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080416 白砂糖的供给、需求与贸易
二、白砂糖的供给、需求与贸易.........................1(一)世界食糖的生产、消费与贸易.................................1(二)中国食糖的供给、消费与贸易5二、白砂糖的供给、需求与贸易(一)世界食糖的生产、消费与贸易世界范围内食糖生产和消费很不均衡,生产相对集中,且多数是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古巴。这些主要产糖国大量出口,而大的消费国生产不能自给,需要进口,如俄罗斯、美国。近10年来世界食糖市场一直是供过于求,且差额逐年加大。2003/2004制糖年世界食糖产量首次下降,同时消费量上升、库存减少,供过于求的情况有所好转。世界食糖市场是扭曲的、变形的。世界食糖平均生产成本超过390美元/吨,平均价格却经常只有其一半,远低于所有生产国的生产成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糖业本身的特点(资金高度密集、生产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农产品加工产品、政府干预等)和世界各国的糖业保护政策。各国为了保持本国的食糖平衡、价格稳定和供给安全,均以国际市场为蓄水池,把供求的变化因素都转嫁给了国际市场。世界食糖的产销量约1.4亿吨,而用于国际贸易的量仅为3700万吨。实际上全球1.4亿吨左右的食糖市场规模中,供求的变化都集中在3700万吨的世界食糖贸易量上。这导致世界食糖市场具有价格波动剧烈和极不具代表性两大特征。1.世界食糖生产全球年产糖量约1.21-1.40亿吨。世界上产糖国家有107个(欧盟15国作为一个地区统计),其中产糖在50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是: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巴、南非。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02/03年度产量为1.488亿吨,03/04年度为1.419亿吨,04/05年度全球原糖产量达到1.415亿吨(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甘蔗糖与甜菜糖的比例约为7:3。甘蔗糖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大洋洲、亚洲、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少数发达国家;甜菜糖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少量在亚洲等地。中国、美国、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产甘蔗糖又产甜菜糖。90年代以来,食糖生产持续增长。糖产量增长昀快的是巴西和印度,其次是泰国、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但美国农业部昀新统计数据表明,印度食糖产量因受干旱影响在03/04榨季急剧下滑,预计04/05榨季也很难恢复,其产量增速已落后于泰国。世界食糖生产总的发展趋势是甘蔗种植面积和糖产量增加,甜菜种植面积和糖产量略有减少。世界糖产量的增加主要在甘蔗糖,其中60%来自亚洲。世界主要食糖输出国(地区)的制糖生产期(糖料收获期)分别是:巴西,(中南部:5月至12月,东北部:9月至翌年4月);欧盟,7月至翌年1月;澳大利亚,6月至12月;泰国,11月至翌年1月;古巴,12月至翌年5月;南非,5月至翌年2月;墨西哥,11月至翌年7月;哥伦比亚,10月至翌年9月;毛里求斯,1月至12月。世界制糖生产期习惯从9月至翌年8月计算。国外糖厂规模普遍较大,糖厂装备向着大型、高效化发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能耗低,产品质量好。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生产工艺设备先进,多为一步法生产各种规格的高品质白砂糖。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装备相对较差,而且大部分实行两步法,先在原料集中地,以简单工艺设备生产原糖,然后运到大城市的精炼厂进行精炼加工或用于国际贸易。中国大部分糖厂为一步法生产。世界昀大的白砂糖厂是苏丹的克那那糖业综合公司,榨蔗能力为36000吨/日,世界昀大的原糖厂是巴西的巴拉糖厂,榨蔗能力为32000吨/日,世界昀大的精炼糖厂是美国的克罗格炼糖厂,生产能力为3600吨/日。(数据来源:英国《中东》杂志、中国糖业交易网)2.世界食糖消费全球平均每年消耗食糖量约1.24亿吨,每人年均消费食糖约21公斤。近10年来,食糖消费量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为1%-2%,有一半的年份供大于求,一半年份产不足需,变化量在200万吨左右。预计今后的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此水平。区域发展会不平衡,发达国家的食糖生产及消费会略有下降或持平,而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生产与消费量将有较快的增长。世界各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与人均GDP没有明显的关系,与各个国家(地区)的国民饮食习惯却有很大的关系。但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人均食糖消费会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加,其消费介于刚性消费和弹性消费之间。3.世界食糖贸易与储备食糖的国际贸易以原糖为主。进入世界贸易的食糖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4,约为3700万吨,其中约1/3受政府双边协议支配,其余2/3是自由贸易,占世界总产量的17%。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澳大利亚、泰国、古巴,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约占世界食糖出口量的65%。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韩国、埃及、伊朗、马来西亚、加拿大,这10个国家的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40%。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二)中国食糖的供给、消费与贸易2002/03年制糖期历时256天,2003/04制糖期历时253天。进入90年代,食糖产量较高,市场供应充足,糖价走低,生产甜菜糖无利可图甚至损失惨重。受此影响,我国甜菜糖年产量逐年减少,特别是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改种其他农产品,北方甜菜糖大幅度减产,2002/2003制糖期,甜菜糖产量减少到124万吨,2003/2004制糖期甜菜糖产量进一步下降为58.73万吨,在产糖量中所占比例由11.67%下降到5.86%,而且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1.我国食糖的生产在2002年以前我国食糖产量在600-800万吨之间,2002/2003制糖期我国食糖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63万吨,2003/2004制糖期为1002万吨,预计以后将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广西近年跃居全国蔗糖产量的第一位,1997/1998度年以来,占全国糖产量40%以上,2004年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58.8%。