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自然辨证法概论—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1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指技术层面的进步,人工智能也将引入哲学的范畴。从哲学的角度,应用辩证法和认识论去分析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使人们对人工智能有更清晰、正确的认识,能更好指导人类实践。探讨了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提出的应对策略,使人工智能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积极推动社会的协调发展。关键词:人类智能;人工智能;辨证关系;社会问题一、前言进入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人工智能”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膨胀式发展孕育而生。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等的前言学科,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在于延长和增强人脑的智能,提高主体认识能力。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其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逐渐的渗透到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包括他们的社会属性、主客体关系、主观能动性等辨证关系。同时,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过人类智能甚至威胁人类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变革,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但是人工智能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道德、伦理、责任以及失业的问题。只有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使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类。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应用辩证法和意识论对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辨证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二、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内涵1.人类智能的内涵人类智能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本领。这儿的才智也就是人的知识,人的知识是对客观外界规律性的认识,那么人类智能则是运用这种对客观外界规律性的认识来解决矛盾,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1〕。人类智能的物质载体是由上千亿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网络化和层次化的相互连接组成的神经系统,这个极其复杂、最为协调的神经系统就是人脑。人脑经历了漫长的生理进化以及几百万年的社会进化,人脑具有特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意识活动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它是脑神经细胞化学物质和生物电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在生理基础上的心理过程,从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主观能动反映外部世界功能的精神世界,在大脑的意识活动中,意识的载体是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进行加工的。人类智能的内容涉及到数学计算、逻辑计算以及形象思维。2.人工智能的内涵2人工智能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它综合了哲学、生理学、计算机应用学以及其它自然学科,它是人类意识化的产物。其核心是对人类大脑的模拟,它的本质和目的是延长和增强人脑的智能,提高主体认识能力,它是人类科学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2〕。人工智能是人脑智能的放大和延伸,人工智能是用电脑模拟人脑的智力行为,包括感知、决策、推理、学习等,人工智能的实现方式包括结构模拟与功能模拟。其中,结构模拟是利用电子技术成果和仿生学方法,从大脑的结构方面模拟人脑的智能活动,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工神经网络;功能模拟是以控制论、信息论为理论基础,采取黑箱的方法,用电子计算机从功能或行为方面模拟和代替人的某些智能。相对于人脑,人工智能在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上都远远高于人类,还有它那可以无限扩张的存储空间,但从总体而言,人工智能还远远不及人类智能。三、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辨证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人脑之外出现了电脑,随后便产生了人工智能。“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所以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意识化的产物。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主客体的关系,马克思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人类作为认识的主体,必然是社会的主体〔3〕。社会历史性指出认识的客体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正是伴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进一步加深而产生的,人工智能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得到扩大和丰富。同时,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总是受客体发展程度的制约,所以人类智能的认识也依赖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的意向活动以及知识经验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所以人类智能具有社会属性。人工智能不具备人脑中形成意识的那种概括性的语言和丰富的联想,更没有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意志和情感,从而电脑很难模拟人的社会属性。其次,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智能的主观能动性,人类智能通过视觉、知觉等新式获得外部的感性材料,运用概念、推理、情绪、感情等新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是之升华到理想认识〔4〕。人工智能则按照人类的输入进行机械性的工作,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客体上的表现,人工智能只有在人类智能的密切配合之下,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最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们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又各自有自身的特点。如果没有了人类智能的发展,人们也不会理解并发展人工智能,甚至无从认识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产生,也进一步体现了人类智能的重要性。四、人工智能——社会发展的“双刃剑”从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到AlphaGo击败李世石,再到现在正在测试的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已经在临床上使用的手术机器人,这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的革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交通导航;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身份验证等。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美好,但是,人工智能技术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将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工厂的体力劳动被机器人替代,翻译工作者被语音识别系统替代等,这将导致大批劳动者丢失工作,而且谁来负责不断加剧的失业率;政策法规的滞后与不完善,如果人工智能3技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则不堪设想;人工智能也会引发人们对智能机器人人权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担忧,机器人应该拥有人权吗?智能机器人是否会逐渐侵犯人类的人权?如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侵犯人类的尊严与隐私、破坏人类的自由等〔5〕。但是,我们相信在历史发展的未来,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劳动将会大大提高社会效率,也会创造新的工作领域,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同时,各国的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也应该加强合作和交流,增强科学家的道德责任感,打破技术的局限,将人工智能发展成一门安全、高效的技术;也应该将哲学的思想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中,提高公众文化素养,使人们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公众伦理观念,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最后,政府部门也应该跟上人工智能发展的脚步,实时的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严格监督人工智能技术新产品各个环节的发展。五、结论人工智能的发展旨在延长和增强人脑的智能,提高主体认识能力,它是人类智能意识化的产物。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是主客体的认识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总是受客体发展程度的制约,所以人类智能的认识也依赖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智能的主观能动性,人工智能也不能模仿人类智能的社会属性。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人工智能的利与弊,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人工智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进一步促进人类智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致谢:感谢我的授课老师汪凯老师的精心备课,给我们提供生动形象的课程案例,让我们在课程的讨论中、观点的辩论中学会了以辨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感谢汪凯老师对我的课程论文的指导,以使我能够顺利的结课,谢谢老师!参考文献〔1〕蔡兵.论人工智能与自然智能的关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39.〔2〕李琼.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J].软件杂志,2012,33(10):157.〔3〕褚秋雯.从哲学的角度看人工智能[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14:34-35.〔4〕刘钊.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9.〔5〕李俊平.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13:46-48.
本文标题:自然辨证法概论—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8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