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5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动态理论不完全竞争下的国际贸易﹡5.1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概念与测定–产业内贸易的含义与分类–产业内贸易指标•产业内贸易的解释–规模经济–需求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与理论意义Paul·Krugman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相关概念(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叫双向贸易(Two-wayTrade)。(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HomogeneousProducts)指产品可以完全相互替代,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但生产区位和制造时间不同。–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2.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Products)指产品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只能部分替代。–垂直差异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当指数接近于0时,进出口越接近于产业间贸易。–当指数接近1时,进出口更接近产业内贸易。(三)产业内贸易的测定1(0,1)iiiiXMGLXM其中GL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影响因素–产品特性–产业部门的成熟程度–产业部门的划分标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示例节项目8各种制成品85鞋类851鞋851.01鞋底的外层和鞋帮是橡胶或者人造塑料材料的鞋二、产业内贸易的解释(一)规模经济•1.内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来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行业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使大企业比小企业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2.外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而非企业的规模扩大。一般出现在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C0QLACABCD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条件下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PPC0XYABX-YPPC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表示对于X产品的生产其产量增加放弃Y的机会成本是递减的,对Y也存在同样情况。1.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假设:(1)两个国家美、日,生产两种产品卡车、轿车;(2)两国的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和偏好相同;(3)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特征;两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见右表:产出总劳动投入平均劳动投入510210151.515201.333320251.2525301.230351.1667实例分析卡车轿车劳动时间数量劳动时间数量美国15101510日本15101510卡车轿车劳动时间数量劳动时间数量美国3020+500日本003020+5两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耗用的劳动情况偶然分工后的情况0YXP0IIIE0E1CDX0Y0X1Y1进口出口出口进口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X,Y均为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特征的产品,偶然的分工后,两国均只生产一种产品,通过交换,各国福利均增加。a.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POQ1Q2QACABCP1P2D1D2S1S22.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整个行业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特征,市场开放后,需求曲线由D1D2,由于超额利润的存在,S1S2,B点相对于A点,数量增加,价格下降,因此消费者福利增加。b.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DWACSACTC0PP1P2E1E2OQ1Q2Q3尽管E2比E1对应的价格低,但泰国面临较高的初始成本C0,所以瑞士由于先发制人而率先达到E1,具有出口的优势。c.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CC0C1OQ1Q2ALSLT学习曲线即动态规模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累积产量不断增加,知识和经验积累使得单位成本不断下降。(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B·Linder)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与转变》著作中提出。1.一国厂商生产首先总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满足以后才会考虑国际贸易。2.两国的消费偏好越相似,其需求结构也越接近,两国间开展贸易的可能性就越大,贸易量也越大。3.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图形说明Y(产品质量)baOABX(人均收入水平)P三、产业内贸易的特征(一)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1.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技术水平差异或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产业内贸易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2.产业内贸易的模式具有不确定性,是由于某些无法预知的历史因素或偶然事件所决定。3.产业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果要远小于产业间贸易。H-O理论的贸易模式中国美国产业间贸易汽车的贸易布的贸易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模式中国美国产业间贸易汽车的贸易布的贸易产业内贸易(二)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以下几种情况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或比重较大:1.两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较小2.两个国家中的人均收入较高,并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3.两国间相距较近4.