上,架起机枪,限定时间,逼他们交出“凶犯”。否则,将统统杀死。关键时刻,村里的陈铁匠站了出来。陈铁匠说,小鬼子是他杀死的。日本兵中,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小队长,看到陈铁匠站出来,嘲讽般地独自第5页共11页鼓起掌来。随后,那家伙满脸狐疑地走到陈铁匠跟前,指着地上的两具尸体,变换着指间的数字,问他:“你的,一个人,杀死他们两个?”陈铁匠脖子一挺,说:“是。”小鬼子“呦西”一声,随之,目光转向旁边陈铁匠的儿子,怒吼一声:“你的,不明白吗?”小鬼子不相信陈铁匠一个人,能杀死他们两个日本兵。当即,陈铁匠的儿子也被拉出队列。在处置了铁匠父子后,小鬼子们仍不肯罢休。他们把村里的男人押上河边巡逻舰。说是要带他们到“据点”内继续盘查。其实,是强征他们到山东招远金矿做劳役。不久,他们当中有人写信回来。小村里,许多妇人听说那户人家有信来,都纷纷跑去看。信中提到几户人家的男人,在半道上逃跑,或是在开采金矿时不守纪律,被日本人给杀了。那几户死去男人的人家,先是有妇人滚在床上或地上哭。随之,就有人帮着焚烧火纸。另有妇人们帮着收拾庭院,支起灵棚,支起锅灶,办一桌酒菜,来祭奠那家死去的男人。此时,陈铁匠家的女人,一定会在这些妇人当中。因为,当初她家男人与儿子被日本人杀死后,村里的妇人们,就是这样帮她的。但是,此番铁匠家的女人,在帮衬那户家人料理后事时,如坐针毡!她从那户人家的哭声里,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人家的冤屈与愤懑。“死鬼呀,你死得好冤!你跟着人家白白送死呀。”盐河边的女人,哭亡夫时,都是那样称其“死鬼”。人家哭她家的死鬼死得冤,白白地跟着去送死!这说明什么?说明她家男人是不该那样死的。究其原因,自然就落到铁匠父子的头上了。整个村庄的男人被日本人掠去做劳役,都与她家的男人打死鬼子有关。所以,铁匠家的女人在那户人家做事时,半天不说一句话。村子里的女人,表面上看不出她们是怎样恨铁匠家的男人和女人。但是,那些女人的心里,或多或少地还是会怨恨铁匠父子招惹祸端,给大家带来麻烦。以至于,性格刻薄的女人,在街面上与铁匠家的女人走个对面,都不搭理她。这样一来,村子里再传来哪家男人死去的噩耗,她干脆缩在家里,不想去做帮手了。再后来,她悄无声息地带着孩子,隐居娘家。解放后,陈铁匠的后人想为他们因打死鬼子而惨遭日寇杀害的先祖树碑立传。他们找到盐区地方政府。编写盐区地方志的同志告诉他们,当年死在芦苇荡里的那两个“鬼子”,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两个穿着日本军服的盐工,并不是真的日本兵。他们之所以要自编自导那样一场惨剧,是为了向金矿输送劳工。第6页共11页这就是说,铁匠父子打死鬼子之说,是子虚乌有的事。不过,地方政府还是追认陈铁匠父子为革命烈士。为了一众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人,不是烈士,又是什么呢?(有删改)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形象地描绘了盐河自然古朴的风景,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介绍了文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增强了小说的审美色彩。B.日本小队长“嘲讽般地独自鼓起掌来”,这一细节暗示了这是日本侵略者自编自导的一场惨剧,揭示了侵略者阴险、卑劣的心理。C.小说通过人们对铁匠和铁匠家女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以及事情的真相和铁匠父子被追认革命烈士的结果的对比,揭示了深刻的主题。D.小说情节设计巧妙,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结尾干净利落地交代了事情真相,不仅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18.小说的标题“谎言”具有怎样的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19.本文除了写陈铁匠一家,还写了盐河边的女人们。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要写盐河边的女人们。(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一代演员”于是之我记得十年前的一天,于夫人李曼宜大姐突然打来电话,告知老于病危。我立即赶到医院,与李大姐一起商量善后。我提了个建议:在送遗体火化前,先将灵车开到首都剧场门前停留五分钟,让老于与他心爱的剧场告别。但天佑是之,他奇迹般地逃过一劫,不过身体每况愈下。然而,李大姐是坚强的。她1月20日晚七时许打来电话,平静地对我说:“老于今天下午5时19分走了,已经商定不去八宝山,就照你的建议,24日火化前先把灵车开到人艺转一圈,让老于与剧场告别。”于是之和首都剧场,但愿这能成为一个让一代代戏剧人感奋的戏剧童话。清华的梅校长有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是大师之谓也。”剧场何尝不是如此!2006年5月16日,香港话剧团在首都剧场演出《倾城之恋》,演完谢幕,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动情地在台上对观众说:“香港话剧团能在首都剧场演出,深感荣耀,因为伟大的于是之、朱琳、英若诚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艺。”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戏,是1992年7月16日的《茶馆》告别演第7页共11页出。老于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倾吐了他的感受。他自觉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却又偏偏受到了热烈欢呼,整篇文章成了他的“忏悔录”。最后他这样写道:“卸妆完了疲倦极了,剧院用车送我回去。在首都剧场门口,没想到还有观众等着我。千不该,万不该,再疲倦也应下车和他们告别,但我没有这么做,一任汽车走去,每想起这件事来,我总谴责自己。”老于在这里故意隐瞒了一个细节:在车上还坐着我和剧院一位年轻干部,车开到门口时见有一群观众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6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