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劳动政策分析(05966)考试大纲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B020218)劳动政策分析(05966)自学考试大纲上海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10年版1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劳动政策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必考课程,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劳动政策为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未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其相关工作的学生能够全面学习和掌握我国劳动政策的重要内容,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目的。(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了解劳动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劳动分析的基本方法;准确地掌握各项劳动政策内容以及相关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提升自身对工作中相关政策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课程,社会保障概论是本课程的预修课程。2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政策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为课程的基础部分,从介绍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入手,通过学习,了解劳动力、劳动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这是劳动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一)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二)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资源第二节公共政策(一)政策、公共政策的内涵(二)公共政策的形式(三)公共政策的类型(四)公共政策的功能第三节劳动政策(一)劳动政策的主体(二)劳动政策的对象(三)劳动政策的形式(四)劳动政策的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二)公共政策(三)劳动政策四、考核要求(一)劳动、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1、识记:(1)人口;(2)劳动年龄人口;(3)劳动力资源总数2、领会:劳动力资源3、简单应用:劳动、劳动力的区别(二)公共政策1、识记:(1)政策;(2)公共政策;(3)社会政策2、领会:(1)公共政策的形式3、简单应用: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内涵4.综合应用:公共政策的功能(三)劳动政策1、识记:(1)劳动政策(2)劳工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3)劳动关系政策2、领会:(1)劳动政策的主体;(2)劳动政策的形式3、简单应用:劳动政策的对象4、综合应用:劳动政策的内容3第二章劳动政策的历史演进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从梳理中外劳动政策历史入手,了解西方发达国家1980年代前后的劳动政策的演变历史;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劳动政策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进一步领会国外积极劳动政策对我国劳动政策的启示,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结合我国实际问题。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形成(一)1980年代之前发达国家的劳动政策(二)1980年代发达国家劳动政策面临的挑战第二节当代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变革与发展(一)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变革(二)当代发达国家积极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三节我国劳动政策的历史(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劳动政策(二)改革开放之后的劳动政策(三)我国劳动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三、考核知识点(一)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形成(二)当代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变革与发展(三)我国劳动政策的历史四、考核要求(一)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形成1、识记:(1)西方国家劳动就业的黄金时期;(2)1980年代各发达国家失业特点;2、领会:(1)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就业理论和实践(2)1930至1970年代发达国家的劳动政策3、简单应用:1930至1970年代,西方各发达国家基于凯恩斯主义劳动就业政策的具体体现4、综合应用:1980年代各发达国家失业问题(二)当代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变革与发展1、识记:(1)西方发达国家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的内容(2)19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主要变革趋势2、领会: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3、简单应用:当代发达国家积极劳动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4、综合应用:发达国家劳动政策的变革(三)我国劳动政策的历史1、识记:(1)改革开放之前的劳动政策;(2)“三结合”就业方针;(3)“四项规定”2、领会:(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政策;(2)我国劳动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展望43、简单应用: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政策4、综合应用:我国劳动政策的发展走向第三章中国劳动领域中的主要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我国在劳动领域存在的困境:失业问题、劳动安全与劳动歧视的基本情况。进一步理解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的失业高峰,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我国三大劳动热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失业问题(一)失业的概念分析(二)失业的类型分析(三)我国失业问题分析(四)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第二节劳动安全问题(一)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分析(二)我国劳动安全与卫生管理(三)女职工与未成年人的特殊劳动保护第三节劳动歧视问题(一)就业歧视的涵义及类型(二)我国消除歧视的对策三、考核知识点(一)失业问题(二)劳动安全问题(三)劳动歧视问题四、考核要求(一)失业问题1、识记:(1)失业;(2)各国对失业的界定;(3)失业人员2、领会:(1)国际劳工组织对失业的界定(2)失业的类型3、简单应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的失业高峰4、综合应用: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对策(二)劳动安全问题1、识记:(1)职业病;(2)职业危害因素的两种类型;(3)我国劳动安全与卫生管理的法律保护层次2、领会:女职工与未成年人的特殊劳动保护3、简单应用: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4、综合应用: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原因(三)劳动歧视问题51、识记:劳动歧视2、领会:国际劳工组织对歧视的界定3、简单应用:我国就业歧视的类型4、综合应用:我国消除劳动歧视的对策第四章劳动就业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就业雇佣主体的内容:劳动需求的行业性与职业性、微观劳动需求、宏观劳动需求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劳动力供需理论在政策上的一些典型运用,了解关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一般理论和知识;在此基础上,注意具体分析我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劳动供给分析(一)劳动力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二)劳动力工作时间的选择及其变化趋势(三)劳动力供给曲线(四)劳动力供给弹性(五)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第二节劳动力需求分析(一)劳动力需求的含义(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三)劳动力需求曲线(四)劳动力需求弹性(五)劳动力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第三节劳动就业格局(一)人力资源配置(二)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三)我国的劳动就业格局第四节我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一)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