具有异质产品、先进技术及大量中间产品的产业SITC0SITC1SITC2SITC3SITC4SITC5SITC6SITC7SITC819910.240.320.340.290.610.530.540.350.1919920.310.230.410.500.850.730.510.650.1119930.350.250.570.380.810.880.570.700.1819940.370.260.430.650.810.860.620.640.1019950.320.200.300.590.960.890.640.610.1519960.370.310.370.640.890.890.600.640.1119970.360.240.580.710.800.570.670.600.1019980.450.190.500.690.860.760.440.870.1019990.480.210.380.590.850.720.410.870.1020000.530.260.420.510.820.690.420.900.1320010.560.350.340.550.780.650.520.950.1920020.550.510.380.580.820.600.640.960.1720030.540.550.370.560.830.620.700.960.2020040.600.620.390.620.870.640.820.970.2520050.610.720.420.590.850.650.830.980.37我国按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各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1991-2005)国家或地区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荷兰美国英国马来西亚平均指数0.850.440.430.390.350.330.32国家或地区日本印尼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平均指数0.230.230.230.230.140.120.07年份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所有产品19900.280.140.2119950.470.570.5220000.510.540.5320050.630.710.67我国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5.2国际贸易动态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产业集聚理论MichaelPorteriPod难逃生命周期终点苹果公司一直致力于树立一种前卫新潮的反传统企业形象。简单的外形风格设计,以及方便的使用方式,这一切最终缔造了iPod的成功,即使是总统也难以抵挡来自于苹果的诱惑。然而其他竞争对手并不会坐以待毙,苹果的风格成为了大家竞相效仿的对象,因此公司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继续自己的产品创新之路,让印有苹果标志的产品保持自己一贯的前卫风格。但是在消费者电子市场,前卫和酷永远都只不过是暂时的,任何产品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自己的寿命终点。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中提出。1.基本内容创新国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新产品,凭借技术差距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持续至模仿国掌握该项技术从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步消失。2.时滞(TimeLag)创新国模仿国0时间创新国出口创新国消费创新国生产模仿国出口模仿国生产T0T1T2T3反应时滞模仿时滞掌握时滞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需求时滞雁形模式雁形模式(FlyingGeesePattern)理论,是指依据技术差距论,对于早期模仿国可能向后进模仿国发展贸易,形成与创新国相关对应的理论格局。在国际贸易具体实践中,发展中国家把从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引进技术生产的商品,进一步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AkamatsuKaname)就曾经提出产业发展的“雁行模式”。二战之后,这一理论再次被日本学者提了出来。根据“雁形模式”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日本要处于领头雁的地位,并带领整个东亚“雁群”比翼齐飞。(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Vernon)于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先提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创新阶段新技术垄断、尚未定型,产品为技术密集型。主要由创新国生产并出口,产量小成本高,依靠技术比较优势竞争。成熟阶段技术扩散,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成本下降,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地逐渐转移至其他发达国家,依靠规模比较优势竞争。标准化阶段技术高度标准化,成本明显降低,出口范围扩大,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主要产地,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依靠价格比较优势竞争。产品生命周期与贸易方向的变动T0O出口进口T1T2T4T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创新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T3二、要素增长贸易理论(一)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1.技术要素技术水平能够影响要素生产率、商品成本和价格、产品质量效能的优化、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技术流动难以独立进行且具有专门性.2.人力资本要素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3.研究与开发要素研究开发要素以投入到新产品中的与研究和开发活动有关的一系列指标来衡量,对一国贸易结构有很大影响。4.信息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的信息是指来源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并作用于生产过程的能带来利益的一切讯号的总称。(二)生产要素的增长与贸易条件1.偏向型增长劳动生产要素的增长OXYTTT’T’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生产要素的增长OXYTTT’T’偏向型生产要素增长若为替代进口的经济增长会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若为扩大出口的经济增长则会使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2.中性的增长OXYTTT’T’所有生产要素的增长率完全相同,国际贸易按相同比例规模和贸易条件扩张。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的福利不仅没有因为贸易出口的扩大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品价格下跌而下降,贸易条件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发展中国家,贸易大国,产品大部分是初级产品•产品需求弹性小,缺乏产业结构调整能力•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出口偏向型增长出口贫困化增长YOXCC,AA,PPC1PPC2TwTw,当生产能力扩大以后,生产可能性曲线从PPC1扩张到PPC2,生产点从A点外移到A,虽然出口增加了,但因供过于求造成世界价格线斜率下降,单位X换取的Y的数量下降。社会福利水平由C过渡到C,明显下降。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分析(三)要素密集性变换与技术进步要素密集性变换也称要素密集反向,它是指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要素密集性特征是不同的。技术进步是其主要原因。中性的技术进步不改变商品的要素密集性特征。偏性的技术进
本文标题:5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3650 .html