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三年级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学生心理辅导教案《克服自卑心理》教学设计三年级杜晨晨辅导目的:使学生懂得什么叫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具体表现,有了自卑心理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辅导重点:了解什么叫自卑心理及其具体表现,初步(掌握)学会克服自卑心理的几种方法。辅导难点:运用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提高自信心。辅导方式:1、讲述与讨论。2、角色扮演。3、游戏。辅导前准备:多种几何图形、小镜子、一封信。课时:1课时。辅导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有位同学曾对我说:老师,我长得很丑,同学们都离我远远的,我感到很孤独。我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2、学生发表意见。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对比、自查。你也有过这种不如别人的想法吗?具体表现怎样?结果又怎样?4、小结: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并丢掉许多成功的机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出示课题:克服自卑心理二、理性认识:1、什么叫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品质的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2、在学校里最常见的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是因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而感到自卑)3、自卑心理有哪些具体表现?(把学生在上面谈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进行归纳)·学习成绩不佳·长相、成绩不好·智力水平低、能力差·家庭环境不好、经济困难·单亲家庭·父母、老师的消极评价4、有了自卑心理会是怎样的呢?你喜欢这种人吗?为什么?(孤僻、忧郁、悲观,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即不和群)三、克服自卑心理的行为训练:首先要全面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若以自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越泄气。若以自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越有信心。表现法:积极交往,表现自我。情景一:补偿法:扬己长,补己所短。一技之长表演。(讲——故事、笑话、新闻演——唱、跳、小品写——画画、书法)说说:你向同学们汇报什么?小结:用别的有价值的追求和进步来冲淡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可能引起的自卑,从而淡化自卑心理。情景二:尝试法:别人能行,我比他更行1、用肯定式的表现法。教师给学生讲水果商谈生意上的趣事:有两个水果上都做西瓜生意,客人来了问甲老板:你买的西瓜到底甜不甜呀?甲老板用暧昧不明的语气回答说:大概很甜吧?客人听到了掉头就走。另外有客人到乙老板那里卖西瓜,也同样问西瓜甜不甜,但乙老板用肯定的语气说:“我的西瓜一定甜。如果我这里的西瓜不甜,哪里还能买到甜西瓜呢?”奇怪得很,他的西瓜很快就卖完了。讨论(1):同样的西瓜为什么取得不同的两种效果呢?(因为乙老板运用心理学上的原理使顾客相信这些西瓜是甜的,以增加对方的信心,因而达到畅销的目的)(2)用肯定的表现法说说粉笔刷。小结:是用肯定式的表现法来增加自信心,最有功效,只要运用“一定”、“绝对不……”、“如果……哪里”等肯定式的语气,就会获取成功的第一笔。2、是用肯定式的语气。照镜子,小品(对自己肤色进行正反的评论)向别人介绍镜子里的“我”,(可以从长相、身材、性格、特长、学习、劳动、生活、交往等介绍)小结:同样的事实,只要用肯定的语气,就可以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消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3、去掉“反正”、“毕竟”等丧失斗志的忌语。换句式说话:例:(1)他学习比我好,我毕竟比不上他。(2)每分钟要我完成30个仰卧起坐,毕竟是不行的。(3)老师说:“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反正,我是完成不了的。小结:“反正”、“毕竟”是丧失斗志的忌语,今后,纵使这两句忌语再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也要避免实际去应用它,这样才能增进你的自信心。四、教师给学生赠言:成功的大厦建筑在自信的基础上,而自信则源于不断地去克服自卑心理,不断地去尝试成功。五、学生互相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树立自信心的话,送给好朋友。如何挽救网瘾少年给高年级老师的一次小讲座各位老师:大家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越来越普及,高年级上网的同学越来越多,有不少同学成为“网瘾”少年,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些今天我和老师们一起谈谈如何挽救网瘾少年。日前,一位中学生的父母来信说,他们的孩子目前正读中学,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节衣缩食,为孩子买了电脑,然而结果却让他们心痛。因为孩子不但不利用电脑学习,相反却上网聊天,交异性朋友,上黄色网站,玩不健康的游戏。当他们禁止孩子用电脑时,孩子就跑到网吧去玩,并且经常逃课,像着了魔一样没日没夜泡网吧。这名中学生不但荒废了学业,而且整天不与父母交流,举止异常。尽管孩子父母采取了包括打骂在内的各种方法,但却无济于事。目前他们焦虑万分,希望有关专家能够帮助他们。分析:据首都医科大学的一位心理医学专家解释,发生在这名孩子身上的事情,目前在广大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社会上上网主体为在校青少年,而这其中又有约50%在校生经常上黄色网站和上网游戏、聊天、网恋。由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上网,往往会导致精神障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统称为网络心理病。专家认为,一般说来,青少年沉溺于上网而不能自拔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的。首先,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新事物———上网,他们当然是趋之若鹜。上网聊天、交友、网恋无疑是青少年获得理解的最好方式。而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着好奇心去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并且会沉溺其中难以自拔。其次,由于在校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经常出现障碍与困惑。另外孩子和父母交流融洽的也不多见。这些导致青少年处于一种生理和心理苦恼期,精神长期受压抑需要一条途径加以宣泄。而上网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途径。再次,由于我国目前性教育滞后,青少年生理上趋于成熟,性欲望与日俱增。但性心理却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极易受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的诱惑而不能自已。