二)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三)以实现劳动力供需匹配为目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四)以减少失业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五)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三、考核知识点(一)劳动供给分析(二)劳动力需求分析6(三)劳动就业格局(四)我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四、考核要求(一)劳动供给分析1、识记:(1)劳动力参与率;(2)后弯的劳动力供给曲线;2、领会: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3、简单应用:劳动力供给理论在政策上的运用(二)劳动力需求分析1、识记:(1)劳动力需求;(2)劳动力需求弹性;2、领会:(1)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五种类型3、简单应用: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4、综合应用:劳动力需求理论对最低工资立法的劳动市场效应分析(三)劳动就业格局1、识记:(1)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涵义2、领会:资源配置三种模式3、简单应用:人力资源供求关系三种类型4、综合应用:我国的劳动就业格局(四)我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1、识记: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2、领会: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3、简单应用:我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中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内容4、综合应用:以实现劳动力供需匹配为目标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第五章城市“下岗”政策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针对解决城市下岗问题的提出的再就业工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能够通过对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社会保障体系政策、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政府的再就业举措。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城市“下岗”问题分析(一)下岗问题的概述(二)下岗问题的原因分析(三)下岗后果第二节“再就业”工程分析(一)再就业工程的概述7(二)再就业工程(三)再就业工程的实践第三节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政策分析(一)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政策(三)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四)再就业举措三、考核知识点(一)城市“下岗”问题分析(二)“再就业”工程分析(三)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政策分析四、考核要求(一)城市“下岗”问题分析1、识记:(1)下岗的涵义;(2)下岗人员的分类;2、领会: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特征3、简单应用:(1)科技进步导致职工下岗的主要表现;4、综合应用:下岗的产生原因(二)“再就业”工程分析1、识记:(1)再就业工程的涵义;(2)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涵义;(3)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及发展2、领会:(1)再就业服务中心职能;(2)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3、简单应用:(1)再就业工程的深化4、综合应用:再就业工程的实践(三)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政策分析1、识记:(1)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的内容2、领会:(1)“三条保障线”制度;(2)促进下岗职工多渠道和方式再就业政策3、简单应用:再就业举措4、综合应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第六章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理解农民工的涵义、“民工潮”现象的成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方向、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并能够正确分析和理解我国政府在不同阶段实行的就业政策。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现象分析(一)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概述8(二)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特点(三)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影响第二节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分析(一)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歧视问题(二)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分析(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劳动力进城就业政策第三节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历史(一)适当放松、适当控制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二)正面引导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三)积极扶持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第四节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分析(一)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模式(二)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问题(三)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建议三、考核知识点(一)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现象分析(二)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分析(三)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历史(四)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分析四、考核要求(一)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现象分析1、识记:(1)农民工的涵义;(2)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流向;(3)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途径2、领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现象产生的背景3、简单应用: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特点4、综合应用: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影响(二)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分析1、识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劳动力进城就业政策2、领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3、简单应用: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歧视问题4、综合应用: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问题分析(三)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历史1、识记:(1)“民工潮”的现象;(2)正面引导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产生的背景(3)积极扶持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产生的背景2、领会:(1)适当放松、适当控制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评价(2)正面引导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实践3、简单应用:正面引导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4、综合应用:(1)适当放松、适当控制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2)积极扶持农9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阶段的政策和实践(四)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政策分析1、识记:(1)农村进城就业劳动者的管理模式(2)农村进城就业劳动者社会保障模式2、领会:农村劳动者
本文标题:劳动政策分析(05966)考试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0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