近年来我国食糖产量排在巴西和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三位(如果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中国则居世界第四位。我国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西主产地为中南部的南宁、柳州地区,主要产糖县为祟左、来宾、扶绥、柳城、邕宁等。云南主产地为德宏、临沧、保山、思茅、玉溪、版纳。我国糖料播种面积在2000-2200万亩左右波动,其中甘蔗播种面积1300-1700万亩之间,称稳步增长的势头,而甜菜糖播种面积一致稳定在600-700万亩之间,2003年锐减到320万亩。2.我国食糖的消费与进出口(1)我国食糖消费及其构成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糖仅仅是调味品,很少有人盲目追求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高水平;我国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是,谷类食物(米、面),脂肪(肉类、油脂),其次才是蛋白质和蔗糖。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年消费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万吨和1140万吨,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公斤,但仍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4.9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仅及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35-40公斤,高的达到50-70公斤。近些年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食糖消费的稳步上升,工业消费约占食糖总消费量的60%左右,70年代消费量以每年3%—3.5%的速度增长;80年代食糖的消费增长率每年接近2%。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用糖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约在17%左右,其中主要是饮料和糖果、罐头、糕点等行业用糖。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供的2002年数据,含糖食品用糖量年增长40万吨左右,加上未进统计范围的数字至少有此数量的三分之一,食品工业用糖每年递增量估计为60万吨。按照上述两方面的统计,食糖消费年增长量在5%左右。可以肯定的是,食糖的消费增长主要是含糖食品方面的有力促进。饮料等含糖食品的销售旺季促进销量稳定增长。自从国家加强对化学合成甜味剂的监督管理以及推行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以来,食糖销售出现了跳跃式增长。1997/1998制糖期至2002/2003制糖期,全国销售食糖量由818万吨增加到1131万吨,每年平均增加62.6万吨。(2)食糖消费的特点是非常小的价格弹性食糖是我国大众的消费必需品,我国食糖消费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甜味剂应用,食糖消费的特点决定了食糖消费的价格弹性很小。在食糖的消费大国,如欧美国家,食糖和淀粉、脂肪构成居民热量的三大来源,主要用途是提供热量,人均消费量大,可替代产品多。而我国则将食糖作为健康甜味剂应用,替代品相对较少,而且食糖的消费金额占总消费的比重很小。例如,欧洲、澳大利亚、北美人均食糖消费量为人均40公斤/年,目前中国大约8.4公斤/年。价格弹性小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产量比较小的波动,会给价格带来比较大的波动。例如,2000年比1999年减产大约为22%,食糖价格上涨了大约90%左右,从1999年末的2100元/吨左右,上涨到2000年中期的4000元左右。上述产销特点导致了我国食糖产销的波动性规律,总是多了多了少了少地“扭秧歌”,循环往复,周而复始。(3)我国食糖进出口为稳定供应,一般出口国和进口国都签订长期双边贸易协定。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由于原糖便于保存,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我国食糖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直靠进口来弥补缺口,因而成为世界食糖进口大国。1992年进口食糖110万吨,1993年则达200万吨以上。在1993年之后,我国食糖产量迅速提高,食糖供应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连年剩余,不再依赖进口。1999年底,南方主要产糖区受灾,使糖产量有所下降,2000年主要以国储糖出库补足供需缺口,净进口12.59万吨,2001年因自然灾害因素影响产量导致全年食糖缺口152.4万吨(占需求量的19.1%),净进口100.31万吨。2003年,我国食糖生产量和消费量双双突破1000万吨大关,其中食糖生产1063万吨,消费1030万吨,结转库存33.5万吨,2004年产量达到1002万吨,消费预计1140万吨,缺口140万吨,全年预计进口达到100万吨。2002年度进口糖配额指标为176.4万吨,其中A类配额116.4万吨,B类配额安排60万吨。A类配额中政府间贸易糖(即古巴糖)45万吨,剩下71.4万吨安排给国有及非国有企业(国有占70%,即50万吨;非国有占30%,即21万吨)。2003年进口配额为185.2万吨,2004年194.5万吨。3.我国糖业政策我国糖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1949年至1958年是我国糖业发展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1959年至1977年是糖业生产徘徊期;1978年以来的20年,我国糖业生产进入了历史上昀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又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79至1990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1991年以后,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1991/92年度我国全面放开食糖市场,不再实行综合性计划管理,食糖流通价格由市场调节,取消凭证定量供应办法,并形成了各制糖企业归口轻工部门、各糖酒公司归口商业部门的管理体制。同时国家在近级食糖储备;一是产区政府实行甘蔗几年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两收购价与食糖销售价挂钩;三是出台食糖指导价和自律价;四是食糖进口由国家计委统筹安排。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步降低对国内糖业的保护。进口关税起始率为30%,2002年度配额内关
本文标题:080416 白砂糖的供给、需求与贸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3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