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3rd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3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本章学习要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2一、理论的假设条件二、理论的主要内容三、理论推导四、理论的简评内容框架第一节绝对优势理论3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1776年发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于1776年在克科底去逝。亚当·斯密4一、理论的假设条件假定1:2*2*1模型。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只交换两种商品;劳动是唯一的同质投入要素。假定2: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但在国内可以自由移动假定3:两国的资源都已得到充分利用假定4:完全竞争市场假定5:规模报酬不变假定6:自由贸易假定7: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即贸易平衡5•贸易的分析基础二、理论的主要内容亚当·斯密认为一国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更低的生产成本,则该国拥有这一产品的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绝对优势的衡量可从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和价格三方面着手6二、理论的主要内容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一个国家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集中到具有绝对优势产品的生产上,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去与其他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交换,则各国资源都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贸易双方都能获利。劳动价值论是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完全由劳动生产率来决定7三、理论推导-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由于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而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假设世界上只有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都只生产小麦和布两种产品,劳动L是唯一的同质投入要素,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208三、理论推导-实例论证(一)小麦布劳动投入量L1产出量Q1劳动生产率Q1/L1生产成本L1/Q1劳动投入量L2产出量Q2劳动生产率Q2/L2生产成本L2/Q2英国1512080.135100200.05美国5120240.04151006.670.15合计20240--20200--表3-1分工前英国和美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对比9三、理论推导-实例论证(二)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英国0020400美国2048000表3-2分工后英国和美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小麦布英国240200美国240200表3-3相互贸易后英国和美国的国内消费量10三、理论推导-实例论证(三)由上述表格可见,英国和美国从中获得贸易利益:两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分工前,两国共生产200单位布和240单位小麦,而分工后,在同样多的劳动投入下,两国共生产400单位的布和480单位的小麦。两国的消费水平提高了。英国和美国小麦和布的消费量为240单位和200单位,都分别比分工前增加消费120单位的小麦和100单位的布。专业化分工有利于规模生产,节约生产成本。因为各国要集中生产要素生产一种产品,必然使产品生产规模扩大,形成规模优势,产生规模经济效益。11三、理论推导-几何描述(一)图3-1英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小麦400200100120160480CIC2CIC1240PPF2PPF10布12三、理论推导-几何描述(二)图3-2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133100CIC1480小麦400200120240PPF10PPF2布CIC213表3-4贸易前后英国和美国的生产、消费、贸易和福利的对比英国(参见图3.1)贸易前的均衡状态贸易后的均衡状态生产组合100布,120小麦200布,240小麦消费组合100布,120小麦200布,240小麦贸易没有进口240小麦出口200布福利水平CIC1CIC2美国(参见图3.2)贸易前贸易后生产组合100布,120小麦200布,240小麦消费组合100布,120小麦200布,240小麦贸易没有进口200布出口240小麦福利水平CIC1CIC214四、理论的简评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并第一次论证了贸易是互利和双赢的。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只能解释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情形(假设较多)15一、理论背景二、理论假设三、理论的主要内容四、理论推导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第二节比较优势理论内容框架16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生于英国犹太族大资产阶级家庭于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他被选为下院议员。大卫·李嘉图17比较优势理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的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却严重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做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言人的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说”,从理论上论证了谷物自由贸易的优越性。一、理论背景18二、理论假设假定1: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假定2:以两国间的真实劳动成本差异为基础,并假定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假定3:劳动只能在国内移动,在国际间不能够移动;假定4:两国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假定5:资源充分利用,两国国内充分就业;假定6: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假定7:自由贸易且贸易平衡;假定8:无贸易限制。19三、理论的主要内容设甲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1,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1;乙国在A产品上的产量为Q2,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为L2,劳动的工资率为W,则:A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Q1/L1)/(Q2/L2),比值越高,说明甲国在A产品上的生产对于乙国相对优势越大,或者相对劣势越小。A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L1/Q1)/(L2/Q2)A产品的相对价格=(W×L1/Q1)/(W×L2/Q2)=(L1/Q1)/(L2/Q2)•贸易的分析基础20三、理论的主要内容李嘉图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成本绝对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的产品,也可以专门生产成本相对低、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21四、理论推导-分析国家之间应该按照“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而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只居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势更小的产品假设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都只生产小麦和布两种产品,劳动L是唯一的同质投入要素22四、理论推导-实例论证(一)小麦布劳动投入量L1产出量Q1劳动生产率Q1/L1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劳动投入量L2产出量Q2劳动生产率Q2/L2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美国101201240.25101001020.5中国4012030.2542010050.52表3-5分工前美国和中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对比23四、理论推导-实例论证(二)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美国2024000中国0060300表3-6分工后美国和中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小麦布美国120150中国120150表3-7相互贸易后美国和中国的国内消费量24四、理论推导-实例论证(三)由上述表格可见,即使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双方仍然可以通过开展对外贸易获得利益分工贸易使世界经济总量增加,各国经济总量增加,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消费,而且各国可以从事专业化生产达到规模效应比较成本理论意味着不仅是发达国家之间,而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可以开展自由贸易,并从中受益。25四、理论推导-几何描述(一)图3-3中国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图1501000120180240小麦CIC1CIC2PPF2PPF1布30026四、理论推导-几何描述(二)图3-4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图2001501000120240小麦CIC2CIC1PPF2PPF1布30027表3-8贸易前后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消费、贸易和福利的对比中国(参见图3.3)贸易前的均衡状态贸易后的均衡状态生产组合100布,120小麦150布,120小麦消费组合100布,120小麦150布,120小麦贸易没有进口120小麦出口150布福利水平CIC1CIC2美国(参见图3.4)贸易前贸易后生产组合100布,120小麦150布,120小麦消费组合100布,120小麦150布,120小麦贸易没有进口150布出口120小麦福利水平CIC1CIC228四、理论推导-例外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或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或有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美国和中国的分析如表3-9和3-10所示,可以看出两国的总产出没有任何变化。29四、理论推导-例外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美国1012012210100102中国2012060.52010050.5表3-9分工前美国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30四、理论推导-例外表3-10国际分工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小麦布劳动投入量产出量劳动投入量产出量美国2024000中国004020031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积极意义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当时英国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揭示了比较利益原则,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提供了理论基础.说明了贸易利益来源于生产领域,而非流通领域,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为以后贸易条件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启示。32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理论缺陷不能正确解释为什么在国际间不等量的劳动可以相交换把国际分工看作是不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自然的永恒范畴。把世界看作是永恒的、不变的,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经济发展规律的。
本文标题:3rd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3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