建议:青少年沉溺于上网,尤其是黄色网站,其危害性极大。首先会使他们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可能使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瘾症状。一旦离开网络,便会产生精神障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是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性格怪异。对此,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加以教育、引导。应该注意的是:1、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就可以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这种方法希望各位老师在家长会上跟家长谈一谈)2、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家长和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制能力。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主办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等。有意识地将青少年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3、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家长和老师可通过适当方式,对其进行一些性知识的教育讲解。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因觉得不便谈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面,学校应及时开设正式的性知识教育课,以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心理苦闷。使青少年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以消除其对黄色网站的热衷。4、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首先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方面的外部支持。专家指出,有网络心理病症的青少年如想戒掉网瘾,可有意识地转移目标,如找本书看看,参加一些自己热爱的活动。如不能立即戒掉网瘾的话,可逐步减少上网的次数与时间。上网时,应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避免上黄色网站。如自己难以控制自己,还可让家长参与进来监督自己。5、家庭和学校应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有上网瘾的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小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而对于有上网瘾的青少年来说,(发达国家将每天上网4小时者称为染上网瘾,找心理医生是必不可少的。)希望通过今天的小讲座,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让班上的每位同学都能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给同学们带来便利,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而不是负面影响。谢谢大家!学会合作辅导背景: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合作和协调精神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也是教师塑造良好的学生班集体所必须加以培养和训练的;是小学生团体发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城市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合作的弱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着充分发挥教师主动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合作中学会合作的原则,针对学生情况,设计了以下五个主要的教学辅导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辅导重点1、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并尝试合作。2、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的行为基础。辅导难点1、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辅导策略游戏讨论故事心理测试辅导过程:一、以心理测试热身开场对照一下你自己的身上有哪些,在符合你情况的句子后面打√(1)心中时常想到他人,尤其是在荣誉面前。(2)尊重他人,讲文明,懂礼貌,没有不良行为习惯。(3)谦虚,愿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4)能倾听,思考别人的不同意见,但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5)兴趣爱好广泛。(6)能宽容别人所犯的错误。(7)总能及时、主动、适度地表达感情。(8)热心于集体活动,对工作负责任。(9)乐于助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10)真诚待人不夸夸其谈,乐观生活不悲观怕事。调查学生打上了几个√,√越多说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善于合作,很受人欢迎!二、引题,什么是合作今天我们就将聊聊“合作”的话题。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合作才能完成呢?请同学举例说明。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方面举例。然后老师补充举例,并引出合作的概念。师: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金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获奖的,这说明没有互相关心、支持与合作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1996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一个人的事业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以外,更需要互相的支持和配合,也就是更需要互相合作。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意味着合作越来越多。在现代社会中,善于与他人合作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所以说:学会合作是现代生活必备的品质。为了共同做好一件事情,各有分工,互相商量,互相配合,这就叫做合作。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合作定义为: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三、理解合作,体会如何学会合作感受快乐成功我们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来更生动地理解这个概念:两驴吃草两头驴,被一根绳拴住了,它们的两边
本文标题:三年级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2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